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思想更加開放,孩子的教育也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教育,現在則更加提倡孩子的實踐教育。許多幼兒園的孩子,總會有老師布置的親子作業,大多都是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參與動手的作業,這無疑是對孩子和父母有利的。但是如果親子作業布置不當,那它可能不僅不會給孩子和父母帶去益處,反而可能會害到一個家庭。
羅先生和羅女士的兩個孩子都在上幼兒園,一天,羅女士去學校接孩子放學,兩個孩子和媽媽一起回家后,告訴爸爸媽媽說老師布置了一個親子作業,想要讓父母和他們一起完成。原來,老師讓孩子們回去抓幾只野生的小魚,放在家里喂養幾天,觀察并記錄小魚是如何成長的。
在周末,羅先生和羅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去郊外的一個小河里抓魚。羅先生和羅女士下河抓魚,讓孩子呆在岸上看著不要到處亂走。可沒想到的是,較小的孩子好奇心重,看見了一條小魚,于是就跟上去想抓住,結果卻不小心掉進了河里。羅先生趕忙去救自己的孩子,可羅先生將孩子救上岸后,自己卻再也沒有上岸。
孩子哭著說:'老師,爸爸沒了。'親子作業完成了,可幸福的一家四口卻毀了。這不禁讓我們反思,親子作業到底該如何?
①不能具有明顯或潛在的危險性
作業布置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而不是讓孩子面對危險。有些老師布置作業什么都不考慮,讓孩子去抓魚,讓孩子去抓昆蟲,這些作業都是需要去野外完成的,而孩子顯然是不適合去野外完成作業的,即使有父母陪伴,也依舊存在危險性。
②不能超出孩子能力范圍
很多親子作業的內容,不像是給孩子布置的,反倒像是給父母布置的,讓孩子做剪紙,讓孩子做便當,這些都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圍的作業。親子作業要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為主要對象,而不是讓父母去完成。
①不能盲從老師
很多家長面對老師都是唯唯諾諾的,老師說什么,家長就做什么。要知道,老師誠然是孩子的教育者,但家長也是孩子的教育者,甚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作用要甚于老師。因此,家長絕對不能無視自己的教育作用,不能盲從老師,要有自己的主見,對老師不合理的教育要提出異議。
②拒絕做形式主義者
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孩子,而不是為了把作業的完成程度進行對比。因此父母和孩子完成親子作業時,主要是為了完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拒絕為了作業表面上好看而做形式主義者,比如花高價買優秀的作業成品,這種行為是父母應當杜絕的。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作業,而不是做表面功夫。
親子作業的作用不僅僅是鍛煉孩子,還是促進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交流。我們作為父母,要認真嚴謹地對待親子作業,對不合理的作業提出異議,對合理的作業要和孩子一起親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