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思索】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哲學也是西方哲學的源頭;中華文明是東亞文明的源頭,中國古代哲學深深地影響了東亞各國哲學思想的形成。因此,古希臘哲學與古中國哲學進行比較,很有意義。這里講的希臘哲學特指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中國古代哲學限定在與古希臘哲學同時代的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人的哲學思想。下面從幾個方面作一個簡單的對比:
一、語言在哲學中的作用
古希臘哲學中語言是本體,只有能通過語言的嚴密邏輯推理出來的知識才是真理,即使眼睛能看得見、手能觸摸到,只要不符合邏輯,就不是事實和真理;中國古代哲學中語言只是工具,不是本體。語言的非邏輯性、象征性和隱喻性在哲學表述中表現得十分突出。古希臘哲學中的知識和智慧是靠理性思維推理出來的,中國古代哲學中“道”是在沒有任何邏輯基礎的情況下“頓悟”出來的,只有結果,沒有過程,即使沒有文字語言,靠動作等肢體和行為也能表述其悟出的“道”。希臘哲學離開了語言就不能存在,語言就是哲學本身。
二、哲學的研究對象
古希臘哲學發(fā)端于物理學,以宇宙和自然的本質和規(guī)律為其研究對象,稱為“自然哲學” ,包括始基哲學、存在哲學、結構性自然觀等流派。后經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精神哲學”至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形而上學”直譯為“后物理學”),形成了西方哲學至今沒有突破的兩大哲學研究對象:關于宇宙的終極知識和關于人的終極知識。
中國古代哲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其最高的知識是“天人合一”。對于宇宙和自然的本質、人的本質(如人性和人生的意義等)不是其研究重點。
三、哲學的研究的目的
古希臘哲學家們大多是些無所事事的家伙,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驅使,為真理而真理。比如蘇格拉底,自己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整天找人去辯論,根本不去想這些辯論和辯論得出的結論有什么用,辨明了一個問題又去辯論另外一個,樂此不疲。連著書立說都沒有興趣,幸好弟子柏拉圖寫了本《理想國》將他的思想流傳下來了,否則,世人根本不會知道這個人的存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雖然寫了很多東西,都不是想通過著書立說成名成家,更沒有想過通過這些東西去“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是好玩,有興趣,癡迷。所以,希臘哲學是非功利性的。
中國古代哲學卻完全相反,老孔莊墨韓,無一不是以“經世濟民”為目的。就連表面上看來超然物外、逍遙自在的老子,其“無為”也是叫別人如何管理眾生和治理國家的。《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章章談的是“治”而非“道”,功利目的非常明確。中國古代哲學家中有沒有為“道”而“道”者?決眥難覓!
四、小結
我在回答另一個“悟空問答”關于哲學的問題時,提出西方哲學的幾個基本要素:邏輯性、非功利性、對人和宇宙的終極知識的追問。很多西方學者以此為標準判斷,中國傳統思想里沒有哲學,更沒有哲學家。老莊孔孟韓墨,管你叫他道家儒家法家或思想家什么的,都可以,就是不能叫“哲學家”。
兩千多年前希臘和中國的哲學分野,深深影響了東西方的歷史演進和科學發(fā)展。時至今日,西方仍有大量出于興趣和求知欲為研究而研究的學者,中國的學者往往在選題的時候就追問“有什么用”,懂點皮毛了就開始“學以致用”。這就是中國人在現代科學上少有貢獻的主要原因,也是工業(yè)革命以來中國大大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