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個王朝的興與亡,全賴這支軍隊

北府兵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利大于弊?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三百多年間,有三十多個政權輪流建立,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

而偏安江左的東晉,存活了一百多年,相比其它短命王朝,東晉算是這一時期里存續比較久的一個政權。東晉之所以能夠在亂世中,百年立于江左,全賴這支軍隊——北府兵。

東晉立國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引發的少數民族入侵,使漢族人民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災難。隨后發生的永嘉之亂,使得難民紛紛南渡逃離紛爭不斷的北方,隨之南下的,還有五個司馬宗室,其中一馬——司馬睿最終在江左建立東晉,史稱“五馬南渡,一馬成龍”。然而東晉的建立,并不順利。

中國歷史地圖集之東晉 譚其驤

司馬睿南渡而來的地方,昔為江東吳國政權轄地。西晉滅吳后,江東是江南士族名士扎根的地方,不太好嚴控,只以東南六州將士守江表。司馬睿突然闖入江東,并未被這些江南士族名士所接受。然而,在具有威望的瑯琊王氏王導的游說下,以及這些名士亟待一個政權來穩定江東,使江東能夠避免北方的南侵,于是同意司馬睿在江東建立政權。

東晉元帝像

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在瑯琊王導、南渡而來的北方士族和原來江東士族的共同支持下,于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政權,開啟“王與馬,共天下”的門閥政治,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門閥政權。門閥政治,即“祭在司馬,政在士族”,皇上只負責祭祀,政事全都由士族權臣決定。在這一政權制度下,皇權和士族權臣互相利用仰賴。南渡而來的司馬睿在江左沒有威望,所以由他建立的東晉必須仰賴士族的支持;而士族們想要鞏固自己的士族地位,就必須利用皇權為自己點綴。這些士族不僅要政權,還需要軍權以捍衛自己的政權,所以稱“門閥”。

門閥政治下,皇權與權臣、士族與士族、中央與地方之間,矛盾不斷,縱橫交錯,各勢力都需要軍隊以充實自己的實力。于是,北府兵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在東晉的百年國祚中沉浮俯仰。

北府兵的前身——流民兵

東晉初年,王導于內,在建康主政,王敦于外,在荊州掌握兵權。

晉元帝司馬睿忌憚王氏兄弟,于是任用丹陽尹劉隗和尚書令刁協等親信,以此打壓瑯琊王氏。王敦以“清君側”為名,領軍從荊州逼近京都建康,要求朝廷交出劉隗和刁協,否則自己就帶軍攻入皇城。此時晉元帝司馬睿萬般悔恨,他懊惱的不是自己急于打壓王氏,而是沒有提前組建自己的軍隊,最終只能任由王敦追擊劉隗和刁協,以息眾怒。王敦之亂是皇權與士族的爭斗,最終以皇權失敗告終。

事實上,東晉建立以來,皇權始終被士族權臣碾壓,甚至在王敦之亂時,元帝司馬睿還哭訴道:“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則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騰當歸于瑯琊,以避賢路。”意思是朕不要這個皇位也罷,自己回老家種田,這個皇位,你們誰要誰拿走。王敦見皇上如此卑微懇請,也不好意思再咄咄逼人,于是領兵回到自己的駐地荊州。此后,司馬睿一直郁郁寡歡,覺得這個皇帝做得太窩囊了。

