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什么經驗,人無完人,影響再大的明星也是這樣,劉歡在參加節目的時候接受采訪,談到女兒黯然神傷,坦言后悔奉行“快樂教育”,劉歡的話也警示各位家長。
他語氣中充滿了遺憾,表示女兒非常有音樂天賦,音樂的感悟能力很強,還時不時的給自己提意見,但是當時的劉歡和太太奉行了“快樂教育”,沒有強迫孩子做什么事情,現在想想有點后悔了。
同樣有音樂天賦的人還有郎朗,小時候,郎朗的父親就給他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每天練琴好幾個小時,作為七八歲的孩子,郎朗有些力不從心,果然沒過多久就厭倦了。
母親看孩子這樣,非常心疼,就動搖了,但是郎朗的父親態度非常堅決,他表示如果都聽孩子的,那還要父母干什么。
后來的郎朗,也逐漸進入了正規,經歷了每天魔鬼式的練習,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郎朗之前也對父親冷血的教育感到難過,甚至恨,但是如今卻非常感謝父親,就是因為父親的嚴厲教育,才能有如此成就。
和郎朗的父親一樣,周杰倫的媽媽對孩子的要求也非常嚴厲,她在周杰倫練琴的時候站在后面,拿著小木棍,雖然當時的過程很苦,但是還好沒有放棄。
周杰倫表示,非常感謝自己的母親,也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快樂,還特意創作了一首《聽媽媽的話》,把對媽媽的情感都表達在其中。
和劉歡相比,郎朗的父親和周杰倫的媽媽都非常嚴厲,但是正是這樣的嚴厲,才讓兒女有今天的成就,這就在警示家長:父母的認知,決定孩子的未來。
在生活中,應該也有很多像劉歡一樣的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好好享受快樂的童年,等到長大之后才不會遺憾,但是殊不知,這種快樂教育的背后,也是有弊端的。
還有一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堅持不下去了,放棄就放棄吧,其實不然,興趣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前期的興奮期、中期的厭倦期,后期的享受期。
雖然說很多事情經過了時間的沉淀,變得不再有激情,但是最初的堅持變成了習慣,再到最后,變成了一種享受,這樣的感受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會到的。
在《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中,央視主持人董卿展現出了中國女人的典雅魅力,她的美不僅僅是外表上的,更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氣質,這些氣質也是一種知識的沉淀。
董卿說過,自己一直保持著每天睡覺之前閱讀一個小時的習慣,幾乎是雷達不動,如此自律才能成就大家眼中的優秀主持人。
在生活中,人的快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高級的快樂,而另一種則是低級的快樂,低級的快樂很容易獲得,比如吃一頓好吃的,看看喜歡的電視劇,但是這些快樂是短暫的,只有有了高級的快樂,成就感由人而生,那種快樂才是永久的。
劉歡認為的快樂教育可能僅僅是一種短暫的快樂,但實際上,真正的快樂教育是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體驗到自己努力過后得到的結果,這樣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的精髓。
作為父母,應該在關鍵時候推孩子一把,幫助他們走出厭倦期,如果不試著逼孩子一把,那成就的幾率大大降低。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收獲都是在你舍棄之后才得來的,所謂舍得就是這樣的道理,所謂的育兒觀、教育觀都是在不斷地更新、完善的,但是真正的精華,卻會被一代一代的人吸收,融合。
或許以前,我們更注重“嚴師出高徒”,但是現在,大家更看重“師生平等交流”,育兒也是一樣,以前是“棍棒教育”,然后是“快樂教育”,知道現在出現一種新的說法,叫做正面管教。
它傳遞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育兒方式,既不是一味的否定棍棒教育,也不是一味的神化快樂教育,而是教會我們如何運用正確的方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且記憶深刻,并能夠幫助家長與孩子維持良好的親子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