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民族,都有遭遇超大規(guī)模的洪水的記憶,從希臘、猶太、阿茲特克到南美部落,都曾有過大洪水的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shù)猶太人傳說里的諾亞方舟。在中國也同樣有大規(guī)模洪水的集體記憶,那就是大禹治水!世界各國的洪水傳說中,人類幾乎全部滅亡,往往只余一男一女繁衍生息。唯獨只有中國人,戰(zhàn)勝了洪水,建立了強大的國家。可以說,中國人自古就有治水的天賦。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距今約5300-4000年,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nèi)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因大量殉葬精美玉禮器為特征的顯貴者專用墓地及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發(fā)現(xiàn),顯示出良渚遺址已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最具規(guī)模和水平的地區(qū)之東方文明的圣地。
今年,考古專家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良渚文明的先人們竟然制造了防御洪水的水壩,而且時間比大禹治水時代還要早一千年,可謂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的水壩。
據(jù)考古報告所寫:水利系統(tǒng)位于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條堤壩組成,是古城建設之初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的城外有機組成部分。從古城北面的塘山長堤的東端到最西面的蜜蜂弄壩,距離為11公里;從最北端的石塢壩到最南端的梧桐弄壩,距離5.5公里。從良渚古城的中心到最遠的蜜蜂弄壩體,直線距離約10公里。足可見工程之浩大,僅外圍堤壩的總土方量就達到260萬方。而且能夠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這樣浩大的工程,若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支撐和指揮,是絕對不可能的。借此,中國水利史的開卷將從“大禹治水”提前到“良渚文明”,并進一步證實良渚社會已進入王國階段。
專家們激動地說:“西方人總是不承認夏朝,如今良渚文明發(fā)現(xiàn)水壩證明,在夏朝之前1000多年,中國曾經(jīng)有一個強大文明!”
良渚文化的先人們居住于多水地區(qū),為了防止洪水,他們發(fā)動智慧,用草裹著濕泥,一層層壘砌了這座水壩,專家說:“草裹泥本身體量很小,又軟,可塑性好,與外面草莖貼合緊密,所以堆壘后,彼此貼合緊密,完全不會漏水。”
更有意思的是,這座水壩上居住著人,大壩的頂部寬20米至50米,這種寬度足夠人們在上面造房子,生活、通行。甚至通過發(fā)現(xiàn)的玉器的殘件和石質(zhì)工具,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良渚人在大壩上辦玉器作坊,每天研究怎樣制作精美玉器。
發(fā)現(xiàn)了這座水壩,中國的考古專家和歷史學家均十分興奮,有人甚至打趣說:“如今我們才明白,面對洪水,為何西方人想到通過方舟逃跑,而中國人卻想到與洪水正面對抗。這是因為我們相比于西方人,治水的經(jīng)驗不知要比他們早多少年!”
中國一向被稱為治水文明。由于長江和黃河均是狂暴而難治的河流,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制服洪魔。所以,中國很容易出現(xiàn)專制主義的文明國家,中華文明很可能就是從治水中誕生的。例如大禹治水,直接催生出了夏王朝。很多專家大膽推測,不僅夏朝必然存在,而且在夏朝之前,還存在一些類似于良渚文化、城邦式的文明。而正是這樣的城邦文明,點亮了中華文明的明亮的曙光。而質(zhì)疑中國文明的專家們終于可以閉嘴了。西方考古權(quán)威更是感嘆:“我實在低估了中國的新時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