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利州區蓮花初級中學 任卓平
一、歷史課程標準是在新形勢下歷史教學的指針。人類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政治多極化趨勢持續發展。在這種國際形勢背景下,如何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如何認識人類文明的多元性,就成為歷史教育不能回避的問題。與此同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也對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提出了新的任務。
二、新課標把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現代公民作為歷史課的教學目標。新課標中提到:歷史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次歷史課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觀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精選歷史課程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祖國和世界的了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三、歷史課堂的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既是歷史學科的學科要求,也是當今時代的時代特色和要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
四、歷史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注重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五、歷史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教師要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六、歷史課堂教學要把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的評價機制。教學評價以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