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莫寧
圖丨pexels,基于cco協議
字丨2283字,閱讀用時2分鐘
去年的校招生,在下月初就要來公司報到了。浩浩蕩蕩一百多號應屆生,朝氣蓬勃。
在這群年輕人中,有一個我印象特別深。小鄒,工科研究生畢業,28歲。
他和其他學子一樣,參加了「萬人過獨木橋」的高考。
并沒有什么高考發揮失常一說,確實就是成績不好,只考上了一個大專院校。大學三年,也沒好好學。
一晃眼,三年過去了。畢業后找工作四處碰壁。
每月拿著2、3K的工資,體驗了生活的艱辛,小鄒突然做了一個決定:考研,并且要考一個好學校。
于是在工作間隙,利用一切空余時間,備戰研究生。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成功了。
最終,考上了他所在城市的一所985高等院校。等到他畢業出來,又是三年過去了。這中間的苦,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大專到985,就是個硬生生的鴻溝。
幸運的是,我們相遇了。公司看中他的這一系列專業技術和毅力,他也對我們的平臺很滿意。
雖然消耗掉了幾年時間,但這幾年是值得的。現在的工資,是他之前工資的8倍之多。
我還記得面試時,他說:我用時間與努力,換來了一個新的我。這個「新我」,將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
我很佩服他這種能力。很少有人能因為生活的苦,而頓悟的,大多數是選擇認命。
小鄒的這種行為,表面上是個人對生活的不滿,而重新做的選擇。實質是「自我覺知」后的一種改變。
這種「自我覺知」,從專業術語角度來說,稱之為「職業錨」。
一個人的發展,總的來說會經歷四個階段。職業選擇與職業準備階段,職業生涯早期階段,職業生涯中期階段和后期階段。
每一個階段大概對應著一個年齡段的分布。古語有云,三十而立。三十歲大概就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有機會給你選。之后,發展或沉淪,就是一個結果了。
所以,為什么同樣是換工作,有人越換越牛掰,有人就是不行呢。因為別人的目標性很強,而你換工作,隨意性很強。
而小鄒就是在認清事實后,對自己的「職業錨」做了重新的定位。還沒到30歲,一切還有機會。
一個人在其工作與成長過程中,具備著「需要」「動機」「價值觀」三要素。經過不斷探索所確定的長期職業貢獻期或職業定位,我們稱之為「職業錨」(Career anchors)。
別人有職業錨,所以有中心。就算重新來過,也不會迷失方向。
「職業錨」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
首先是自身才干、動機和價值觀的體現。
每個人的個人素質不相同,讓鋼琴家去寫代碼顯然不現實,即便經過培訓可以轉型,鋼琴家多半也不會愿意。因為他認為彈鋼琴比寫代碼更有趣,所謂價值觀不同。
其次它產生于早期職業生涯階段,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
為什么很多學生一畢業,傾向選擇和自己專業相關工作?說白了是出于「經驗」的考慮。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決定了他的一生。只有機緣巧合,才會轉換方向。
還有它強調個人能力、動機和價值觀三方面的相互作用與整合。
一個人的能力、動機和價值觀,對選擇的影響,是深度思考后的結果。決定都會再三權衡利弊。比如,兩個差不多的offer擺在你面前,你就會思考并做選擇。
最后它不可提前預測,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只有走到某一步,你才會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就像小鄒工作后重新選擇考研那樣。但局部的變動,不影響整體的趨勢。你的總目標沒變,只是選擇了不同的前進路線。
「職業錨」必須受到個人的重視。
個人為了更好的發展,找準自己的「職業錨」,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與適應。
這種變動,體現著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它能識別個人的職業抱負與成功標準。
有了「錨」的存在,才有了個人目標。就像你選擇當一名工程師,就不會花時間去考慮如何彈鋼琴。
更進一步,如果工程師只是你的初始目標,最終是想當上技術總監,那你在做好工程師本職工作時,就要去學習管理方面知識,為以后打好基礎。
二,它能促進預期目標的達成。
當個人對「錨」有定位之后,就會想辦法,通過某種路徑去實現。或許小鄒還有其他路徑實現他年薪30W的夢想,但他在「錨定」時,選擇的就是考研重新找工作。這不是一種「胡鬧」,而是一種「認同」。
三,它能增強個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總在說: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可大多數人只是說,卻從未行動。人有了目標,才會努力朝之前行。這種「牽引力」,會增強個人技能,提高辦事效率。
四,它能為個人后期發展奠定基礎。
毫無疑問,它能為你的將來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會像小鄒一樣,選擇考研重新來過,但只要你有目標有想法,就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這條路走下來,對將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總會在前進的路上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工作不順、考試失利、跳槽失敗等等。但只要內心堅定,知道在前方還有一個自己設定的「錨」在那,就可以無畏眼前風雨,勇往直前。
說了這么多,那個人應該如何確定這個「錨」呢?你不妨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主觀能動性」,喜愛自己的職業。
指望他人幫忙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人,必將一事無成。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有自己主動的去辨別、去了解自己所選、所遇,在此基礎上做出判斷,才能有一個全面分析。否則,就只能跟著別人走,失了自己的方向。
然后,有計劃的開展,朝著目標堅定前進。
做計劃是非常有必要的,計劃能時刻監督你的進度。當然,如果計劃只是擺設,那還不如不做。
朝著目標前進的路上,肯定有所波折,但只要方向不變,一步一個腳印,即便慢,也是在前進。不斷調整舒適度,不斷前行。
最后,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
越往后,難度越大。每一次目標的錨定,都會更加困難。
就像打怪升級,一開始白藍裝即可,后面就需要高級的紫粉裝。基調定得再漂亮,沒有相應實力,只不過是空中樓閣。所以,要時刻注意提升自我,強化優點,補足缺點。
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職業錨」的重要性,當你真的把它「具象化」之后,它就像一個太陽般,清晰的照射著你的目標地。你會堅定的朝之前行,不妥切、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