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或稱為薈萃分析,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對文獻進行定量化綜述的數據處理方式。meta一詞源于希臘文,意為更廣泛、更全面。1955年,Beecher最先提出了meta分析的最初概念。1976年英國心理學家G.V Glass對此進行了明確定義:他將以綜合現有發現為目的,對收集到的多個同類研究進行數據提取、效應量合并和綜合統計分析的一系列統計原則稱為meta分析。時至今日,meta分析經常會和系統綜述(systematic review)的概念相混淆,后者形成于1992年,是指對具有共同目標問題的多個獨立研究進行質量和結果分析的文獻評價方法。目前通常將meta分析等同于包含了meta定量分析結果的系統綜述,但必須指出,系統綜述可以不包含meta數據分析而只進行定性的文獻評價。
meta分析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被引入到對隨機對照和觀察性臨床研究的歸納評價中,其在醫學應用中的主要目的在于:
4)對相關臨床問題的研究現狀進行定量分析,為后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meta分析質量控制的精髓在于規則預立、嚴格入選標準和嚴謹的統計方法。如前所述,meta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合并針對同一問題的獨立研究中相同的統計值。這種合并有兩大前提:第一,用于合并的獨立研究在設計和施行上必須規范可信。meta分析最終結果的科學性和納入研究的質量直接相關。因而,必須預先制定納入或排除獨立研究的規則,即明確可以納入meta分析的獨立研究的目的、設計類型和偏倚控制標準(如盲法、中心數量、人種選擇等),從而在保證入選研究科學性和可信度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各研究中除樣本量以外的差異。合并的第二個前提是統計量的同質。一個通俗的說法是“香蕉和蘋果不能相加,過期的牛奶和新鮮的牛奶也不能相加”。在進行數據提取前,必須明確擬進行合并的統計量定義和限制條件(如統計目的、干預或隨訪的時限等),防止出現錯誤的合并。需要指出,在預先設立各種標準以后,有時會發生符合條件的研究或者某一統計指標過少的情況。對于前者,應當仔細檢查納入和排除標準,如果沒有明顯缺陷,應該考慮等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公布,隨意降低獨立研究的入選標準將嚴重影響meta論文的質量。而對于后者,不應強求統計量的合并,可以直接描述獨立研究的統計結果作為代替。完成meta分析文章可以有兩種形式:一是撰寫Cochrane meta分析論文,二是自由撰寫。Cochrane是1992年在英國牛津成立的系統綜述全球協作組織。撰寫Cochrane meta分析是指按照Cochrane協作網統一工作手冊規定的方法和原則,在相應Cochrane專業編輯小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meta分析寫作,符合標準的論文將發表在Cochrane圖書館內(SCI 收錄)。完成Cochrane論文的步驟較為繁雜,首先必須由編輯小組判定選題合理且無重復時才可以獲得注冊。Cochrane meta分析只納入隨機對照臨床實驗,文獻檢索和數據提取需要多位作者進行集體討論,meta分析的每一步驟都需要按照指導手冊的要求進行并受到編輯小組的監督和指導,此外對論文的節點進度、格式也都有嚴格的限制。進行Cochrane注冊論文寫作的益處在于需要強制性遵守規范流程,完成的論文質量上乘,對初學者也是非常好的培訓過程。作者當然也可以選擇自由撰寫的方式完成meta分析,其優點在于選題較為靈活(可以重復已有或相似的題目),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統計方法(Cochrane統計方法較少)以及擁有更多的投稿選擇。但作者同樣應當遵循上述質量控制的原則。
meta分析的寫作中還有種種技巧,在各類文獻中已有專門討論,本文不做一一贅述。文章立于形而傳于神,只要牢牢把握立題的新穎和深度,嚴格控制入選研究的質量,正確選擇進行合并的統計指標,就能為一篇成功的meta分析論文構建良好的基礎。
來源于:《醫心評論》第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