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似乎是突然闖入大眾視野里的。
在此之前,公眾對他的印象并不深刻。
直到2017年7月,一部叫《戰狼Ⅱ》的電影橫空出世,點燃了全國人民的熱情。
10月26日,《戰狼Ⅱ》以56.81億人民幣收官,雄踞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并在中國內陸創下累計觀影人次1.4億的成績。
吳京就這樣爆紅了。
這個之前一直混跡在“不知名演員圈”里的中年男人,一夜之間超越一眾流量鮮肉,變得家喻戶曉。
然而,屬于他的高光時刻并未終止。
2019年2月,《流浪地球》于大年初一上映,最后斬獲46.5億的票房。身為主演和出品方的吳京,又一次受到眾人矚目。
人人都說,吳京是個投資奇才。
有人羨慕他能在吃青春飯的演藝圈有中年爆紅的運氣,但大家都忽略了,或者是遺忘了,原本的吳京是如何的不起眼。
他的爆紅,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也不完全是運氣。
吳京出道其實比很多人都要早。
他1974年出生于北京一個習武世家,家族幾代人都是武狀元出身。
家中至今留存著咸豐皇帝贈予吳家的一塊匾,上面寫著“武魁”二字,足以彰顯吳家的地位。
吳京爺爺學習的是吳式太極拳,父親是九節鞭和螳螂拳的愛好者。
作為老吳家的男性后人,吳京自幼也被拉去了北京什剎海體校學習武術,但這個出自武術世家的少年并不被老師們看好。
當年挖掘李連杰的教練吳彬說,這個小子左手大拇指少半截,耍兵器肯定缺少力道。身子板也不夠結實,不是練武的好材料。
老師不看好,武校的訓練又枯燥難熬,吳京便天天想著逃學。
一次,他逃學回家被父親撞見,父親直接一掌將他擊飛,吳京卻從此悟出個道理來:別人不看好自己不打緊,但是自己不能放棄自己。
回到武校后,吳京開始刻苦訓練???4歲那年,一次脊椎受傷差點要了他的命。這次受傷直接導致他下肢癱瘓,大小便都只能在床上解決。
這樣一躺就是兩個月,吳京覺得這樣不行,他得快些好起來。
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強忍著能致人昏厥的頭痛下床走路。醫生告訴他,如果不行就別勉強,可以坐輪椅一段時間再說,可是他硬是以驚人的毅力,半個月時間就基本恢復了行走。
康復之后,吳京又重新回到武術隊,他并沒有氣餒,重新開始。
晚上一個人在操場上蛙跳,早晨大家都還沒有起床,他已經打了好幾套拳。
很快,吳京就跟上了武校的訓練進度,并多次獲得全國各大武術比賽的冠軍。
1995年,他拍了第一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這部電影實屬“撿漏”。
因為導演張鑫炎在武校轉了一圈,發現沒幾個好看的,只有吳京長得“還湊合”,所以就他了。
這一年,吳京21歲,距離他大紅大紫還有22年。
后來,他陸續參演了《拭血問劍》《太極宗師》等劇,但都沒能掀起太大的波瀾。直到1999 年,《小李飛刀》問世,吳京才勉強在觀眾面前混了個臉熟。
然而,吳京明顯志不在此。
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電影夢”,“想上大熒屏”。
那時,香港電影還沒沒落。吳京便懷揣夢想,去到人生地不熟的香港,誓要在那里闖出一片天地。
事實證明,他太過天真。
自視甚高的港圈根本看不上這個初出茅廬的大陸小伙子,吳京在香港吃盡了苦頭。
電影《殺破狼》有段很精彩的45秒打戲:甄子丹和吳京在巷子里混戰。吳京被打的顏面無存,頭破血流。甄子丹卻腳下生風,臨危不懼。盡管這段戲是劇情需要,吳京卻真真實實挨了一頓打——甄子丹打斷了4根棍子,才換來這出好戲。
但這頓打,還是沒能讓他爆紅。反倒是大紅的甄子丹后來接受采訪時,不冷不熱地說了一句:
“武術冠軍滿街都是,不是誰都能做功夫明星?!?/strong>
不管甄子丹是有心還是無意,這句話都有在針對吳京的嫌疑。有好事記者由此問吳京:“如果您和甄子丹赤手空拳打一架,誰能贏?”
吳京回復:“我會打120。”
在香港,吳京沒有找到翻身的機會。幾年的躊躇之后,他決定回到大陸轉行做導演。
2008年,34歲的吳京自導自演了一部《狼牙》,總票房只有423.7萬;同時期的《畫皮》19天就斬獲了2億的票房。
對于吳京而言,這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他的中年危機來了。
也許對于一個演藝圈的人來說,最尷尬的境地莫過于此——做演員沒名氣,做導演也不行。
就在他犯難的時候,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的制片人找到了他,邀請他出演劇里的男一號何晨光,前提是要他真的去特種部隊服役18個月。
吳京就去了,命運的拐點就此產生。服役的一年半,他學會了布雷排雷,使用各種槍械。
他聽過子彈從耳邊飛過的聲音,也穿越過危險重重的原始森林。
最終,他拿到了這個角色,也開始往軍旅題材方面去探索新的出路。
“國外有湯姆克魯斯、史泰龍、阿諾德施瓦辛格,咱中國熒屏上也應該有這樣的純爺們,我要拍一部純爺們的電影。”
他給他的純爺們電影起了個名,叫“戰狼”。
吳京要拍《戰狼》的消息一出,身邊基本沒有人看好。當時國內的軍事電影不多,在商業化的電影市場中能否取得成功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有報道稱電影開拍了都沒有投資方。
但吳京的想法很瘋狂,“我這人習慣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手里,贏也贏在自己手里,我過癮!”
