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
注
西漢(3)
漢宣帝劉詢
生卒:公元前91—前49年
在位:公元前74—前49年
謚號:孝宣皇帝
廟號:中宗
陵寢:長安杜陵
性格:聰明剛毅,機敏多謀,刻薄寡恩
漢元帝劉奭
生卒:公元前75—前33年
在位:公元前49—前33年
謚號:孝元皇帝
廟號:高宗
陵寢:長安渭陵
性格:優(yōu)柔寡斷,好色昏庸
漢成帝劉驁
生卒:公元前52—前7年
在位:公元前33—前7年
謚號:孝成皇帝
廟號:統(tǒng)宗
陵寢:長安延陵
性格:謹小慎微,貪婪荒淫
漢宣帝劉詢
明末清初·王夫之《讀通鑒論》點評:
蓋宣帝之為君也,恃才而喜自用,樂聞人過以示察也,故于望之有臭味之合焉。
一、牢房中走出的皇帝
1、劉詢本名病已,生于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祖父是衛(wèi)太子劉據(jù)。同年7月,漢武帝的皇后衛(wèi)子夫和太子劉據(jù)都死于“巫蠱之禍”的慘禍中,劉詢的父母都被殺了,祖母史良姊抱著劉詢進了監(jiān)獄。
2、公元前87年,漢武帝得了重病,晚年迷信方術(shù)的漢武帝相信方士的進言,下令殺了長安監(jiān)獄里所有的囚犯。本就對劉詢照顧有加的獄吏邴吉再次挺身相護,4歲的小劉詢才死里逃生。
3、新帝劉弗陵登基,天下大赦,劉詢終于走出了牢獄,邴吉將劉詢的身份上報掖庭宮廷官署,劉詢恢復(fù)了皇族的身份。
掖庭令張賀曾是衛(wèi)太子劉據(jù)的舊屬,對劉詢十分照顧,自己出錢請老師為劉詢教授學(xué)業(yè)。劉詢到了娶妻的年齡,無人愿意把女兒嫁給他,張賀為他聘下了掖庭監(jiān)獄的典獄長許廣漢之女許平君為妻。
4、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暴病身亡,沒有留下子嗣,霍光負責(zé)從劉氏宗親中選擇繼承人。霍光掌權(quán)已久不想放權(quán),選擇立昌邑王劉賀作為傀儡皇帝,但劉賀準備用自己的班底掌權(quán),結(jié)果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趕下臺了。
5、邴吉向霍光推薦了劉詢,霍光見劉詢來自民間、毫無背景、年紀不大、沒有從政經(jīng)驗,便將劉詢推上了皇位。
二、韜光養(yǎng)晦、剪除霍氏
1、劉詢僥幸當上皇帝,但沒有實權(quán),朝政全靠霍光把持。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霍光提出還政,劉詢極力謙讓,讓霍光繼續(xù)處理國事,還對霍氏一族封邑封侯。劉詢算是穩(wěn)定了朝堂,初步鞏固自己的皇位。
2、劉詢即位后封結(jié)發(fā)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霍光堅決反對,想把自己小女兒嫁給劉詢做皇后,由于大臣們力薦,霍光只好作罷。
霍光夫人買通女醫(yī),在許皇后臨產(chǎn)時做手腳,許皇后生下一女后病重身亡,沒過多久霍光女兒霍成君繼任皇后之位。
3、地節(jié)二年(公元前68年)攬政20多年的霍光去世,劉詢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以收回政權(quán):
(1)以帝王規(guī)格厚葬霍光,加封霍光侄孫霍山為樂平侯,并授予重權(quán);
(2)等霍氏完全放松戒備后,接連免掉了霍光幾個親屬的職務(wù)。
4、地節(jié)四年(公元前66年)失去權(quán)勢的霍氏余黨發(fā)動政變,企圖廢除宣帝立霍禹為帝。劉詢早就做好準備,將其一網(wǎng)打盡,霍禹被腰斬于市,霍皇后被廢,打入昭臺冷宮。
5、劉詢用了8年時間,鏟除霍氏集團奪回了大漢皇權(quán)。但劉詢是非分明,并沒有抹殺霍光的功績,他晚年在麒麟閣設(shè)置的功勛畫像,霍光仍然位列第一。
三、勵精圖治、中興盛世
劉詢奪回政權(quán)后,開始集中精力治理國政。
1、加強君權(quán):實行中書制,擴大了由宦官控制的中書的權(quán)限,尚書省的權(quán)力大大削弱,從制度上強化了君權(quán)。
2、整治吏治:將昭帝時廢止的刺史制重新啟用,恢復(fù)了刺史監(jiān)督郡縣官員的制度;劉詢事必躬親,每個地方官和刺史任職前,劉詢都要親自接見,讓他們寫下保證書,依此對他們進行考核,歷史上稱為“循名責(zé)實”。
3、肅清司法,平反冤獄:“霸、王道雜之”,“霸”就是要講法制,“王”就是要體恤民眾、行仁政。
劉詢一面強調(diào)執(zhí)法嚴明,嚴厲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惡霸,一面廢除酷法,主張寬刑,為百姓平反冤獄,緩和社會矛盾。
4、經(jīng)濟上:繼續(xù)實行文帝、景帝和昭帝時期的輕徭薄賦方針,平抑物價打擊奸商,多次下詔鼓勵發(fā)展生產(chǎn)。經(jīng)過一系列改革,出現(xiàn)了西漢歷史上著名的“中興盛世”。
5、思想文化上:劉詢主張各種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儒家,其他學(xué)說也快速發(fā)展。
6、外交上采取軟硬兼施的方針:
(1)在邊境屯駐重兵,使得匈奴不敢輕易侵犯;
(2)聯(lián)合西北少數(shù)民族多次夾擊匈奴,把匈奴趕得無處可逃;
(3)把匈奴趕出西域后,立即建立都護府,使之成為大漢的領(lǐng)土;
(4)繼續(xù)漢代以來的和親政策,對各少數(shù)民族進行懷柔安撫。
7、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到長安朝見漢宣帝,標志著匈奴已成為大漢的屬國,從此漢匈之間近200年的戰(zhàn)爭結(jié)束。
