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陰虛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具體的證型進行辨證,選擇給藥,臟腑常見的陰虛證如下:
(1)肺陰虛:患者表現為咳嗽無痰或痰少而黏,甚則痰中帶血,口咽干燥,午后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聲音嘶啞。常用的中成藥包括養陰清肺丸(口服液)等。
(2)心陰虛:患者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常用的中成藥包括天王補心丹、心元膠囊等。
(3)胃陰虛:患者表現為胃脘隱隱作痛,或脘痞不舒,饑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干嘔呃逆。常用的中成藥包括養胃舒膠囊(顆粒)、摩羅丹等。
(4)肝陰虛:患者表現為頭暈耳鳴,兩目干澀,脅肋灼痛,手足蠕動。常用的中成藥包括坤寶丸、明目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口服液)等。
(5)腎陰虛:患者表現為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男子陽強易舉,遺精,女子經少經閉,或見崩漏,形體消瘦。常用的中成藥包括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口服液)、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麥味地黃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