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了解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與帝國的建立、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的相關史實。
學習重點: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學習難點:辯證認識古代戰爭的影響。
課本解讀:
知識點一:希波戰爭
馬拉松之戰
希臘波斯戰爭(公元前492-前449年),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進擊阿蒂卡,在距雅典城東北的馬拉松海灣登陸。雅典軍奮勇應戰,在馬拉松平原打敗波斯軍隊。史稱馬拉松之戰。為了把勝利消息迅速告訴雅典人,希臘派遣長跑優勝者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從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廣場(全程42公里195米)。在極速完成36.2公里的路程并傳達勝利的消息后,體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跡光榮的功績而成為希臘的民族英雄。
奧運競技——馬拉松賽跑(42195米)
希波戰爭的影響:
是東方波斯帝國與西方希臘城邦在各自發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東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沖突。此后,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逐漸形成東西方并存之勢,一直延續至今。
知識點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時間:前4世紀
背景:馬其頓的強大
經過: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亞歷山大大帝雕像
亞歷山大大帝,古代馬其頓國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十八歲隨父出征,二十歲繼承王位。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后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恒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把世界當做自己的家鄉”
亞歷山大東征是對被征服地區的野蠻侵略,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許多東方古老文明被破壞。
亞歷山大東征過程中除了破壞和殺戮以外,還建立了眾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
影響:
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包括了希臘、埃及、兩河流域和古代印度這四大文明中心,在歷史上第一次把東西方部分世界聯為一體,客觀上促進了不同地區人們的接觸,使東西方文明水乳交融,相映生輝。可以說亞歷山大帝國開創了一個東西文明交融的新時代。
知識點三: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時間:公元前27年到2世紀
背景:羅馬帝國的強大
結果:稱霸地中海
影響:
消極影響:羅馬帝國的擴張伴隨著血腥、 暴力、奴役和壓迫,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積極影響:客觀上使羅馬文化滲透到它統治的廣大地區,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知識小結:
練一練:
1、下列關于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相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都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②都對外進行了侵略擴張的戰爭;③都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④都曾經入侵印度河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歷史上經歷了共和國到帝國的演變,并大肆擴張領土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國家是( )
A. 希臘
B.雅典
C.羅馬
D. 阿拉伯
3.亞歷山大帝國的都城是( )
A.亞歷山大
B.巴比倫
C.馬其頓
D.伊蘇斯
4.使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的人物是( )
A.屋大維
B.凱撒
C.亞歷山大
D.斯巴達克
5.“波斯皇帝一面準備武力征服,一面遣使希臘半島,要求希臘各城邦向波斯奉獻‘水與土’,也就是要他們臣服。許多希臘城邦為免于米利都的厄運,不得不滿足波斯人的要求。但是雅典和斯巴達的居民毫無懼色,他們把波斯使者拋進深谷或投入水井,讓波斯使者自己去取夢寐以求的‘水與土’。”
請回答:
①上述所敘述的內容發生在哪一次戰爭期間?這樣的戰爭先后進行了幾次?
②這次戰爭最終是以哪一方的勝利而告終的?
③在這次戰爭中興起了今天的哪一項體育運動?
6.公元前1世紀,歐洲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凱撒,曾身穿一身絲袍出現在羅馬大劇院,轟動一時。后來,身著中國錦衣繡服,成為羅馬上層社會的風尚。
請回答:
①公元前1世紀,中國正處于什么時代?當時我國稱羅馬帝國為什么?
②當時凱撒為什么能穿上一身中國的“絲袍”?
③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
CCBA
5、希波戰爭 三次;希臘;馬拉松長跑
6、西漢 大秦;因為中國的絲綢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了羅馬;東西方貿易往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