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菇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食用菌,學名珊瑚菌,子實體直立,向上分叉成叢生的細枝,肉質,一般高數厘米至10余厘米,狀如掃帚或珊瑚,又像幼小的鹿角,故名。
鹿茸菇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其它營養成份。經烹調后,脆松適度,味道可口,如配上豬、雞肉共炒,則食味更加鮮美,勝過雞、鴨、魚、肉單作的葷菜。
氏山區適于鹿茸菇生長。建國前,盧氏鹿茸菇就以產量多、質量好聞名全國。可燉茸芝補腎養肝湯,有護肝解毒、補腎益精、強筋骨、抗衰老的功能。
營養成份
鹿茸菇菌肉肥厚細膩、清香撲鼻,且子實體中富含ß-1,3-D葡聚糖與ß-1,6-D葡聚糖,是一種食藥兼用的名貴食用菌,它口感脆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干制后營養和口感不變。
食法很多,燒、炒、燉、蒸、熘、拌、扒、燴、煮湯均可。食用時鮮甜可口,香味濃郁,醇香滿口,別具風味。
鹿茸菇含有高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還含維生素B1、B2、C和PP,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特殊的藥用效果。
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鹿茸菇有的β葡聚糖,長期食用有抗腫瘤的功效,同時,鹿茸菇具有對血管緊張素I轉換酶的抑制活性與降血壓作用,還兼具有降低膽固醇、抗糖尿病、抗過敏等藥用作用。
藥理功效
鹿茸菇呈扁半球形,灰白色至灰黃色,光滑,不粘,邊緣平滑且初期內卷,后伸展呈不規則波狀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
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長。菌柄近柱形或稍扁。其性味甘平。
功能滋補強壯,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延緩衰老。主治冠心病,高血壓,癌癥,白細胞減少癥,糖尿病,過敏癥等,現代藥理證實還有鎮定安神、抗腫瘤等作用。
上海豐科生物:其實鹿茸菇的研究豐科從2003年就開始了。我們之所以要生產鹿茸菇,因為除了它的美味外,口味也相當獨特,堪比牛肝菌。但最重要的還是鹿茸菇它的藥用價值,很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鹿茸菇產品很少,也少有人對其做研究。但在世界上還是有相關報道的。
鹿茸菇主要有五大功效,這是它作為食藥兼用的一個賣點。
第一,具有抗腫瘤的效果。我們通過對比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等9種食用菌對癌癥的抑制作用,鹿茸菇效果是最高的,大概抑制率在87%以上。
第二,鹿茸菇有降血壓的作用。它主要是通過抑制SE,作為SE的血管緊張素抑制酶,抑制它的活性。
第三,鹿茸菇可以降低膽固醇。這方面曾經在小白鼠上做過實驗,不管是鹿茸菇的提取物還是粗多糖,對膽固醇的降低作用非常明顯。
第四,對血糖的抑制。
第五,鹿茸菇對過敏源,比如皮膚炎,也有很好的抵抗作用。
正是鹿茸菇具有這些方面的藥用價值,是豐科選擇它進行開發的一個基準點。
1、鹿茸菇煲湯
鹿茸菇特別適合用來煲湯和在用它煲湯的時候,需要準備鹿茸菇100克,老鴨半只,生姜和食用鹽各適量,把準備好的鹿茸菇提前用清水泡發并把它清洗干凈,老鴨洗凈以后剁成塊狀用沸水焯燙,焯好后取出放入湯鍋,再把泡好的鹿茸菇也放進去,隨后放入姜片加足量清水一起煲制成湯,煲好后加少量食用鹽調味。
2鹿茸菇娃娃菜
鹿茸菇和娃娃菜是一對理想搭檔,它們搭配在一起炒著吃滋味特別好,口感特別鮮嫩,在做的時候要準備娃娃菜,半顆鹿茸菇200克豆腐泡少量大蒜適量,把準備好的鹿茸菇洗凈后用手撕成條裝,娃娃菜洗凈后切成絲狀,在炒鍋中放油加熱后把大蒜入鍋炒香,隨后放入處理好的鹿茸菇和娃娃菜用大火快速翻炒,炒勻以后加少量生抽和食用鹽,兩三分鐘以后就能炒好出鍋。
干炸鹿茸菇的做法
1.鹿茸菇洗干凈控水備用
2.蘿卜切片擺花型,點綴一下哈
3.只要蛋清不要蛋黃哦
4.把鹿茸菇放在蛋清里,加少許鹽、十三香、小蔥,來回腌制一下,讓蛋清充分包裹鹿茸菇,大概十分鐘。
5.倒油開炸,提醒一下必須蘑菇水要控干,不然炸的時候會崩油哦
6.撒點蔥花,撒點孜然,又好看又好吃
素炒鹿茸菇的做法
熱鍋加入適量的花生油,放入蔥花、蒜片爆香,倒入焯過水的鹿茸菇,加適量的鹽調味兒旺火翻炒均勻, 加入適量的味極鮮醬油翻炒均勻調一下色澤即可關火,關火后點幾滴香油,撒入切好的韭菜段兒攪拌均勻
裝盤,成品!
鹿茸菇雞湯的做法
將雞肉、鹿茸菇連同浸泡的水倒入不銹鋼內鍋中,加水至1.6刻度。
蓋好鍋蓋,選擇全沸騰濃湯模式。
程序結束后,可以看到水位退至1.2刻度,湯更濃郁。
加入鹽和芹菜,將雞湯倒入大碗中即可食用。
手撕鹿茸菇的做法
鹿茸菇洗凈,入滾水焯燙一下撈出放涼。
把鹿茸菇撕成均勻的小條。比起杏鮑菇的手感,這個蘑菇韌性十足。
下蒜末、切成絲的青紅辣椒炒出香味。
大火快快翻炒,放鹽,即可出鍋。
鹿茸菇紅燒肉
鍋中入油,油6,7成熱時放入草果,桂皮,八角,干辣椒爆香。
然后放入五花肉,煸炒至肉的表面有點淡淡的焦黃。然后放入蒜片,蔥段,煸香后將肉盛出。
此時鍋中會剩下不少油,放入30g白砂糖,中小火將糖炒至融合,冒棕色泡沫的時候再倒入五花肉。
翻炒至五花肉均勻上色。
倒入大半鍋開水,加入1勺生抽,1勺鹽,加蓋,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燉。
40分鐘后加入鹿茸菇,15g冰糖。繼續小火慢燉。
再20分鐘后開蓋轉大火收汁,嘗一下咸淡,調整鹽味。收好汁即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