經歷王敦之亂后,司馬睿也深知必須要建立自己的軍隊才能與士族抗衡,于是北府兵華麗登上歷史的舞臺。

元帝四年(321年),司馬睿頒布給客制度,招由北南渡而來的流民為兵,史稱“流民兵”,這一詔令不僅解決了人滿為患的流民群,也為朝廷充實了軍隊。

此次招募而來的流民兵,一開始并不叫北府兵,但他們是北府兵的前身;流民兵的將領,喚“流民帥”。掌握這支流民兵的“流民帥”,一開始并不由宗室或士族任職,而是流民中具有威望的人帶領。那個時期,南渡的流民,大多是跟隨族里有威望的人逃到江淮地區的,一路上,也會有一撥一撥的流民隊伍加進來,因此,到達江淮地區后,流民隊伍人數都會增加好幾倍,這樣一支流民,最適合編成軍隊。而且屯駐于江淮之間受東晉名義上委署的流民帥,多數曾在北方有抗拒胡羯的歷史。他們所統的武裝力量長期相隨,多少具有私兵性質。這樣一支軍隊,東晉朝廷不得不重視他們,又不敢放心大膽地使用他們。可他們又是朝廷唯一一支可以使用的軍隊。為此,東晉只能委流民帥以將軍之號,讓其固守江淮,同時拒絕他們過江南。只有在需要流民帥捍衛京都政權時,朝廷才會招他們渡過長江。等到朝政穩固了,東晉往往又以軍事理由促其北返。王敦第二次謀反時,朝廷就這種操作過。

太寧元年(323年),王敦再次密謀造反,朝廷得知后并不敢立馬舉兵討伐而是采取以靜制動,命流民帥郗鑒以兗州刺史之職鎮守合肥,以備王敦;王敦卻力舉郗鑒為尚書令,讓他滾回建康。朝廷怕激怒王敦,立馬召回郗鑒。

電視劇《書圣王羲之》郗鑒劇照

郗鑒回到建康后,與晉明帝司馬紹(司馬睿之子,此時司馬睿已死)密謀,讓流民帥蘇峻、劉遐等,鎮守京都周圍,以備王敦之亂。

后王敦在其軍師錢鳳和沈充等勸說下,起兵叛晉。然而,當王敦的軍隊兵臨建康城下時,王敦便死于軍中。由于王敦軍隊在進軍建康路上,燒殺搶掠,殺害很多東晉朝臣,錢鳳、沈充等考慮到就算此時投降也難保性命,于是不管軍心穩不穩,成敗在此一舉,他們率軍攻打建康,最終被流民帥郗鑒、蘇峻等率領的流民兵所滅。

平定王敦之亂后,朝廷為流民帥論功封賞,郗鑒獲封高平侯,任車騎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兗州刺史,假節,鎮廣陵;蘇峻封邵陵郡公,冠軍將軍,使持節,歷陽內史,加散騎常侍。命他們出鎮江北防線。

流民帥獲此殊榮,又擁兵自重,朝廷一直對他們有所防備。晉明帝死后,托孤外戚庾亮和士族王導輔政,輔佐年幼的晉成帝。由于流民帥蘇峻立有戰功,軍隊所招之兵又都是犯事流亡之人,所以庾亮一直不相信蘇峻,認為他必將造成禍亂。于是,庾亮欲以大司農一職讓蘇峻入朝為官,以此解除他的兵權。蘇峻一開始以北伐名義拒不入朝,庾亮再三催促,蘇峻即仰天長嘆道:“這是要兔死狗烹了!”但他不會甘愿做任人宰割的魚肉。于是,蘇峻聯合祖約起兵,以奸臣弄權為名,討伐當政的外戚庾亮。

 電視劇《書圣王羲之》庾亮劇照

郗鑒聽聞蘇峻起兵后,欲親自領兵南下營救,庾亮拒絕了他的幫助,明以防御北方進攻而阻止郗鑒南下,其實暗地里擔心郗鑒的流民兵與蘇峻合謀。于是,蘇峻和祖約一路上勢如破竹,兵勢強盛,很快便兵臨建康城,庾亮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玩大了,倉惶向南投奔他的好友——江州刺史溫嶠。江州刺史溫嶠素有雅望,他不僅出面庇護庾亮,還聯合荊州刺史陶侃滅了蘇俊和祖約。

經蘇、祖之亂后,庾亮再也沒有臉皮回到京都去,干脆住在京都建康西南方向的蕪湖,從此遙控朝廷,與京都內的主政者王導暗地里悄悄較量。而以郗鑒為首的流民帥,也在這場較量中發揮著制衡作用。

當時庾亮坐鎮蕪湖,聯合江州刺史陶侃(溫嶠死后陶侃為江州刺史),控制長江上游的軍事力量,欲廢王導。但忌于長江下游京口和廣陵的流民兵兵力,庾亮多次勸說郗鑒,想把他拉攏到自己的戰隊。這樣,居于京都建康的王導便成甕中之物。

