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西游記》里面,孫悟空的出身雖奇,但天賦并不能算高,畢竟,和白骨精、蜘蛛精、黑熊怪、多目怪、九頭蟲、牛魔王等等野生野長、自學成才的野妖精相比,他是有師傅引導才修煉成精的。
孫悟空這位師傅的身份、來歷非常神秘;孫悟空出生之前,沒有哪路神仙聽說過他的名號;孫悟空學藝下山后,他神奇消失,江湖再沒有任何關于他的傳聞。
仿佛,他的出現,只為一項使命而來——傳授孫悟空本事。
這項使命完成,他也就永遠蒸發于大千世界中了。
而且,連同他隱居的高山、院觀,以及一干弟子,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是,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天、地、人三界都無從知曉的一個人,卻偏偏有一個樵夫準確地說出了他的名字——須菩提,并且給孫悟空指路。
那么,我們更加有理由相信,這個樵夫,以及他那些弟子,全是他幻化出來的東西,世間并不存在這些人,否則也解釋不通他收了這么多弟子,偏偏只有一個孫悟空混出了名堂。
我們也更加有理由相信,他幻化出這些高山、院觀、弟子以及樵夫,目的就是要傳授孫悟空本領。
孫悟空下山之日,他一再叮囑孫悟空在江湖上行走不許報出自己名號;并且在孫悟空走后,完全隱藏起了自己——世間再無須菩提此人,可見,他傳授孫悟空本領,是懷有不可告人目的的。
即須菩提絕不是他的真實身份。
這也意味著,他一定有個不同尋常的真實身份。
那么,須菩提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呢?
下面就來剝一剝他的皮,揭示出他的真面目——只有做好了這件事,才能真正破解隱藏在《西游記》背后的真相。
須菩提無疑是神通廣大的,他僅僅帶領孫悟空修煉了七年時間,就讓孫悟空擁有了通天徹地之能,把天宮鬧得天翻地覆,遠勝其他妖精修煉幾千年、上萬年。
但須菩提卻刻意隱藏了自己的身份,生怕孫悟空知道些什么。
我們來看,須菩提在孫悟空跟前是怎么包裝自己的。
原著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說,孫悟空得了樵夫的指引,來到了靈臺方寸山,找到了斜月三星洞,徘徊著不敢入洞,突然從里面走出一個仙童,“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儼然就是一個小道童。
這小道童對孫悟空說:“你是個訪道的么?”
孫悟空答道:“是?!?/p>
小道童立刻說:“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
看,徒弟既是一個小道童,他又有下榻、登壇、講道等等一系列作派,那無疑是道教中人了。
后面,須菩提給孫悟空安排進修科目時,有提到:“‘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
然后又大談請仙扶鸞,問卜揲蓍、采陰補陽,打鼎煉丹等等學問。而這些,都是道教的必修功課。
不用說,須菩提是在以一個道長的身份傳授孫悟空法術。
孫悟空對他的個道長身份認不認同呢?
非常認同,并且認同到深入骨髓了。
第十九回《云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中,孫悟空曾對高太公說:“你丈人不曾去請我。因是老孫改邪歸正,棄道從僧,保護一個東土大唐駕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師,往西天拜佛求經。”
這說明,孫悟空覺得自己追隨了唐僧,是“棄道從僧”,即自己之前是道家中人。
而在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觀世音甘泉活樹》中,孫悟空去向壽星央求救活人參果,壽星慢條斯理地說:“我聞大圣棄道從釋,脫性命保護唐僧往西天取經,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兒得閑,卻來耍子?”
這也說明,孫悟空在追隨唐僧之前,因為他一向以道家中人的面目示人,諸路神仙也都認同了他這一身份。
但須菩提真是一個修道之人嗎?
并不是。
一個人,只要您是作假,是在偽裝,那么,無論您偽裝得多么好,都有露出馬腳的地方的。
比如,他要給孫悟空起名字,有提到:“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焙锿醯溃骸澳氖€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
看,這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等字,可不都是佛家給弟子起名字的常用字嗎?