幾乎是砸鍋賣鐵,吳京花了7年的時間拍攝了《戰狼I》。電影最后斬獲5.25億票房,包攬了各大獎項。
他的第一次豪賭賭贏了,趁熱打鐵要拍《戰狼Ⅱ》。
與《戰狼I》的無人問津不同,這次,資本紛至沓來。
吳京卻發覺自己創作的壓力增加了,因為這些資本是想要來賺錢的,商業目的很明確,“目標太清晰了,要讓我屈服于商業,屈服于金融(資本),要用流量高的演員。”
當時,投資方曾向吳京表示希望用某當紅明星,雖有流量,但片酬也高得嚇人。吳京表示堅決不用,“我拍就要按我的來,(否則)我不要你的投資,我自己再拿錢,不行就再賣房子”。
比起《戰狼I》不到 5000萬元的投資,《戰狼Ⅱ》大部分場景在海外拍攝,預算也由 8000 萬元漲到 2億元,還不包括宣傳費。
但是吳京依舊打算硬扛。為了這部電影,他幾乎把全部身家都搭了進去。老婆謝楠也站出來支持他,“如果賠了,大不了我養你?!?/strong>
吳京夫婦的瘋狂不免讓周圍的人咂舌。但胡亂投錢還不是最瘋狂的——拍攝電影第一個鏡頭,吳京就差點丟了命。
他飾演的冷鋒在海上游輪遇險,跳進海里跟海盜水下搏斗。單單這個鏡頭就拍了十幾天,吳京跳水26次,一次在水里沒緩過來,險些背過氣去。
所幸的是,《戰狼Ⅱ》最終成功了,吳京與資本的博弈也贏了。
他在接受《明星資本論》的采訪時語出驚人:“你看這些年被資本綁架的電影,全死了。所以我不能被資本‘強奸’。”
面對媒體的鏡頭,他表示,當初拍《戰狼》,是因為覺得娛樂圈的商業氣息越來越重,找機會越來越難,“干脆自己捧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有吳京這個運氣,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吳京這樣敢與資本博弈的勇氣。
但從某種程度來看,和吳京博弈的可能不是資本,而是觀眾的喜好,以及自己的情懷。
2017年5月,《流浪地球》開拍,導演郭帆和許多男演員進行了接觸,但作為一個年輕導演,愿意支持他的演員并不多。
正在他愁眉苦臉之際,吳京來了,答應郭帆給他客串。
這是吳京第一次對郭帆的“雪中送炭”:“因為從他身上,好像看到了2011年拍《戰狼I》的自己。當時四處找人拉投資,四處找人說電影情節,磨破了嘴皮子,隨時面臨崩潰的狀態。”
這一客串就客串了一個月。但一個月下來,拍攝還是沒完成,吳京接下來的行程全被打亂了。
盡管如此,他還是耐著性子去完成拍攝,“答應過人家的事情要做好?!?/strong>
但郭帆明顯比當年的吳京要倒霉的多。
電影拍到一半,投資人撤資了,最后連吳京的片酬都付不起。片酬對吳京而言倒是小事,郭帆的境遇卻讓吳京很矛盾——誰都知道投資人半路撤資意味著什么,那么自己要不要出資去支持這個年輕人?
對于吳京而言,這又是一場豪賭,而且是看上去輸率頗大的一場豪賭。他把自己灌醉了,稀里糊涂地想了一堆。
最后,扔下一句狠話:“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
二話不說,吳京往郭帆的賬上打了6000萬。第二次雪中送炭使得《流浪地球》驚險逃生,得以繼續正常拍攝。
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流浪地球》以46.55億的票房躋身華語影史乃至整個亞洲電影史的前三名,并成為了國產科幻電影的里程碑。
吳京再次賭贏了。
有人算了一筆賬:
去掉分給院線的,最后投資方所得的分賬票房是17億,總成本約3.4億。
按照分成比例,吳京收益=(6000萬/3.4億)*17億=約3億。
但如果按中外電影圈通常慣例,吳京這種咖位的票房巨星如果要投資自己主演的電影,本該是把自己應得的片酬折算在投資分紅里。
吳京的片酬市場價保底3000萬左右,他在《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份額本應該是3000萬片酬,另加6000萬投資,也就是應該以9000萬投資的份額,獲得最后票房的分紅。
那么吳京的收益,本該是=(9000萬/3.4億)*17億=約4.1億。和吳京實際獲得的約3億分紅比,少拿了整整1個億。
這少賺的1個億,是吳京對郭帆仗義與友情的見證。
電影大火后,郭帆寫了一封給“流浪地球”的信。
在這封信里,郭帆把吳京稱為“小破球”的爸爸,“在他還不知道你是否可以健全的出世之前,毅然決然不計名利地加入了我們。一路上,拉著拽著推著扛著把你扶上正軌。小破球,要記住,吳京爸爸讓你活下來,是他,讓你成為一個人(或者是一顆球)。”
今年,吳京46歲。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演員到百億影帝,他似乎只用了三年,也似乎用了大半生。
不得不承認,他的爆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著運氣的成分,畢竟在影視圈這個遍地流量的名利場,確實很少有人能在中年咸魚翻身。
但我更認同他自己說過的一句話:
我走過很多的路,換過很多方向,不敢說有什么成就。
到今天,我覺得唯一可以讓我拿出來炫耀的,可能就是,我不害怕從頭開始。
文:家庭雜志新媒體特約作者 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