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新發腦血管病,約有100萬人死于腦血管病。該病與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了目前人類最主要的三大死因。
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癥狀及病因
臨床上將腦血管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慢性腦血管病是指由于腦部血管慢性供血不足,導致腦代謝障礙和功能衰退,癥狀隱襲,逐漸發展為慢性腦供血不足、認知功能障礙、血管性癡呆等。其中,慢性腦供血不足(CCCI)多發于中老年人,雖然危害較大,卻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慢性腦供血不足的概念于1990年由日本學者提出,是一種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ICVD),主要癥狀為頭痛、頭暈、頭重,可伴有視力模糊、四肢無力、麻木等,臨床表現形式多樣,但客觀體征較少,頭顱CT或MRI檢查很少發現異常。近代神經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致殘率遠高于出血性腦血管病(HCVD)。
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于中醫學“呆病”、“健忘”、“虛勞”、“善忘”等范疇,且多以“虛證”為表現。中醫學認為該病病位在腦,基本病機為髓減腦消、神機失用、腦髓空虛、氣血不足致心神失養,且與心肝脾腎的功能失調關系密切,多表現為本虛標實,以心肝脾腎虛為本,以痰淤內生、氣血逆亂為標。
慢性腦供血不足的治療
臨床實踐表明,具有補腎、調理心脾、活血化淤、安神健腦功效的中藥在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方面具有較強優勢,且副作用小,可長期服用。由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公司生產的養血清腦顆粒可有效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該藥是在古方“四物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的。早在宋朝我國第一部成藥典《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就有對 “四物湯”的記載,“四物”是指當歸、川芎、熟地和白芍。從中醫角度來講,“四物湯”主要用于血虛肝亢而導致的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等癥狀。從西醫角度來講,“四物湯”的中藥有效成分可有效作用于引起頭痛的多個環節,如減少血小板的異常聚集、調節顱內血管的異常舒縮、改善腦循環,同時有較強的鎮靜作用,可緩和而持久地緩解疼痛并舒張肌肉。
經研究發現,取方于“四物湯”的養血清腦顆粒對慢性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等癥狀有很好的療效,同時可以有效地預防和延緩認知功能障礙和老年癡呆癥。
專家提示,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還應積極治療血脂代謝紊亂、控制糖尿病、治療高血壓,并應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攝入低鹽低脂、注意減肥,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多參與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極拳等運動,從而增強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腦供血不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