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
自古都是生命的孕育者
匯聚成林中的秘渠
深山的溪流
草原的河道
滋養著那里的一草一花一世界
第三條母親河的文明印記
在我國東北部,一條全長1345公里的河流,橫跨四省區,自東北向西南注入渤海,古稱句驪河,今天,被叫作遼河。
整個遼河流域的文明曙光,集中在遼河的西源——西遼河。
西遼河流域的人類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進入新石器時代后,原始農業逐漸萌芽,這里的人們開始定居、蓋房、養家禽家畜、制作陶器石器和玉器,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如今,我們通過文物依稀能感受到幾千年前文明因素的不斷積累。
遼寧省博物館文物
距今約9000年的小河西文化、約8000年的興隆洼文化、約7000年的趙寶溝文化、約6000年的紅山文化、約5000年的小河沿文化、約4000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這六種文化形態的發現地、命名地均在西遼河流域。
2018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公布:“距今5800年前后,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蔽鬟|河文明,與黃河文明、長江文明一道,成為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
一個又一個文化形態在此得以繁衍生息,并影響著整個地區的文明演變。直至今日,遼河流域依舊是“低頭牧歌草原,抬頭鳥鳴河澗”的生命盛景。
東北大地的生命包容度
除了人類,遼河流域對于其他生命而言也十分重要,比如鳥類。
遼寧北票鳥化石自然保護區具有完備的中生代(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地層及其所含門類眾多的化石,更是發現了珍貴的鳥類化石如中華龍鳥、原始祖鳥等。遼寧沿海灘涂以及內陸濕地,是每年飛翔于東亞-澳大利西亞的數百萬只候鳥的重要中轉站,候鳥成群結隊在這里進行最后的休整進食,隨后一鼓作氣,飛向更遠的北方繁殖地。
東北大地對不同生命都有著極大的包容度,這個包容度不僅僅體現在時間跨度,更體現在物種廣度:無論是本土物種還是引進物種,都為其提供著一片安身之所。
遼河流域日照豐富,下游地勢低洼,對玉米、水稻等作物生長極為有利,是東北優質大米的主要產區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讓苜蓿在此“安家”。
苜蓿,具有固氮與改良土壤的作用,更是世界上主要的豆科飼用作物之一,被譽為“牧草之王”。這種原產于歐洲和美洲大陸的植物,在扎根遼河平原后,很快適應了這里半濕潤、半干旱的氣候環境。
苜蓿的種植,與人們對于牛奶質量安全的關注密切相關。用苜蓿飼喂奶牛,是植物蛋白轉化為牛奶蛋白的理想技術途徑之一,蛋白質的轉化效率高、質量好且安全,苜蓿的優質粗纖維,也成為奶牛的營養物質來源。
按照科學標準飼喂苜蓿干草,可提高原料奶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早在2003年,越秀輝山就開啟了以奶源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建設。越秀輝山的全產業鏈將上游建設重心延伸至了最前端的種草環節:從“種好草”開始,多年來始終如一深耕優質飼草種植和開發研究中,有著40萬畝苜蓿草及輔助飼料種植基地和60萬噸加工產能的飼料生產基地,從源頭上保障飼料安全,強化了奶源競爭力。
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
“ 好牛奶是種出來的 ”
——越秀輝山黨委書記、總經理韓春輝女士
如今,遼河地區承載著東北地區重要的乳品制業基地。
好的牧草,是一杯好牛奶的第一步。
精心種植的牧草,被運往牧場,和其他精制飼料混合,就成為了奶牛們的饕餮盛宴。而在這里,也有一個和苜蓿草一樣,越過重洋,最后定居此地的他鄉來客——娟姍牛。
2010年越秀輝山引進了第一批種系純正的娟姍牛,自此越秀輝山十年如一日堅持開展牛群優化工作。這個原產于英國澤西島的奶牛品種,目前只占全球奶??倲档?%,在維多利亞時期,就被英國女王欽定為皇室的御用奶牛品種,它的耳朵大而薄,睫毛細長,毛色光亮,身材勻稱。
直至今日,它依然是世界上最珍貴的乳牛品種之一,需要更優的飼養方式。在越秀輝山的牧場里,給娟姍牛的犢牛鋪地暖、用發酵菌床來保障它在冬季的存活率,并用更優更好的飼料配方。
珍貴的奶源,要用在最珍貴的人身上。
憑借奶源優勢,越秀輝山使用娟姍奶源制作嬰幼兒配方奶粉——輝山瑪瑞。
在“二月初二”這樣一個吉祥的日子,輝山奶粉更是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舉辦“娟姍奶粉節”,輝山奶粉積極推動大眾對于娟姍奶源珍稀營養的認知培育,實現消費者對娟姍奶源珍稀營養的價值認同,并滿足消費者的高品質需求,將珍稀的娟姍奶源和更高營養的娟姍奶粉帶給廣大消費者。
因為珍稀,所以珍貴
數據來源:中國奶業協會201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