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的上班族早晨經常都會買幾個包子當早餐,而購買地點多數都屬于路邊的小作坊。雖然國家從2014年就禁止了將硫酸鋁鉀(鉀明礬)和硫酸鋁銨(銨明礬)用于小麥粉制品,但是路邊小作坊內的“鋁包子”仍屢禁不止。昨日,經銅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大許一包子鋪老板被一審法院判刑。
王某,46歲,銅山區大許鎮人。因為沒有固定的工作,2014年7月,便在大許鎮大許街路東開了一家包子鋪。王某的包子鋪生意不溫不火,這和他發面的程度有關。一次,王某在買酵母粉的時候,問賣家怎么才能充分發面。賣家告訴他,使用某種牌子的“泡打粉”就可以了,能節省發酵時間,而且發的也好,賣相看著也好看。
隨后,王某在這個賣家店鋪里購置了某品牌香甜泡打粉。去年5月份,在加工包子時,王某及其妻子按照自己的經驗,在和面時添加香甜泡打粉,面發得確實好很多。王某供述說,他每天大約要和50斤面,得用300克左右的泡打粉(500克/袋),能蒸出約300個包子,葷素都是0.5元一個。
2015年7月2日,銅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王某的店鋪進行抽樣檢查,提取了該攤點銷售的包子。后經銅山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王某銷售的包子中鋁殘留量為858mg/kg。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現場檢查時,還在王某家里發現44袋沒用的泡打粉,被當場扣押。
當年8月6日,警方立案偵查,經傳喚王某至公安機關,王某自行到公安機關接受審查。經訊問,犯罪嫌疑人王某對明知不得在面制品生產中超量添加含鋁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下,仍在生產的包子中添加含鋁食品添加劑泡打粉并銷售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審查認定,2015年5月至7月,在銅山區大許鎮自營的包子鋪,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明知不得添加含鋁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下,仍在其生產的包子中添加含鋁食品添加劑泡打粉。經檢測,犯罪嫌疑人王某生產、銷售的包子中鋁的殘留量為858mg/Kg。
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銅山區人民檢察院對王某提起公訴。昨日,一審法院判處王某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1萬元。
延伸閱讀:
關于“鋁包子”的禁令
根據國家衛計委等5部門《關于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的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嚴格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成品中鋁的殘留量應小于等于100mg/kg。
食用“鋁包子”的危害
國家禁止在制作包子時使用硫酸鋁鉀(鉀明礬)和硫酸鋁銨(銨明礬)。公開報道顯示,明礬是一種含鋁添加劑,能夠通過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來達到讓面粉起發的作用。這樣做出來的包子蓬松,顏色也更為鮮亮。但是明礬屬于含鋁添加劑,鋁元素的攝入過量會對人體造成不小的傷害。鋁具有聚集性,一經吸收后會進入體內大部分器官,主要大量積聚于骨骼,對大腦和腎臟也有損害,長期攝入鋁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癥狀,另外會導致骨質疏松、關節疼痛等。對兒童則影響更甚,不僅影響兒童骨骼的生長,還會引起嬰幼兒的神經發育受損導致智力發育障礙。(張元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