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
中國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
·
人物簡介
生卒:公元前5—公元57年
在位:公元25—57年
謚號:光武皇帝
廟號:世祖
年號:建武、建武中元
陵寢:原陵
1
宛城起義,韜光養晦
1.劉秀是漢高帝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的小官員。
2.公元前5年,劉秀出生于濟陽。史載劉秀出生時,有紅光照堂中,亮如白晝。當年濟陽縣有個地方的稻谷一根莖生了9個穗,按字義,谷類抽穗開花叫秀,因此給他起名劉秀。
3.公元3年,劉欽去世, 劉秀與兄妹成了普通的平民。劉秀成長之際,正逢王莽代漢立新之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4.公元22年,劉縯、劉秀兄弟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口號在宛城起義。
5.公元23年,綠林軍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6.公元23年9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7.昆陽一戰中劉秀展露鋒芒,劉縯被更始帝所殺,但劉秀韜光養晦、隱忍負重,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向更始帝劉玄謝罪,明面上不為長兄舉喪。更始帝見劉秀如此謙恭,封其為武信侯。
8.劉秀回到宛城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
2
河北稱帝,定都洛陽
1.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劉秀以河北未平為由,拒不領命。
2.劉秀發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并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3.公元25年8月5日,劉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后漢(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據都城洛陽位于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4.公元25年10月,劉秀進入洛陽,定都于此。
3
平定四方、歸于一統
掃平關中:
1.赤眉軍擁立傀儡小皇帝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擁兵三十萬眾,進逼關中,更始遣諸將與赤眉大軍交戰,均大敗而歸。更始向赤眉請降,獲封為長沙王,后為赤眉縊殺。
2.劉秀多次派軍與赤眉軍大戰,經過多次激烈交戰,赤眉軍在宜陽請降,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的傳國玉璽和更始帝的七尺寶劍。
3.赤眉降后,上繳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陽的城西,與旁邊的熊耳山一樣高。至此,起自新莽天鳳五年,縱橫山東十余年的赤眉軍被劉秀扼殺在了血泊之中。
收取關東:
1.劉秀在關東一線派遣諸將對梁王劉永進行了東征,
2.劉永,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其家世代為梁王,王莽攝政時,其父梁王劉立被王莽所殺。更始帝時,封劉永為梁王,據舊地。
3.后更始政亂,劉永遂據國起兵,更始敗亡后,劉永自稱天子,在睢陽登基。
4.自公元26年始,劉秀先后派遣各將領平定劉永的軍事集團,到公元30年,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平復隴西:
公元34年,隴西平定。
攻略川蜀:
公元36年,川蜀延岑率成都守軍降。
自公元25年至公元36年,劉秀登基后用了12年的時間平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中國再次歸于一統。
4
光武中興,病逝南宮
1.自新末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歷經近20年的時間,此間百姓傷亡慘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
2.為了使飽經戰亂的中原之地盡快的恢復和發展,劉秀勤于政事,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
3.當時南陽郡新野縣的陰麗華美貌莊重,劉秀早年就有“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愿望。昆陽戰后次年,劉秀乃如愿娶陰氏為正室。
4.劉秀在征戰時為了得到權貴的支持,娶了富豪之女郭圣通,剛當上皇帝時,立郭氏為后,郭氏之子劉疆為太子,陰氏為貴人。
5.公元41年,劉秀的統治完全鞏固了,廢了郭氏,立陰麗華為后。劉疆主動請廢,劉莊做了太子。
6.公元57年,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62歲,葬于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為政舉措:
1
政治
善待功臣,中央集權:
劉秀對功臣的處理堪稱歷史皇帝的典范。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
他勸說眾人交出大權回家享福,沒有殺戮一人。文臣代替了武將。
劉秀設三公之位,但一切行政大權歸于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
整頓吏治:
劉秀即位后,注意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以為地方官吏;并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賞罰從嚴。
因而經過整頓之后,官場風氣為之一變。故有“內外匪懈,百姓寬息”之譽。
2
經濟
與民休息:
劉秀注意實行與民休養生息政策,薄賦斂,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
釋放奴婢、刑徒:
劉秀為了安定社會秩序、緩和階級矛盾,多次下詔釋放奴婢,并規定凡虐待殺傷奴婢者皆處罪。
在省減刑罰的詔令中,還多次宣布釋放刑徒,即“見徒免為庶民”。
度田制度:
劉秀為了清查核實墾田畝數和戶口、年齡,下詔度田,還嚴厲打擊'度田'不實的官員,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亂,使'度田'取得了成功。
'度田'事件后,與此相關的戶口調查與上計制度一直得到貫徹執行,東漢時期的戶口統計數據是真實可信的。
各項政策措施地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為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質基礎。
3
文化
崇尚儒術:
劉秀在洛陽修建太學,設立五經博士,恢復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之學。在他的提倡下,許多郡縣都興辦學校,民間也出現很多私學。
劉秀巡幸魯地時,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來又封孔子后裔孔志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
收集圖書:
劉秀重用文人賢士,極為重視圖書文化建設和皇家藏書的收藏。
王莽末,典籍被焚,鑒于西漢官府藏書散佚,而民間藏書頗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采求闕文,補綴遺漏。
數十年間,藏書的規模和數量超過了西漢,遷還洛陽時,其經牒秘書,載乘2000余輛。奠定了東漢國家藏書的基礎。
祭祀變革:
劉秀祭祀天地活動,既依憑“元始中故事”,又有自己的創設。郊祀制度的構建方面,重在洛陽南郊壇形制。
東漢的郊祀制度既是漢代陰陽五行觀念盛行的產物,又是向傳統禮經回歸的結果。
4
軍事
1.劉秀針對不同的少數族,因時因地制宜,從休養生息的總方針出發,對周邊少數民族采取的是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的政策,屬于以德治邊。
2.這些政策成功地緩和了民族矛盾,避免了大規模的戰爭。通都大邑商業繁榮,商人的足跡遠至西域和國外。
“光武帝是一個實際的政治家。他知道大亂之后,急于要休養生息,所以一味的減官省事。退功臣,進文吏。位高望重的三公,亦只崇其禮貌,而自己以嚴切之法,行督責之術,雖然有時不免失之過嚴,然頗得專制政治“嚴以察吏,寬以馭民”的秘訣,所以其時的政治,頗為清明?!?/span>
——呂思勉
END
W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