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糖尿病三階段
陰虛為本
燥熱為標
瘀血為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微血管出現病理性改變反映到人體眼底的一種病理狀態,中醫稱糖尿病消渴病目病,是由于長期糖尿病血液呈高粘致瘀導致的微循環障礙,中醫認為這個病與消渴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由于消渴病機體長期處于陰虛火旺、燥熱耗津的狀態,日久不去或延誤治療就會引起血液流變性的改變,即西醫學的高粘血癥,屬于中醫學的血瘀范疇,主要常見證型有氣陰兩虛,肝腎不足,陰陽不足,兼之脈絡瘀阻,瘀血阻滯,從而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會出現視物模糊,眼底的出血,眼雙目的干澀等癥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于全身性的疾病所引起的眼部疾病,所以臨床上要結合全身檢查及眼底檢查。如果是視網膜新鮮出血,因熱可用涼血止血的藥物;如果出血日久但未有新鮮出血,可以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02
丹菊明目湯
處方組成:太子參30g 蒼術15g 淮山藥24g 牡丹皮15g 丹參24g 懷牛膝20g 石斛15g 熟地黃15g 枸杞子20g 銀杏葉15g 胎菊12g 紅花20g 茺蔚子15g 三七6g
功能:益氣化瘀、養陰明目
主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證屬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者,癥見氣短神疲、頭暈目眩、視物昏花、心悸心慌、睡眠欠佳、舌質紅少苔、脈象細澀者
用法:上藥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
注意事項: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增加全谷物及雜豆類。主食定量最簡單的辦法是一餐一拳頭大小的米飯。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顏色種類要多樣。常吃魚、禽,蛋類和豬肉類適量,限制加工的肉類。奶類、豆類每天都應適當進食,加餐要合理選擇。加餐一般建議糖尿病人選擇奶類、堅果類或者水果類。
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建議先吃蔬菜,后吃主食。確定每日飲食總熱量和糖類、蛋白質、脂肪的組成比例后,按每克糖類、蛋白質產熱4kcal,每克脂肪產熱9kcal
03
處方釋義
方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于中醫學“消渴病目”范疇,處于消渴病消癉期,是糖尿病后期主要的并發癥之一,張志聰《靈樞集注》云:'夫五臟者,主藏精者也,五臟之血氣皆少,則津液枯竭,而為消癉。消癉者,三消之證,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腎主下消也”。明確指出五臟功能虛弱,陰血虧虛,精氣不足,虛熱內擾,日久必致血粘而病生,本方重用太子參益氣養陰,蒼術有明目之功,可以治療夜盲、眼目昏暗、兩目干澀癥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有保肝降血糖的作用,所含腺嘌呤核苷酸在同一線粒體上起競爭性抑制作用,從而抑制細胞內氧化磷酸化作用,干擾能量的轉移過程;淮山藥健脾補中,養陰和胃,丹皮涼血通經散瘀,合茺蔚子、丹參、紅花化瘀改善微循環,牛膝引血下行,熟地、枸杞、石斛補血滋陰;銀杏葉被譽為地球的“長壽樹”、“活化石”,具有五大方面的功效,清除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細胞膜脂質過氧化;提高紅細胞SO的活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對離體及在體心臟局部肌缺血、肥大心臟局部主肌缺血引起的心功能紊亂等均有改善作用。改善血液的流變性,增進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循環障礙。對腦部血液循環及腦細胞代謝有較好的改善和促進作用,對大腦具有保護作用;胎菊的主要的成分是揮發油、黃酮類、氨基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能夠清除經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發揮出抗氧化的能力而降脂抗粘;三七補血、化瘀、抗凝,降脂,對血管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諸藥合用,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顯著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