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郭靖小時候很笨。
學話慢,有點呆頭呆腦。直到四歲,才能開口說話。
好在膽子大,草原上兩軍廝殺,興致勃勃地看了一整天。
回來講給母親聽,結結巴巴的口齒不清,只能說了個大概。
母親看他眉飛色舞,并無俱色,心想孩子雖小,人又蠢笨,終是將門之后,倒也大有父風,不禁又喜又悲。
哲別受傷,躲在小郭靖家的草堆里。
成吉思汗的大兒子追問其下落,郭靖給他打得滿臉是血,倔強地叫道,我不說,我不說!
卻不像別的聰明孩子,說一聲,我不知道啊。
江南七怪花了六年的時間,走遍大江南北,終于在大漠黃沙里找到了郭靖。
郭靖正自呆呆出神,不知在想些甚么,茫然搖了搖頭。七怪見拖雷如此聰明伶俐,相形之下,郭靖更是顯得笨拙無比,都不禁悵然若失。
才打了幾個照面, 便見郭靖資質甚為魯鈍,決難學會上乘武功,心已經涼了大半截。
四師傅南希仁微微一笑,說,很好,我小時候也很笨。
老五張阿生也說,對對,我幾時又聰明過?
江南七怪自我安慰了一番,這才打起了一點精神。
當真學起武功來,郭靖讓幾位師傅傷透了腦筋,教得十招,郭靖往往學不到一招,更是把韓小瑩給蠢哭了。
這樣看來,郭靖的確比普通人要笨一些。
二
轉眼間,郭靖長到了十六歲,離嘉興比武只剩兩年。
師傅們日夜督促,郭靖咬牙苦練,誰知竟進步甚少,倒反似退步了。
正自苦惱,全真教馬鈺道長翩翩而來,傳授他內功心法。
此后,郭靖的武功突飛猛進,原來拚了命也來不及做的招數,忽然做得又快又準。
再遇見洪七公、老頑童,武功進步讓人咂舌。
梁子翁更是感嘆,每見一次這小子,他武功便增長幾分。
由此看來,郭靖的笨,有些板子要打到江南七怪的屁股上。
教者不得其法,習者不解其意。
更難得的是,郭靖自認愚鈍,日夜勤習苦練,不敢懈怠,而這一點是很多聰明人或許做不到的。
再往后,我們可以看到郭靖的更多閃光點,大智如愚的氣質。
老頑童跟他講九陰真經淵源,郭靖說,這么害人的東西,其實燒了更好。
與王重陽的想法不謀而合,大有胸襟。
到了射雕末期,第二次華山論劍時,二十不到的郭靖苦苦地思索習武的意義。
如果習武是為了打人殺人,那么價值何在?
天人交戰,痛苦不堪。
最終明白,殺人即是救人。
大徹大悟,更有了一層悲天憫人的大心懷。
到了此時,也只有蓉兒會偶爾打趣地叫上一聲傻哥哥。
其他人看到的是一個巨俠的冉冉升起。
三
神雕時代的中年郭靖,更是歷練得豁達沉穩、進退自如。
我們可以從書里選出一天,來領略郭大俠的風采。
那天是南宋理宗開慶元年農歷三月二十四,襄陽英雄大會的最后一天。
那天還是郭襄和郭破虜十六歲的生日。
英雄大會的議題是選出新任丐幫幫主。
作為率領襄陽群雄將蒙古大軍死死抵住的風云人物,年近半百的郭靖,一舉一動無疑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弟子武修文臺上比武時,使詐將對手打敗。
郭靖認為其行徑輕狂,大違忠厚之道,當下就將臉色沉了下去,表示出極度的不滿。
公眾場合下,大人物的表情就是態度。
比武過半時,兩匹探馬來報,襄陽城外兩處蒙古千人隊,死在就地,軍官士卒,無一得生。
這一大好消息頓時點燃了全場。
群雄都道是郭靖、黃蓉安排下的奇計,流水價過來敬酒祝捷。
郭靖卻只是不住口的說絕非自己之功。再三堅持,不肯掠他人之美。
楊過派人來給郭襄祝賀,史家兄弟還帶上浩浩蕩蕩的一群野獸。
雖然知道來的八成是友非敵,郭靖仍是對武修文道,傳我號令,調二千弓弩手來。
萬事小心謹慎,絲毫不敢大意。
楊過送給郭襄的生日賀禮中最有分量便是,燒了南陽蒙古二十萬大軍的糧草。
大喜之余,郭靖看著北方紅火越沖越高,心中卻是擔心起來。
郭靖問道:“出手的諸位豪杰都能全身而退么?可須咱們前去接應?”
樊一翁心道:“郭大俠不問戰果,先問將士安危,果然是仁義過人。”
這一天之中,事情紛繁蕪雜,變故層出不窮。
郭靖小事細節,大事籌劃,分寸拿捏,輕重緩急,盡顯智慧。
四
襄陽城破時,郭黃二人力戰而死,以身殉國。
楊過曾經問過他,郭伯伯,襄陽是否守得住?
郭靖指著遠處蒼翠的樹木說,襄陽曾住過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蜀相諸葛亮,他說過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郭黃二人早已看透天下大勢,蒙古人是擋不住的,這片孤城能守多久便是多久,總是終究一死。
郭靖此舉已經脫離了武俠人物的范疇,升華到中華文化里最可貴的氣節。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如同方孝孺、文天祥、史可法等
身后已經沒有援軍,天下的風云已經變了,但他們就是不降。
為的是胸中的大美情懷,為的是磅礴的理想。
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然而行。
忽必烈所敬仰的,正是是站著的郭靖。
五
回頭再來看郭靖從小到大的“笨”,或許可以解讀為:
勤勉踏實,自律專注
克己寬仁,謙虛沖讓
不貪便宜,不走捷徑
為了理想,粉身碎骨
世人以為這些是蠢笨,其實是偉大。
八面玲瓏的聰明人被歲月沖刷地無影無蹤,不忘初心的笨人卻能留名青史、世代傳唱。
郭大俠的一生,大智如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