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經過研磨等工序后即可得到面粉,依據面粉中含有蛋白質的不同,也就是俗稱的'筋道'不同,來用來制作不同的食物。
高面筋粉:蛋白質含量12.5-13.5%,高筋面粉的顏色會相對深一些,它是用來制作有些'Q彈'口感或者說有嚼勁的面點的.比如千層餅,油條或者面包都靠它。
中筋面粉:蛋白質含量:9.5%-12%,中筋面粉適合制作中式面點,如面條、饅頭、餃子等。中筋面粉即普通面粉。大部分中式點心都是以中筋粉來制作的。
低筋面粉:低筋面粉蛋白質含量在8.5%(含)以內,因此筋度弱,常用來制作口感柔軟、組織疏松的蛋糕、酥性餅干、花卷等。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體,水解到二糖階段為麥芽糖,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
生粉多是用來勾芡用的,在大陸使用的生粉是馬鈴薯粉,在香港使用的生粉為玉米粉,而在臺灣慣用的芡粉則為太白粉,是用土豆或木薯制成的。生粉在中式烹調上除了勾芡使食物產生滑潤的口感之外,亦常用來做為軟化肉質的腌肉料之一。生粉的用途很廣,可以作炒菜時的調料,也可以做涼粉,還可以用來攤煎餅,最主要用于肉類原料加工時上漿、勾芡等。
玉米淀粉又叫玉米粉、粟米淀粉、粟粉、生粉, 還有的地方管它叫豆粉(這個的確少見),是從玉米粒中提煉出的淀粉——供應量最多的淀粉。
即生的馬鈴薯淀粉、土豆淀粉——家庭用的最多質量最穩定的勾芡淀粉,臺灣地區叫太白粉。特點是粘性足,質地細膩,色潔白,光澤優于綠豆淀粉,但吸水性差。加水遇熱會凝結成透明的粘稠狀,在中式烹調(尤其是臺菜)上經常將太白粉加冷水調勻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芡,使湯汁看起來濃稠,同時使食物外表看起來有光澤。港菜芡汁一般則慣用生粉(玉米粉)。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湯汁在放涼后會變得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湯汁在放涼后不會有變化。
糯米浸泡一夜,水磨打成漿水,用個布袋裝著吊一個晚上,待水滴干了,把濕的糯米粉團掰碎晾干后就是成品的糯米粉,當然,在超市也能買到現成的。它可以制作湯團(即元宵)之類食品和家庭小吃,以獨特的風味聞名。
總結:面粉、淀粉、生粉、太白粉、玉米淀粉、糯米粉區別主要在于原材料不同;而面粉中的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區別在于其中的蛋白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