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庵與陳巨來,
被小伙伴們公認為——近代篆刻界工穩一路的絕代雙驕。
多字印朱文,是王福庵最為大家熟悉的。
由于字數較多,字與字、筆畫與筆畫之間都排列緊密,空間較小,整體顯得十分茂密,但依然是有留各種不規則空白以破除整體的規矩,使整方印更加生動。
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麋研齋藏書記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當然,王福庵的朱文面貌是極為豐富的~
多字朱文之外,還有清篆型朱文、浙派朱文、朱文古璽、元朱文等等~
清篆型朱文,字形或瘦或扁,但都是重心偏高,顯然從吳讓之、趙之謙出。筆畫柔美如吳帶當風,留白大開大闔,氣局可觀。
末技游食之民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不薄今人愛古人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浙派風格朱文,結字以方為主,筆畫以沖切結合的用刀煉成,線條凝練有厚度,古意盎然。
寧歸白云外飲水臥空谷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麋研齋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朱文古璽,也是基本承襲了西泠八家的用刀結字方法,但王福庵特別講究字法,故而獨其古璽印,可特別注意用字一環。
天與多情不自由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王福庵的元朱文風格,直接從元明人中汲取營養,結字圓潤,空間布白靈活,線條中有細致的波動,無浙派后期機械生硬之嫌。整體非常安詳寧靜,錄齋竊以為是福老朱文中最精彩者。
春愁如雪不能消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人生識字憂患始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蝴蝶不傳千里夢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王福庵作為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白文水準也是沒得說~
其典型浙派篆刻風格作品,如“金石刻畫臣能為”,筆畫粗細不一,形態方硬,結字以豎排為一個整體考慮,略有疏密變化。
金石刻畫臣能為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滿白文風格,更是佳作頻出,如“澄懷觀道臥以游之”“甪里家風”……結字飽滿,筆畫圓潤,尤其轉折處特別顯出飽滿卻不臃腫的特征!
看原石就更為感受深刻,每一刀刻得凝練有力,雖然是均勻的滿白文,但線條中又帶有細小的波磔,故而線條無絲毫松散之嫌。
澄懷觀道臥以游之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王福庵的細白文,較為細挺,結字錯落有致,空間大小不一,但整體又均勻協調。
細看印面,線條如一道道溝渠,垂直落下,深深嵌入印面,體現出了與滿白文正相反的精神氣。
慣遲作答愛書來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粗白文,與黃牧甫有些類似。
筆畫粗,基本不帶圓弧,線條比較挺拔,轉折處不像浙派的滿白文一般圓轉,更顯干凈爽利!結構中往往會在某些處留有大面積紅色,且形狀各異,以達到強烈的疏密對比之效!
意與古會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乙丑閏月望是我再生辰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鸞翔鳳翥眾仙下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還有一路清篆風格的白文,線條粗細適中,結字重心略高,筆畫略帶“S“型波浪線,整體顯得婉轉流麗。
我書意造本無法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懷古情多憑高望極且將樽酒慰飄零
印石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巨神當年治印,散落到各處太多,
近年來雖陸續出版了很多作品集,卻也有部分精品,我們還是難得一見!
這里我們就選取《海派代表篆刻系列作品集·陳巨來》所收錄的100多方之前從未出版過的陳巨來先生印作,及原石照片,中精選一部分,跟大家分享下:
最好是千點云峰半篙澄綠
顧繡
四歐堂印
梅景書屋弟子
吳氏文庫
簡持
文尚絅印
鏡波得意
冠五珍藏
趙樓得意
孫璞字仲瑛又號阿瑛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叢桂小筑藏書之記
景行齋管理委員會
暗香疏影之宦
曾藏吳興許氏申申閣中
劉美仙
后樂堂
慕尹翰墨
李棻
金聲
吳郡徐氏懷蔭軒收藏
王一平珍藏之印
梅花雙卷樓
湖帆靜淑珍藏畫貓
賈毓松印
陳蒼叔大幸
卜允澼印
錢大鈞印
啟鐸金聲
小方壺石室珍藏之印
蔡作鑑
玨侯
金聲
《海派代表家系列作品集·陳巨來》
陳巨來篆刻綜述
64方原石
398方篆刻作品
附錄:陳巨來歷年潤格變化、部分治墨印稿、陳巨來主要弟子(吳子健、徐云叔等)創作作品
陳巨來篆刻藝術年表
囊括幾乎所有代表作品,且附有詳細的著錄信息
包括了100多方從未出版過的印稿,20多方原石哦!
《海派代表家系列作品集·王福廠》
王福廠篆刻卷序
31方原石(多為西泠印社、上海博物館藏經典代表作品)
104方有紀年印
146方無紀年印
王福廠篆刻藝術年表
動用上海博物館、朵云軒、西泠印社、還有一些私藏精品原石,
印蛻更是有許多首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