秦始皇為何寧肯勞民傷財修長城,也不攻打匈奴,千古之謎終有答案!
?我們知道秦始皇的時候雖然干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焚書坑儒這些,但是秦始皇當時確實也干了很多有利于千秋萬代的事情,例如統一文字,這個讓我們的文化大一統,可以更快的進行發展,統一車軌度量,作用也是非常的明顯,而秦始皇修筑長城這件事,可以說當時是一件禍國殃民的事情,但是卻是功在萬世。
不過很多的朋友們就有一個疑惑了,因為據我們所知,當時匈奴進犯秦朝的時候,可是完全打不過我們的,秦始皇手下的大將蒙恬可以說是打得匈奴抱頭鼠竄,但是為什么后來秦始皇不干脆把匈奴給滅了,反而是勞民傷財的去修筑了長城,因此才有了孟姜女哭長城這樣的悲劇故事。
其實我們要是真的來算一筆賬的話,秦始皇選擇修長城而沒有去打匈奴,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雖然說當時蒙恬真的是非常的厲害,匈奴一直在邊疆進行搶掠,他們靈活性非常的高,一般就是風一樣的過來搶劫,然后就跑掉,所以當地的官兵也是非常的愁苦。蒙恬對匈奴的戰法非常的了解,過去把匈奴一頓好打,將河套一帶給平定了下來,而匈奴逃到了很遠的北方。
這個時候如果秦朝出兵深入到北方去打匈奴的話,首先是需要很多的騎兵的,但是我們知道當時秦朝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步兵,如果想要組建一支新的騎兵部隊,就要征兵,這樣又會有很多的土地沒有人種。
而且我們從后來的歷史中也可以發現,漢武帝的時候和匈奴又爆發了很多的大戰,而且深入匈奴想要剿滅匈奴,但是卻把漢朝的國庫給花的虧空了,明成祖的時候深入的去打蒙古,結果最后蒙古還沒打成,自己的國家經濟就垮掉了。
所以深入腹地去打匈奴一定是對自己的國家經濟有非常大的損失的,秦朝當時建國還沒有多少年,經濟上的積累本就不多,再加上匈奴那種搶劫式的打法,如果在廣袤的北方進行征戰,秦朝肯定是吃虧的,所以秦始皇就選擇了修筑長城,如果匈奴想過來搶劫的話,那就只能在關隘之處進行硬戰,攻城戰,這不是匈奴擅長的,所以對秦軍非常的有利。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選擇修筑長城是一個非常機智的選擇,不過在古代的時候技術不是那么的進步,修筑長城也確實讓百姓們非常的辛苦,所以長城也算是給秦始皇的殘暴統治上又撒了一把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