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母親接到墓園打來的電話,說是我姥爺的管理費馬上過期了,如果不續費的話,墓園就直接挖出骨灰就地處理。
我國講究的是入土為安,所以在過去幾千年里一直實行的是土葬習俗,不過這一風俗在近年來已經很難傳承下去了,因為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在嚴令禁止土葬,只能是火化之后再安葬在公墓里。
姥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姥爺是土葬,可是后來土地重新分了以后,姥爺被拉去火葬,安葬在了縣城里的公墓里,母親在家的時候,到日子都會去給姥爺掃墓燒紙。
這些年因為我們都成家了,母親也跟著我們來到外地幫忙照看孩子,只能每次春節回家再去給姥爺燒紙紀念。
去年年底,我下班剛走進門,母親就把手機遞給我說:“今天我手機一直響,也沒有名字,我沒敢接,你看看是不是騙子?!?/p>
我拿過來母親的手機一看,有幾個陌生號碼的來電,我能體諒母親,她沒有文化,人又善良,所以我怕母親被騙,之前有囑咐母親不要亂接電話。
我隨后回撥了一個電話,沒多久電話接通了,我問對方是誰,對方有點不耐煩的說:“我是XXX墓園的,你是不是XXX的家屬??!?/p>
母親靠得很近,當她聽到對方說出名字以后,一下子把電話搶了過去,在詢問了一下之后,才知道是姥爺的墳墓管理費過期了。
管理人員告訴我母親:“你們埋在墓園親屬的管理費馬上到期了,抽空把管理費續上,延期的話,墓園就會就按無主墳處理?!?/p>
母親委屈地說不在家,能不能等春節回去再交錢的時候,對方說不行,如果不按時交錢的話,墓園就會將姥爺的墳墓挖開,然后墓地賣給其他人。
母親讓他給我舅舅打電話,對方卻說我舅舅就接通過一次,后來再也不接電話了,要不是我母親當初也留了電話,姥爺的墳墓早就被他們給處理了。
掛完電話,母親趕緊給舅舅打電話,舅舅卻說:“我好幾年沒有回家了,而且現在又是疫情期間,我回不去,你想個辦法回去吧!”
母親聽完以后,氣得破口大罵:“那不是你爹嗎?你好意思說幾年沒有回家了,因為疫情就不能回去,你想讓咱爹被人家挖出來?”
舅舅那邊很吵,只是說有時間再打過來,可是從那以后,都沒有給母親打電話,母親打過去他也不接聽。
母親整天以淚洗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最終決定請假帶母親回去一趟,我相信如果姥爺的墳墓被墓園挖了,母親很可能想不開。
經過一天一夜的奔波,我和母親趕到了那個墓園,當天還真的看到了一些人拿著工具在拆一個墳子,而且在墓園辦公室外的空地上,散落著一些破碎的骨灰盒和骨灰罐,一個工作人員拿著登記表在畫著什么。
后來管理人員告訴我們,那些空地上的骨灰盒,都是找不到家人或者家人不交管理費才這么做的,其實他們也不愿意挖死者的墳墓,但是墓園有墓園的規定,他們也只能照做。
我看到有些骨灰盒的都腐爛了,里面的包裹著骨灰的紅布也都破爛不堪,有些骨灰都漏了出來,撒了一地。
最終我們交了2000塊錢以后,姥爺才得以繼續在墓園里“安家”。
那么,如果公墓使用了20年以后,子孫不續費的話,墓園會怎樣處理呢?