還有,他在傳授孫悟空真本領時,對孫悟空說:“你今有緣,我亦喜說。既識得盤中暗謎,你近前來,仔細聽之,當傳與你長生之妙道也。”悟空叩頭謝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師云: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這“顯密圓通真妙訣”,可不就是佛家經典訣語?
還有,原著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中寫“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個是: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p>
這“天花亂墜”出自唐朝般若譯《心地觀經.序品偈》中“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花)亂墜遍虛空”一語,講的是云光法師為南朝梁武帝講誦《涅槃經》時的情景。
“地涌金蓮”來自佛祖誕生后步步涌出金蓮花的傳說。
至于“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指的是佛教中大、中、小乘教的教義經典。
所以,須菩提必須是一個得道高僧!
實際上,有人根據“須菩提”這個名字,就認為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尊者。
這個須菩提尊者的梵名為Subhu^ti ,又稱蘇補底、須扶提、須浮帝、藪浮帝修、浮帝、須楓。意譯為善業、善吉、善現、善實、善見、空生等等。
并且,《西游記》第四十四回中,孫悟空曾被稱為“大力王菩薩”,而《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里有提到,有一尊“大力明王菩薩”,身穿虎皮衣,手持金剛棒,神通廣大,能降服龍王及一切魔王,并與須菩提尊者大有緣法。
這就讓人愈加相信,孫悟空的啟蒙老師須菩提就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尊者!
但是,在須菩提剛剛出場時,原著其實是有一首詩描述他的身份的: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這“大覺金仙”、“西方妙祖”、“明心大法師”等語,已明確交待清楚了須菩提不但是個佛教大法師,而且“真如本性”——即他就是如來佛祖。
如來佛祖原本居住在靈山的,須菩提幻化出的“靈臺方寸山”,就不就是從“靈山”二字闡發而來?
還有,第七十六回的回目《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里有“真如”二字,該回書中出現了如來出山收服獅駝嶺三魔的情節;第九十八回的回目《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也有“真如”二字,說的是唐僧師徒抵達靈山拜見了如來。
一句話,“真如”,就是指如來佛祖。
由此可見,“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已經明確交待了須菩提的真實身份就是如來佛祖。
也就是說,在《西游記》神話世界里,并不存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須菩提尊者”這樣的說法,沒有須菩提這個人,須菩提根本就是如來佛祖變化而來。
特別說一下,孫悟空藝成下山之時,如來佛祖變化成的須菩提叮囑他,以后無論到哪兒,都不許說出師承來歷。
猴子遵守了沒有呢?并沒有遵守。
第十七回《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里,孫悟空曾向黑熊怪炫耀和賣弄說:“我兒子,你站穩著,仔細聽了!我自小神通手段高,隨風變化逞英豪。養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輪回把命逃。一點誠心曾訪道,靈臺山上采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p>
雖說孫悟空沒有直說須菩提的名,但已經泄露了“靈臺山”、“老仙長”的訊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靈山上的如來佛祖。
幸好,這黑熊怪被如來佛祖的同黨觀音菩薩收走了,不然,孫悟空“棄道從釋”的這個說法,還有個鬼信?。?/p>
那么,如來佛祖為什么要藏頭露尾,變化成道人傳授法術給孫悟空?
其實,佛教中人變化成道人出來搞事情可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他們的慣用伎倆。
比如說,文殊菩薩就曾指使自己的坐騎獅猁怪變作道士在烏雞國害人。
這么做的奧妙,大家都懂。
由此看來,如來佛變身道士傳授法術給孫悟空的真實用意,就非常邪惡了。
不是嗎?練成法術后的孫悟空,活脫脫就是一個破壞之王,如來佛還特地傳給了他用以易容偽裝的七十二般變化,還傳給了他專門用來逃命的筋斗云,還在孫悟空下山之際恐嚇說:“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孫悟空大鬧天宮,根本就是如來佛祖一手策劃的。
玉帝的蟠桃園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即玉帝每開一次蟠桃會,至少得等三千年。
注意,這個三千年是按天上的日歷算的——即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那么,天上的三千年,那得是地上多少年???
