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宇宙第三元素之謎

“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第一是氫,第二是愚蠢。”

——哈蘭·埃里森

NASA

那么第三呢?

現實世界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兩樣東西組成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原子間的推動、拖拽、吸引、排斥,原子間的相互結合,由原子形成的分子、離子,以及電子的能量狀態——構成了整個世界。

雖然我們看到的宇宙特性是由這些原子的量子、電磁特性,以及它們的成份決定的,我們也有必要了解,宇宙并不是一開始就擁有今天我們所知的所有原材料。實際上,最初的宇宙十分單調。

物質多樣的結構方式,以及作為基本材料的復雜分子,依賴于種類繁多的原子。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大量原子,還需要它們有各種不同的品種,它們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量要各不相同——這也就是不同元素得以相互區別的根本原因。

我們的軀體需要碳、氮、氧、磷、鈣和鐵。地殼是由硅和大量重元素構成的;要使地核能夠產出熱量,則需要元素周期表最上端的一系列最重的自然元素——釷、鐳、鈾,甚至是微量的钚。

維基共享資源

但是回到宇宙的極早期,回到人類和生命、太陽系、行星、恒星還未出現的時代,世上所有的一切,只不過是一片熾熱的、電離的質子、中子、電子之海。那時什么元素也沒有,也沒有原子和原子核——宇宙太熱了,以致于這些東西全都無法凝聚在一起。只有隨著宇宙的逐漸膨脹和冷卻,穩定的物質才得以出現。

隨著時間慢慢流逝,第一種原子核開始聚合,氫及其同位素出現了,隨后是氦及其同位素,以及微量的鋰和鈹。鈹通過衰變也變成了鋰。這個宇宙,以原子核的數量來統計,大約包含92%的氫、8%的氦和0.00000001%的鋰;如果用質量來統計,則包含約75-76%的氫,24-25%的氦和0.00000007%的鋰。不管用哪種方式,都可以看出,那時的宇宙幾乎全是氫和氦。而排在第三位的是鋰。

幾十萬年后,宇宙的溫度降低到了足以使中性的原子得以形成;幾千萬年后,引力的坍縮又引發了恒星的出現。恒星內核中的核聚變,不但照亮了宇宙,還為宇宙提供了更重的元素。

第一顆恒星誕生之時,大約是宇宙大爆炸后5000萬至1億年,那時大量的氫開始聚變為氦。但是這些最為巨大的恒星(質量大約是太陽的8倍以上)消耗速度非常快,大約只能存在幾百萬年。一旦氫燃料耗盡,恒星的氦核開始收縮。三個氦原子核開始聚變為一個碳原子核。整個宇宙中這類巨星的數量大約只有一萬億(1012)(在首個一億年中,宇宙中大約出現了1022顆恒星)。此時,原本排位第三的鋰開始被其它元素超過。

那么此后排在第三的元素是否會是碳?

因為這樣的聚變存在于恒星內部洋蔥一樣的結構層內。氦變成碳,隨后在更高的溫度下,碳聚變成氧,氧聚變成硅和硫,硅最終變成鐵。最終,鐵無法繼續聚變,恒星內爆,把自己變成超新星。

NASA

超新星把恒星內部的氫、氦、碳、氧、硅和所有通過非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重元素奉獻給了宇宙。這些過程如慢中子俘獲;氦原子核和其它較重元素的聚變(產生了氖、鎂、氬、鈣等等);以及快中子俘獲(產生了鈾等重元素)。

恒星不只有一代,今天的恒星并非由原初的氫氦構成,而是許多前輩恒星的后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若非如此,宇宙中就不會出現巖石行星,僅有的都會是由氫氦構成的氣體巨人。

NASA

在幾十億年中,恒星經歷了一代代的生死輪回,它們的成份也越來越復雜多樣。現在,大質量恒星內核中發生的聚變不是簡單的由氫變氦,而是出現了一種被稱碳-氮-氧循環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恒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碳、氧和氮。

在這種聚變方式中,當氦聚變為碳時,極易因為獲得一個額外的氦原子而變成氧(氧又會因為獲得另一個氦原子而變成氖)。我們的太陽在到達紅巨星階段時也可能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太陽(右上角最小的)、變成紅巨星后的太陽(右上角太陽下方,與橙巨星大角類似)和紅超巨星心宿二(最大的那個)的比較。維基百科

因此在碳成為季軍的半路上,殺出了個程咬金。當質量足夠大的恒星開始碳聚變時,碳幾乎會全部轉變成氧。當恒星爆發時,氧的含量會比碳多得多。

如果我們對超新星遺跡和行星狀星云進行觀察,就會發現那里氧的含量都要明顯高于碳。而且也沒有任何一種重元素的含量能夠超過氧。

因此,在當今的宇宙中,氫和氦的含量排在第一和第二。排在第三的是氧,隨后是碳、氖、氮、鎂、硅和鐵,硫排在第十。

那么未來呢?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在宇宙的年齡至少達到當前的數千甚至數百萬倍前,宇宙中的恒星仍將不斷地形成,直到它們的燃料全被拋入星系際空間,或被完全耗盡。那時,氦有可能將取代氫,成為宇宙中含量第一的元素;但如果宇宙中隔離的、未被消耗的氫足夠多,氫的含量仍會排在第一。在極其遙遠的未來,由于未被拋出星系的物質,會被反復地利用進行聚變,碳和氧的含量可能會超過氦;今天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元素,也許有一天會登上冠軍和亞軍的寶座。

很久以后將合并成一顆恒星的兩顆褐矮星。這類天體在經歷了足夠長的時間后,最終會觸發核聚變。NASA

我們無法下確切的定論,因為宇宙一直在變化。今天,氧是宇宙中含量第三的元素,但在極其遙遠的未來,排名有可能上升,氫和氦的含量也有可能會下跌。

別忘了那些逝去的恒星,我們呼吸的氧,都是由它們提供的。

伊桑·西格 文 / 老孫

“星空天文”系頭條號簽約自媒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身體每個原子都有幾十億年歷史,沒法制造、也沒法消滅一個原子?
我們身體中的碳氧氮鈣……來自哪里?
氧,從何而來?
化學元素的起源
宇宙與人 | 元素制造基地和它們的終點
恒星由氫元素開始聚變到最后滅亡能形成各種元素,但是氫元素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台江县| 耒阳市| 肥西县| 肥东县| 马尔康县| 肇东市| 岑巩县| 台安县| 当阳市| 马龙县| 海淀区| 柳州市| 芷江| 枝江市| 璧山县| 榆林市| 文水县| 望江县| 济源市| 苍梧县| 九龙县| 留坝县| 维西| 任丘市| 扎鲁特旗| 建德市| 九江市| 政和县| 莱州市| 宣城市| 虹口区| 南丰县| 招远市| 南漳县| 博客| 牙克石市| 德格县| 肇庆市| 亚东县|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