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書,一直聽的是社會學類型的書,一共269本,截止到現在還差9本就能聽完了。
差不多每天以10本書的速度在聽。
跑步時大概來回所有時間1小時左右能聽6-8本書,做飯什么的2-3本書,這主要取決于每本書多長時間。
一般的書大概21-25分鐘,長一點的半小時。那天,最長那本是1小時。
不過呢,我現在是3倍速聽書,自然速度會快很多。
有人問了,能都吸收了嗎?
這就是沒有大量讀書和聽書習慣才有點疑問。
其實,讀書和聽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都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
既然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我們就要區分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一般根據目的不同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單純的為了擴大視野,這種就可以速度快一點,用快速閱讀或者倍速聽書,都可以。這個一般也是系統的聽讀某一領域內的書會比較好,這樣會幫你能快速獲得這個領域內的認知框架和基礎知識。
當然了,隨便聽讀哪種書都可以,不一定一定要系統,開心就好。
第二種,是為了系統的學習某方面的知識,這個呢就需要精讀或者反復聽一本書(甚至是聽讀結合),如果再深入一點的話,我們還要查詢這本書相關的視頻、音頻、文章、知乎、豆瓣評論等,包括里面提到的知識點、人物、事件、地點、時間、甚至是同時期其他地區的情況。這個就根據你的興趣和學習深度來決定了。
第三種,就是挑讀,也就是一本書,只看你特別想看的部分,其他內容不看。
聽&讀三種主要目的及其要求。
那會覺得光文字講不清楚,索性直接做個圖看起來會更直觀一些,這個是1.0版,如果想到再好的,再打補丁或迭代一下。
這個學習方法也是我再領讀亞里士多德的時候被逼出來的能力。
當我們面對特別復雜枯燥的信息、知識的時候,咱們怎么才能快速的理解、吸收這些內容呢?
傳統的方法是記筆記、不同顏色的筆劃重點,這個有效,但是并不直觀,還是比較費腦子,很容易讓人走神兒,或者疲勞。
最好的方法是畫個思維導圖,注意哈,我說的不是Mind Map,這個圖到現在,我也不太能Get到它的偉大,或許是因為有了更好的表達方式了Thinking Maps這個就看著好多了。
不過那個適合初學者,也并不是完全可以呈現所有的內容,除非變種一下。
比如上邊這張圖可以看成氣泡圖的變種,這個問題就完美的解決了。
對讀書、聽書有各種擔心的根本原因,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自己也不是很會學習,學習效率不夠高效,尤其是不了解普通人怎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只要找對方法,天天干,也能干得不錯,前提是相信啊。
OK,其實,不管哪種學習方法,重點是對你有幫助,可以提升你的學習效率,還可以不斷的幫助你迭代,讓你變得更好。
最近,因為小明不愛學化學的問題,我承諾了要學會給他看,做個示范。
他一直在等著。
我看了幾天后,就沒再看過了。
昨天突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為啥不想看高中的化學書呢?
說到底還是我也恐懼,有畏難心理,我以前化學就不好,初中的化學我都沒搞明白,更別說高中了。
我能學好嗎?
我覺得能,這是理智告訴我的,畢竟我具備了能學好的所有條件,就看能不能克服畏難心理,天天去干了。
早上那會兒,我看化學書,突然靈光一閃,哎,慢就是快啊,我完全可以按照領讀亞里士多德的方式,把高中化學做個系列PPT出來,給它用各種圖形表達出它的內在邏輯,這樣不就簡單了嗎?
哲學史我都不怕了,還怕一個化學小弟嗎?
哈哈哈哈哈,想清楚以后,倍感開心。
不如,從今天我就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