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乃傳道受業解惑也,解惑,即渡厄,助人渡過眼前的危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此為授之下品。
受業,乃授人以方法,古人曰:“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可供終身之用”。受業可讓人獲得生存的辦法,此為授之中品。
傳道,乃傳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對人的改變和幫助最大,要求也最高,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此為授之上品。
授,是以心傳心,助人為樂的行為,在儒家的觀點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真心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樂與人善,即只字片言,皆為良藥”,將快樂的情緒感染給別人,將積極的信心傳遞給別人,將杰出的能力復制給別人,此即為授也。
昔孔子弟子三千,桃李滿天下,《論語》中多次記載孔子向弟子們授學的場面,弟子們質疑問難、論辯切磋,孔子則循循善誘、態度謙和,“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不以年長和學高而自滿,反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激勵自己,這也正是“授”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