 郗鑒書法

郗鑒沒有答應庾亮,反而愈加堅定地站在王導一邊,以長江下游的軍事力量作為王導的后備軍,制衡上游的荊江軍隊,使庾亮和陶侃不敢順江而下。

郗鑒的這支流民軍隊,在庾、王相持的十二年之中,維持了東晉政局表面的平靜,再沒有出現類似王敦、蘇峻之亂那樣的內戰。東晉中后期的內亂也靠這支軍隊鎮壓,使得虛弱的東晉能夠存活一百多年。

北府兵的崛起

流民兵起于東晉的內亂,為東晉政權服務又為東晉朝廷所忌,一度處于尷尬地位。郗鑒死后,流民兵的兵權輾轉落入多人之手,兵力也漸漸分散在江淮地區。然其崛起和高光時刻,當屬淝水之戰。

太元元年(376年),由于前秦苻堅已統一北方并有南吞之勢,時京都內當政者是陳郡謝氏謝安。為備苻堅的秦兵,謝安上昭朝廷,拜其侄子——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謝玄統領的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謝玄 像

謝玄重組流民兵,并不只是招募兵卒,而是將流散在江淮地區的流民帥和將領重新聚在一起,這些流民帥和將領都掌握一部分兵卒,將他們聚在一起,兵卒便也隨之聚在一起。謝玄招募的將領都是后來的名將,史載“玄多募勁勇,牢之與東海何謙,瑯琊諸葛侃,平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及晉陵孫無終等以驍猛應選。玄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span>

太元八年(383年),東晉與前秦爆發一場大戰——淝水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北府兵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383年七月,苻堅不顧前秦朝廷眾臣的一致反對,組成步兵六十多萬,騎兵二十七萬,以其弟苻融和大將慕容垂為前鋒,領步騎二十五萬。號稱百萬雄師,“旌鼓相望,前后千里”,南下攻打東晉。東晉朝廷以謝安坐鎮京都為總指揮,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與謝琰、桓伊等率眾八萬北府兵前往迎戰。

淝水之戰 路線圖

十一月,謝玄先派北府兵勇將劉牢之親率五千北府兵襲擊洛澗。劉牢之不負眾望,擊潰阻礙在洛澗的前秦將領梁成的五萬兵馬,殲滅敵軍一萬五千人。由此,謝玄得以領兵至淝水左岸,時苻堅與領軍百萬駐扎在淝水右岸。當時謝玄寫信給苻融,讓苻融的秦軍退一退,他好領軍渡水,再與秦軍一決高下。苻融見信后大喜,將計就計,答應了謝玄,暗地里計劃等北府兵度過淝水一半時,再起而擊之。可秦兵里本來就各個民族混雜,人心不一,又有東晉降將朱序在后方大喊:“秦軍已??!”于是,士兵們蒙了,這時,周圍又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秦兵一步退,步步退,整個軍隊亂成一團。東晉北府兵渡水后便不費吹灰之力戰勝了百萬秦軍,秦軍前鋒苻融被亂兵斬殺,苻堅單騎逃奔淮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很快便被北方其它政權代替。

北府兵多次以少勝多,表現了較強的戰斗力,這與北府兵的兵源和將領不無關系。

其一,北府兵的兵源都是北方逃難來的流民,這些流民被東晉朝廷僑置在淮南、江北地區,他們長期與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騷擾作抗爭,具有與胡羯作戰的經驗,逐漸形成了東晉的北邊防線。另外,這些流民因為思家心切,與那些鳩占鵲巢的北方民族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每次對北方的進攻,都有不怕死的狠勁,跟他們干架。

其二,北府兵的流民帥是一些具有戰斗經驗,勇猛善戰和有指揮才能的將領。這些人一般都是出身寒門或者次等士族,他們不能躋身東晉的上等士族,時常被東晉士族看不起,于是,他們只能修生養性,提高自我能力,通過建立戰功,逐漸成為北府兵的著名將領。

經歷淝水一戰,北府兵褪去從前尷尬的局面,一躍成為東晉朝廷外抗北方進攻的依仗。

北府兵的衰落與東晉的滅亡

淝水之戰使北府兵達到鼎盛,可隨之而來的便是衰落。

太元十四年(389年),為了避免朝廷的猜疑,功高震主的謝安功成身退,主動要求離京出鎮廣陵,內政大權盡數掌握在宗親司馬道子手中。之后,謝玄被解除北府兵兵權,從北府兵都督退為會稽內史。