而且,公墓并不是說花了錢就可以永久使用了,就跟房子有產權一樣,公墓也是有產權的,而且產權期更短,只有20年,20年以后就過期了。
公墓使用期限達到20年以后,如果子孫不接著續期,墓園就會通知墓主的后代子孫,告訴他們使用期限到期了,需要繳費續期。
如果逝者的親屬到期限沒有續期,公墓管理方就會將墳墓認定為無主墓,相當于是逝者后代主動放棄了這座墓了。
隨后,墓園就會將無主墓來進行信息公示,等到公示三個月以后,逝者后代還是沒有來繳費的話,那墓園就會自行處理了。
墓園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也不想破壞逝者的安寧,可是他們也要按規則辦事,他們說的規則主要有兩種方式:
1、就地深埋
在公示期三個月過完以后,墓園就會安排人員將骨灰盒取出,然后修正以后,將公墓進行售賣。
而被挖出來的骨灰盒,工作人員會貼上標簽,并會在空地上放置一周左右,如果一周內沒有人認領的話,那么工作人員就會就近集中深埋。
2、集中存放
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公示期內,骨灰盒會被統一存放在指定的骨灰塔中。
這次期間,墓園會修整空出來墓,然后做重新售賣前的準備資料。
但是骨灰塔墓園任何的防護措施,在骨灰塔里存放的骨灰盒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腐蝕,但是墓園也算是“仁義”了。
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無主墓是不可能一直任其存在的,雖然說處理的做法有些殘忍,但是公墓也是要賺錢的,而且平時公墓管理方也會派人管理墓園的環境衛生,這都是成本。
因此,管理方是不可能任由那些無主墓一直存在的。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公墓也是需要請人打理的,這些花費都是需要逝者的家屬承擔的。
因為墓地價格越來越高,有些人就想出來一些奇怪的方法存放親人的骨灰。
別看只是小小一座公墓,實際上費用是非常高的,網上的資料顯示,北京朝陽陵園的收費是158000元起 ,外僑公墓的收費是148000元起,最便宜的是永寧陵園,但收費也是7800元起。
要知道一座公墓的面積是非常小的,單人或者合葬的公墓占地面積都不超過1平方米,很顯然公墓的均價比房價還要高了。
有些地方的房價只要幾千元,只要花上10幾萬就能買上十幾平方的房子,而且居住權是70年(聽說現在是永久的了),仔細一算,比公墓還劃算,于是就有人有了新的想法。
早些時候在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網紅”小區,3000元一平米的房價一經開盤就即將售罄,并且吸引了大量的慕名而來的外地求購者。
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小區特別偏僻,遠離市區,而且交通特別不便利,房子賣得那么好,就是因為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用來給活人住的。
中國人自古講究“人死為大”,有死亡那就勢必要為其操辦后事,而以前的“入土為安”的土葬已經被火葬代替,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環境,國家提倡遺體火葬。
火葬帶動墓地需求量大增,而墓地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于是很多人就想到花幾十萬買一套住宅房,住房產權70年,買來不住人,專門用來存放骨灰,還不用繳納墓地管理費,這也是很多人買“骨灰房”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畢竟誰都不愿意去世后,子女們因為心疼高額的墓地費用不給自己續費、拜祭,自己就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公墓使用年限20年并不是20年以后要逝去的人“搬遷”,而是活著的后代要續交管理費,可是一旦后代不能及時交錢的話,逝者就會被按無主墓進行處理,到時候再想找到親人祭拜,就啥都沒有了。
另外,這里面有一個弊端,就是逝者的直系后代或許能準時繳納管理費,可是過了兩代以后,就不好說還有人會繼續繳納墓園管理費了,到那個時候,還是會按無主墓進行處理,也就是說,一時的續費,只能得到短暫的安寧,并不能確保永生的安寧。
如果是這樣的話,買個“骨灰房”要比公墓好一些。
但是,“骨灰房”對于左右正常居住的鄰居們來說,絕對也是無法接受的,所以,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為了親人的安寧,而讓鄰居不得寧靜。
公墓雖說是公益性的,但是也要進行管理,所以,既然有需要,有時候就要遵守墓園的標準,況且管理費并不算太貴,一年100元左右的收費,相信大部分人都能交得起,不能因為這些錢,讓逝去的親人”寒心“。
另外想說的是,房子本來是用來住的,一旦變成了“骨灰房”,房子的意義也就變了,這樣的房子相信沒有人會愿意購買。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對殯葬行業的亂象進行制止,降低墓地的價格,或者改變殯葬的方式,就不會有人去買房專門存放骨灰。
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我國開始試行冰葬、樹葬、海葬葬等等,不給后代添麻煩的同時,還能能省去一大筆墓地費,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用這些方式給自己的人生畫上句號。
自己的人生畫上句號,兒孫不用一直記著給我們續費的同時,我們同樣也不用擔心自己墓地被鏟平的事情發生了,大家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