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想要身體健康,高質量的睡眠至關重要。但是,由于現在生活節奏過快、平時工作壓力大和不規律的生活習慣等,導致很多人睡眠質量不高和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以至于白天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做事效率低。在這種狀態下時間一長,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那么,想要一整晚舒適的睡眠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保持正常規律的作息,早睡早起
很多人對睡眠時間的認知上存在一些誤區,認為晚上不管幾點睡,只要睡夠8小時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長期混亂的作息會刺激內分泌系統,導致其紊亂,進而影響身體免疫系統,降低身體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好的飲食習慣有助于我們的睡眠,尤其是晚餐。一般晚餐時間不宜過晚,同時適當控制食量,最好不要吃太多刺激性食物。晚上就寢前可以喝一杯熱牛奶,有助于更好更快入睡。睡前兩小時內盡量不要進食。
睡前適當鍛煉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
每天晚上可以做一些不太劇烈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這樣不僅有利于緩解一天的疲勞,還有助于睡眠。鍛煉結束后最好進行一次舒緩的沐浴或者泡個腳,這樣有助于讓人在夜間睡得更香。
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入睡
安靜舒適的環境有利于我們更快進入最佳睡眠狀態,所以一定要選擇質量過關床上用品;還應經常晾曬、換洗,保持干凈衛生;床鋪的軟硬度也應切實根據人體各自的不同需要來決定。
保持良好的睡姿
中醫認為最佳睡姿應該是向右側臥,雙腿微曲,這樣不會壓迫心臟,同時有利于肝臟更好地供血,還可以促進胃消化吸收。正確的睡姿更容易讓人全身放松,盡快消除疲勞,使得身體各個器官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獲得高質量的睡眠。
長期失眠應及時就醫
如果是身體或心理等原因導致的長期失眠,應及時就醫,不要拖延,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不同年齡段的人對睡眠時間的需求不同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目前國際上對各年齡層人群的睡眠時間建議是: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為14至17小時,成年人約為7至9小時,而65歲以上老年人為7至8小時;青少年晚上8點前睡覺是最佳入睡時間,中老年最好在晚上21到22點間入睡。此外,每天23點到次日凌晨5點是人的黃金睡眠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人體最好處在睡眠狀態為宜。(肖原)
本文由北京市公安醫院二部睡眠中心副主任,中國睡眠研究會信息科普部主任彭志平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