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愿意為品牌溢價買單?短短的一條朋友圈文案為何需要反復修改編輯?早早離開家鄉生活的你為何還會始終認同自己的過往身份?各類社會獎項和證書的有效性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上述內容,都是社會學家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社會學是需要與社會保持互動的一門學科,社會學來之于社會,最好的歸宿也必定是回到社會中,服務于個體的生存。今天的這份書單,既有系統性的入門書籍,幫你搭建基礎的平臺,也有妙趣橫生的別致課堂,從消費、出行、社交媒體切入理論,希望你能從中找到“另眼看世界”的方式。
1.《社會學(第八版)》上下冊
作者:[英]安東尼·吉登斯 / [英]菲利普·薩頓
譯者:李康
簡介:當代社會學大師安東尼·吉登斯的社會學入門作品,行文流暢,布局清晰,如今出至第八版,對于理解我們塑造的世界、我們所過的生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導引。
2.《社會學基本概念(第二版)》
作者:[英]安東尼·吉登斯 / [英]菲利普·薩頓
譯者:王修曉
簡介:本書介紹了一系列社會學研究相關的基本概念,如全球化、現代性、可持續發展、消費主義、社會流動、生命歷程、身份認同、社會自我等,其中一些概念曾經塑造了社會學,如今也在不斷影響其發展,另一些新近出現的概念則反映了近幾十年這個世界的劇烈變化。
3.《與社會學同游:人文主義的視角》
作者:[美]彼得·伯格
譯者:何道寬
簡介:本書是社會學、傳播學領域的經典讀物和教材,內容基于人文主義的傳統,敘述了社會學與傳播學、歷史學、哲學的關系和發展歷程,充滿巧妙的比喻和事例,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之作。
4.《社會學的邀請》
作者:[美]喬恩·威特
譯者:林聚任 等
簡介:本書雖然是一本社會學入門讀物,但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社會學內涵和想象力。社會學能夠幫助我們同時在個體和集體兩個層面上更好地了解現狀,以便我們就人類將走向何處、應該如何實現目標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5.《歡迎光臨社會學(第11版)》
作者:[美]戴維·紐曼
譯者:黃騰
簡介:本書從建構論視角出發,探討了社會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普通人又是如何感受的。全書通過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事例,帶領讀者透過表象看到“熟悉事物中的不熟悉”,了解自身在建構、規劃、維持和再建社會的過程中可以發揮的作用。
6.《生活的暗面:日常生活的社會學透視(第5版)》
作者:[美]邁克爾·施瓦布
譯者:徐文寧 / 梁爽
簡介:怎樣的社會學入門才是有效的?本書作者嘗試提出“培養社會學正念”這一新取徑。在書中第一部分,作者借用許多人生故事和課堂對話,示范如何用社會學正念去拆解社會世界,在書中第二部分則講解了十種社會學技能,把社會學理論轉化為日常實際行動。
7.《穿行社會:出租車上的社會學故事》
作者:[德]亞明·那塞希
譯者:許家紹
簡介:在這個眾聲喧嘩自說自話的時代,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或許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啟發,更好地解決遇到的問題。本書作者以自身經歷為素材撰寫社會學故事,他既是一個漫游者,又是一個流浪者,還是一個旅行者,更是一個觀察者,這次讓我們跟隨他一起穿越社會的叢林吧。
8.《一個社會學家的十堂公開課(第8版)》
作者:[美]喬爾·查農
譯者:王婭
簡介:本書用一種獨特的方法(蘇格拉底式提問法)來介紹和考察社會學原理。它提出并回答了那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如成為人是什么意思?社會是怎樣成為可能的?為何不能人人皆同?書中考察了馬克思、韋伯、涂爾干、米德等社會學家的思想理念,介紹了過去150多年來社會學領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9.《社會學是什么》
作者:邱澤奇
簡介:社會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本書在內容編排上遵從了生活邏輯,從一個人出生開始,討論人的成長、學習、工作、婚嫁、家庭、群體、組織、社會流動等重要問題,最后討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由此為讀者搭建了一個建基于人們生活空間上的社會學的總體構架。
10.《轉角遇見社會學》
作者:[加] 喬西·約翰斯頓 / [加] 夏恩·鮑曼 / [加] 凱特·凱恩斯
譯者:陳秀
簡介:在當今這個消費時代,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與消費文化打交道,本書從大一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入手,親手教給學生如何從自己身邊開始“做”社會學,揭示了我們使用的物品如何反映出我們的私人生活與公共問題之間的沖突,將社會學涵蓋的眾多主題整合到一起,打通了抽象的社會學理論與具體的個人生活之間的關節。
1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譯本第二版)》
作者:[美]歐文·戈夫曼
譯者:馮鋼
簡介:在對許多地區社會習俗的觀察和詳細研究的基礎上,本書把社會比作舞臺,把個體比作演員。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向他人展示自己,試圖引導和控制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并采用某些技巧來維持自己的表演,就像演員向觀眾展示一個角色一樣,這不失為一種表演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