如來佛算準了這三千年一次的蟠桃會即將召開,趕緊用天上七天的時間給孫悟空開小灶,教會了孫悟空鬧天宮的本事,讓他鬧去——他可不愿再等三千年時間。
那么,問題來了,如來佛為什么想要孫悟空去鬧天宮?
我們來看一看天庭上界的勢力分布情況:天有三十三重,玉帝住在第九重,在靈霄寶殿執政,在金闕云宮起居,穩坐龍庭,統領天上、地上、地下三界。
天上眾仙,包括住在三十三層離恨天最高層的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全都得向玉帝俯身稱臣。
三清之下,是四御;四御之下,是五方五老。
關于這五方五老,原著中交待得非常清楚,指的是西天佛老(即如來佛祖)、菩薩、圣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五方五老之下,是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千真萬圣等等。
換一句話說,玉帝統領著天上、地上、地下 “三界”中的所有神、仙、佛、圣、人,以及地獄諸王諸官。
并且,必須指出,玉帝和三清都是道教中的至尊人物。
弄清楚了這層關系,就可以知道,在天界,佛教的地位遠不如道教,如來佛祖內心肯定不服。
當然,他也不敢貿然造次,直接跳出來向道教叫板。
理由很簡單:造反這種事,贏了就千好百好;輸了就萬劫不復。
在沒有真正摸清玉帝和三清的實力之前,他非常有必要派出個代理人去試一試,投石問路嘛。
于是,孫悟空就充當了“代理人”這個極其不光彩的角色。
為了不讓別人從孫悟空身上偵查出幕后人物的身份,他就變身為道士、化名成為了須菩提。
那么,孫悟空鬧天空試出什么效果來沒有呢?
可以說,試出來;也可以說,沒有試出來。
說“試出來”,是身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都沒怎么出手,只拋出一個金鋼琢,孫悟空就被打翻了,即三清的法力強大到什么程度,根本無法想象。
說“沒有試出來”,是孫悟空在天宮的三次鬧騰,玉帝都深藏不露,沒有出手。
如來佛祖單單知道,玉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功力深厚,但深厚到什么地步,他最終還一無所知(注意,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玉帝被嚇得鉆進桌底躲藏的形象,是電視劇編造的,不是原著的描述)。
相反,玉帝在孫悟空踢翻煉丹爐后,已對如來佛祖產生了懷疑,異常冷峻地“傳旨著游奕靈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玉帝并非沒有辦法制服孫悟空,他的法力無邊無際,高深莫測。
而且,他尚有三清、四御、六司、七元、八極沒有動用,但他不考慮動用,讓人去找如來佛祖。
這一招非常狠辣,他懷疑是如來佛祖在背后搞鬼,要如來佛祖來交投名狀。
如來佛祖經過孫悟空這么一鬧,知道自己對抗天庭根本沒有什么勝算,只好乖乖領旨,出手把孫悟空鎮壓住了。
這里,要注意一個細節,如來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鎮壓孫悟空時,原著寫:“輕輕的把他壓住”。
為什么不殺掉孫悟空滅口,而只是“輕輕的把他壓住”呢?
因為,如來佛認為孫悟空還有利用價值——自己在天上無法跟玉帝爭勝,還可以利用孫悟空在地上幫自己開拓地盤。
所以,他“辭了玉帝眾神,與二尊者出天門之外,又發一個慈悲心,念動真言咒語,將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但他饑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怕孫悟空被餓死、渴死,還專門提供東西給他吃。
那么,如來佛是怎么在下界與道教爭奪地盤的呢?
這,就得從接下來唐僧取經的故事分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