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產業作為新興行業,存在著投資大、風險高、回收周期長,但持續盈利能力強的特點。其對資金要求和后期運營精力等要求很高,但康養項目開發其實是可以做到省心、省力又省錢的。如何做呢?跟著地道康養·地道君一起來了解下吧?
01
盤活閑置資源
對于有存量資產的房地產轉型開發康養項目是非常有利的。包括工業用地、社區服務用地、公共事業用地、公益用地、爛尾樓盤、辦公樓、公用設施用地、園林地域、存量酒店及度假村、集體用地、旅游用地等都可以用來開發康養產業項目。
而對于鄉村康養項目來說,操盤手一是通過植入康養內容和服務,盤活閑置民居、校舍、養老院等資源;二是康養產品中的康養學校、醫院等屬于公共服務設施,則可以通過免費劃撥方式獲得用地。
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流轉土地資金和缺少用地指標的壓力。
02
專業分工明確
鄉村康養項目涉及地產、配套開發,康養產業服務,健康農業產業、物業管理等眾多方面,在整個產業鏈構建的過程中,操盤手不可能有資金、時間和精力等全程參與,因此需要以開放式心態,打造康養項目平臺,廣邀專業人,做專業事,從策劃、設計、落地、運營等分工明確,參與者各司其職,發揮其在產業鏈某領域的專業能力。一方面使得建設和運營成本、品質管理、品牌價值效應最大化,實現高利潤利益;另一方面,專業化運作也使得康養項目對市場現狀和形勢有更準確的判斷,從而降低運營風險。
通過專業分工,一是緩解了自身在資金、建設和運營的壓力;二是專業人做專業事能達到投入小產出大的效果。
03
多元融資渠道
康養項目回收周期長、投資大,因此資金健康周轉是項目得以持續運營的重要條件。而輕資產模式能有效實現的一大條件就是降低由一家企業承擔巨額開發資金的風險。因此,康養項目需要有多元融資渠道,形成資金鏈閉環。
康養項目操盤手有以下籌措資金方式:
自籌資金 用于促成康養項目立項、落地,包括前期費用、與政府溝通協調的費用、搭建平臺費用及把錢花在自己擅長的子項目上。
政策資金 按級別劃分就是大套小的政策資金獲取方式,如獲取省級/國家級康養小鎮名號后,大大小小的相關政策都會向你傾斜。按類型分則是康養項目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需要政府投資建設。
合作融資 一是資本融資,通過前期康養項目成功立項、申報重點項目、投資回報有前景等吸引資本投資;二是將拆分后的子項目與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進行合作建設,通過品牌效應既能吸引更多的融資,也能借勢帶動其他子項目發展。三是將操盤手不擅長、不可控的子產品、子項目交給在這方面有經驗、有資源的康養產業團隊建設及運營,以此保證項目質量。
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能夠促使操盤手以小資本置換大資本,并將資金在適合的時間引進、放在適合的地方、資金用到“刀刃”上,風險和收益才會得以雙向平衡。
04
盈利模式轉變
傳統的康養項目是資產收益模式,由土地與房產價值的增加形成的超額收益。這種模式能快速回收資金,但依然是房地產賺快錢的盈利模式,沒有持續盈利能力。
真正能持續發展的康養項目,需要的是康養服務收益模式,并不需要太多重資產的投入,盈利重心是在軟性的東西上,即是持續性和涵蓋生命周期的康養服務內容。
總之地道康養·地道君認為,想要省心、省力又省錢開發康養項目,一是盤活閑置資源,從源頭減少資金流出;二是以平臺化思維廣邀專業人士加入一起干;三是形成資金閉環,保障資金供應充足;四是要認清康養的本質是服務,而不是建多少房子,服務輸出才能帶來持續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