8、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宣帝病逝,終年43歲,死后葬于杜陵,謚號“孝宣皇帝”。
漢元帝劉奭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點評:
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
一、元帝劉奭
1、劉奭是宣帝劉詢的長子,為許皇后所生。地節(jié)三年(公元前67年)8歲的劉奭被立為太子,宣帝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劉奭一直生活在父親的羽翼之下。
2、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宣帝病逝,26歲的太子劉奭繼位。
3、劉奭當上皇帝后,大用儒生,哪里有名儒,劉奭都會親自召來予以重任。劉奭任用儒臣,在撫恤百姓、緩和社會矛盾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他照章取士,大大降低了各級政府的辦事效率。
4、劉奭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但他不是從善如流,而是什么人的話都聽,而奸邪小人最會巧言奉承,幾年后不少奸臣爬上高位,很多忠臣被排擠出朝廷,國家逐漸腐敗。
二、昭君出塞
1、劉奭好色在西漢歷史上也很出名,他執(zhí)政后期,身邊都是小人,他荒淫好色變得肆無忌憚。后宮美人多到元帝根本看不過來,干脆命畫師為所有美人畫像,他按照畫像來挑選寵幸。
2、昭君王嬙,字昭君。她天資國色、性情耿直,不愿意賄賂畫師,畫師毛延壽故意把她畫的很丑,昭君入宮多年,連元帝的面都沒見過。
3、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請求和親,元帝要從后宮挑選一個宮女封為公主嫁過去。昭君不想老死宮中,主動提出愿意嫁去匈奴。
4、昭君出塞后,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她向單于傳播中原文化,勸說匈奴與漢交好,保持了邊境至少半個世紀的和平。
5、元帝見到昭君之后便心生后悔,昭君出塞不久后,元帝就病倒了。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元帝病逝,終年43歲。死后葬于渭陵,謚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
漢成帝劉驁
明末清初·王夫之《讀通鑒論》點評:
成帝之無道也,足以亡國。
一、成帝劉驁
1、劉驁是元帝的長子,母親王政君本是一個普通的小官吏之女,因為貌美被選入宮中。
2、劉驁從小就聰明伶俐,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劉驁長大后生活安逸,喜好酒色,比父親元帝更甚。
3、元帝本欲廢除劉驁改立人品端正的定陶王劉康,但被內(nèi)侍的懇切請辭說動,未改立太子。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病逝,劉驁繼位。
4、劉驁當上皇帝后,吸取前幾代權(quán)臣霍光和宦官專權(quán)的教訓(xùn),認為母黨親舅家的人最放心。
劉驁任命王太后的親弟弟王鳳做了大司馬大將軍領(lǐng)尚書事,總領(lǐng)朝政大權(quán),還給王太后的5個異母兄弟封了侯,世人稱之為“五侯”。
5、從此王氏一族權(quán)傾朝野,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以王家五侯為首的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日益腐朽,西漢王朝日漸衰落。
6、劉驁的作為:
(1)為了組織外戚專權(quán),創(chuàng)立了“三公制度”,這一制度一直被后世王朝沿用;
(2)文化上編訂了幾部重要著作:
《氾勝之書》——總結(jié)了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進步;
《七略》——我國第一部綜合類圖書分類目錄,收錄圖書13269卷,分為7類,所以叫“七略”。
二、劉驁的后宮
1、班婕妤是班固的祖母,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有名的才女。她品行賢德,文學(xué)造詣極高,又深諳史事,對音律也十分精通,是劉驁的知音。
但劉驁并沒有受到她的影響成為明君,后期又開始物色新的美人。
2、趙飛燕本身陽阿公主家的舞女,因身輕善舞,號稱“飛燕”。
劉驁被她的舞姿吸引帶回宮中。趙飛燕很會討劉驁歡心,劉驁對她極為寵愛,一刻也離不得。
3、后來劉驁聽說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性情溫柔、國色天香,就立刻接進宮來,從此趙氏姐妹把劉驁迷得神魂顛倒,劉驁還稱趙合德的懷抱是“溫柔鄉(xiāng)”。
4、趙氏姐妹得寵后,開始打壓其他嬪妃,趙飛燕更是當上了皇后。
趙氏姐妹專寵10年,但姐妹二人都沒有子嗣,二人為保住自己的地位,迫害后宮懷孕的妃嬪,劉驁一生好色,卻無一子。
5、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劉驁立侄子定陶王劉欣為太子。第二年三月,酒色過度的成帝劉驁死在趙合德的床上。成帝在位26年,終年46歲,謚號“孝成皇帝”,葬于延陵。
END
W
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