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 (閩南語讀做é-ā-jiā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沿海。是閩南地區經典的傳統小吃之一,其以牡蠣(海蠣)為主要食材制作,牡蠣喜歡棲息于潮間帶和潮下帶淺水或避風水域。閩南地區近海養殖的牡蠣肥美鮮嫩,是煎制蚵仔煎的上佳食材。煎制好的蚵仔煎外皮薄脆、內里細嫩爽滑。再淋上醬汁,趁熱品嘗,蚵仔鮮美的汁水從爽口番薯糊的包裹中流淌出來,甜中帶咸的口味裹挾熱氣直逼味蕾。飽滿的蚵仔、香氣撲鼻的雞蛋和濃郁的番薯糊及醬料,匯成一道美味的蚵仔煎,成為閩南當地的明星小吃。
民間傳聞,公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占領臺南,泉州南安人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后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
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臺灣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潮汕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肴。如今臺灣的蚵仔煎與福建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藝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閩南與臺灣地區,蚵仔煎是考驗女子廚藝的菜肴。新娘子入門后第一次給公婆做蚵仔煎,如果做的蚵仔煎甜咸適中、風味可口就會討得公公婆婆的喜愛。這道菜是家家戶戶 “辦桌” 時的必備菜。
蚵仔煎,顧名思義是使用“煎”的烹制方法制作出的美食。煎制蚵仔煎選用的烹飪工具是鐵板,鐵板下放置煤炭。煎制時,先要將油澆在鐵板上加熱,再將蚵仔和土雞蛋加入熱油中煎制。飽滿的蚵仔在油光中跳躍,半熟之后,將新鮮的生菜和勾芡用的番薯糊倒入熱油中與蚵仔一起翻滾。待蚵仔煎微黃之后,翻面再煎。煎至金黃后,淋上特制的醬汁,一道美味可口的蚵仔煎就做好了。
蚵仔煎營養豐富。蚵仔富含鋅,是極好的補鋅食材;也含有大量的鈣和磷,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癥。雞蛋中含有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B2以及卵黃素,可以健腦益智。
做 法
泉州蚵仔煎
原料:鮮海蠣 500 克(不帶殼),鴨蛋 4 個。
調配料:豬肥膘肉 50 克,青蒜 2 根,精鹽適量,味精、香油少許,番薯粉 50 克,花生油 200 克。
做法
1.鮮海蠣洗凈,剔凈碎殼,瀝干水分 。肥膘肉切成丁、大蒜切片和汆過的海蠣、番薯粉、精鹽、味精拌勻成漿。
2.平底鍋置小火上,下花生油燒八成熱時將海蠣漿下鍋,攤平,煎一會兒, 磕上2個鴨蛋,攤平后翻鍋煎一面,上面再磕2個鴨蛋再攤平再煎另一面。煎熟后淋上香油即成。
材料1: 鮮蚵 150克 (事先以鹽清洗過),茼篙菜 70克(清洗后切斷),土雞蛋2個。
材料2:純番薯粉 2.5兩,水 4大匙,韭菜適量。
材料3:番茄醬 6大匙,醬油膏2大匙,味噌 2大匙,糖 4大匙,水半碗,太白粉 1大匙。
1.將材料 2 的番薯粉、水、韭菜事先調勻,并將材料 3 調成醬汁備用。
2.平底鍋放適量油,加鮮蚵,先將其煎至七分熟。
3.再加入半碗材料2一起煎至凝固、呈透明狀。
4.最后將一件好的'薄餅'翻過來放上雞蛋、青菜,將正反兩面煎熟,吃時淋上材料3調成的醬汁即可。
潮式蚵仔煎又稱蠔烙
主料:鮮蠔250克,鴨蛋3個,蔥頭20克,薯粉75克,熟豬油150克,味精1克,魚露5克,辣椒醬5克。
做法:
1.先將鮮蠔仔用清水漂洗干凈,用薯粉水調勻,并將蔥頭切成細粒放入,同時加入味精、魚露攪勻待用。
2.用旺火燒熱平鼎有足夠熱度后,加入少許豬油,將蠔仔、粉水混和成漿狀,用匙再調和后下鼎,再把鴨蛋去殼打散淋在上面,加入豬油煎,并配入辣椒醬調味,用鐵勺在鼎里把蠔烙切斷分塊,再用勺翻轉,四周加入豬油。
3.繼續煎烙,煎至上下兩面酥脆,并呈金黃色,盛入盤即成,并伴上芫荽葉。
來源:網絡、海洋歡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