司馬道子與其子司馬元顯禍亂朝綱,貪腐成風,激發了孫恩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司馬道子利用手中的北府兵鎮壓了農民起義。農民起義被平定后,東晉又爆發了桓溫之子桓玄之亂。

桓玄以除暴安良為名義,聯合北府兵將領劉牢之,殲滅了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進駐建康后,桓玄便暴露其野心,篡晉建楚?;感⒊?、接管北府兵后,發現這支軍隊很有個性,并不聽他的話,采取削弱北府兵的將權的做法,首先是劉牢之被逼自殺,其次劉牢之麾下的一些著名將領等也均被桓玄逼殺,只留下一部分對桓玄不構成威脅的中下級將領,如劉裕、何無忌等。

經過桓玄之亂,北府兵深受重創,而在劉裕重組下,又一度出現中興之勢。

元興三年(404年)劉裕,何無忌等在北府兵重鎮京口和廣陵起兵,討伐桓玄,最終擊敗了桓玄的荊州兵,重新恢復東晉朝廷。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劉裕以北府兵軍力,兩次北伐,一次西征,均取得完全勝利,因此自然而然地,劉裕以北府兵作為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宋代晉。東晉百年國祚,因而亡于以劉裕為首的北府兵。

劉裕畫像

劉裕建立劉宋王朝后,深知北府兵的厲害,將北府兵的兵權一直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在他死前,還告誡后人,要求北府兵兵權不可為外臣所持,而是要時刻握在皇室宗親手上。

劉裕死后,劉宋朝廷發生內亂,謝晦、徐羨之等重臣欲廢帝,立少子,好掌控朝廷。北府兵名將、劉宋開國功臣檀道濟帶領北府兵殲滅謝晦等人,維護了劉宋朝廷。然而,檀道濟聲威大震,威脅皇權,又為宋文帝所忌憚。元嘉十三年(436年),彭城王劉義康在宋文帝的授意下,矯詔殺死檀道濟,北府兵的最后一員猛將,死于皇權之下。

檀道濟死后,北魏大喜道:“道濟死,吳子輩不足復憚!”于是,北魏厲兵秣馬,將戈矛直指劉宋。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傾全國之力,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劉宋。此時的劉宋猛將凋零,北府兵兵力也在內亂中消耗殆盡,朝廷只能從州郡里征調兵力,以充國用,可這些征調而來的兵卒,既沒有北府兵驍勇,更沒有北府兵誓要滅胡的志愿。

經此一戰,劉宋朝廷國力大減,文帝此時追悔莫及道:“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沒有了北府兵,南朝劉宋也只能奄奄一息,茍延殘喘,最終成為歷史洪流中,被淹沒的又一個王朝。

參考文獻

房玄齡 《晉書》

田余慶 《東晉門閥政治》

許輝 《關于東晉北府兵的幾個問題》

牟元珪 《東晉北府兵概論》,軍事歷史研究

郭敏 《流民 北府兵與門閥政治》,南京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中國國家歷史又雙叒叕上新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以少勝多、一戰成名的第一強兵是怎樣練成的
東晉北府兵:從流民到正規軍,謝玄是如何收其為門閥所用的?
頂級士族掌兵,是東晉的潛規則么?
[野史亂彈]細說兩晉南北朝——三百年的灑脫與偏執,恬淡與血腥14
王導把執政當游戲,整日和稀泥,注定得不到好結局
東晉北府兵由誰創立,為何稱為北府兵,為何具有超強之戰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临猗县| 辉县市| 镇平县| 林口县| 原平市| 海伦市| 长寿区| 东乡县| 深州市| 章丘市| 昌都县| 涞水县| 修武县| 吴堡县| 巴彦淖尔市| 苍山县| 黔西县| 吐鲁番市| 东莞市| 白银市| 武隆县| 平凉市| 云林县| 肃宁县| 平阳县| 闽侯县| 霸州市| 达日县| 兰坪| 昌江| 济南市| 辽宁省| 集安市| 鄂尔多斯市| 张家口市| 定远县| 凌海市| 民丰县| 根河市|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