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是中國文化的精粹,“辯證法”西方哲學的精粹。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先說一個問題,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爭議。有人說中國有哲學,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
說中國有哲學和說中國沒有哲學,都是不對的。中國的確沒有發展出哲學這門學科,如果說中國有哲學,那你找出哪位先師提出過發展哲學,又有哪些哲學著作?找不到。如果說中國沒有哲學,那是表象看問題。中國是沒有發展出哲學這門學科的形式,并不代表中國沒有哲學內容。
“哲學”一詞來自于希臘。《說文解字》中“哲”,知也。“知”通假“智”。哲,本意為“智慧”。哲學本意為“愛智慧”,哲學是一門智慧之學。“智慧”是個什么東西?很抽象的概念,它不等于知識。把智慧表達出來就是哲理。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還能說中國沒有哲學嗎?要論哲學的本質是智慧和哲理,中國的圣賢哲人,哪個不比西方哲學家高明和智慧?
黑格爾評價儒家的哲學時說:“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說中國沒有哲學,”。他這個說法過于片面,而且也他肯定沒有讀懂《論語》,他只是用西方的思維來片面看待,沒有整體去看中國的文化,沒有讀過《道德經》,沒有讀過《莊子》,還有《周易》。這三本著作估計黑格爾也看不懂,才會說出這樣的結論。
從哲學的內容和實質上來說,中國是不乏哲學家的,但是從形式上來說,中國的確沒有發展哲學這門學科。哲學是越搞越復雜,最后把人困死其中,中國文化是把復雜的問題簡明化,越理越清,大道至簡。
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是最高智慧的體現。哲學是一門抽象概括能力,全世界抽象概括能力最強的不是哲學家而是中國的三大家儒釋道,能把一門龐大的學問體系用一個字概括了,而且非常精準,這不是最牛的抽象能力嗎?
拿辯證法來說,辯證法的實質是什么?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從這個實質出發看中國的文化,這樣的觀點還少嗎?中醫的陰陽五行辯證,主張“整體施治”的觀念,這不正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嗎?我們的太極圖,那不是正是告訴我們,要用動態、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嗎?
太極的第一個原理:陰陽互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辯證法的第一原理:對立面的同一(統一)
陰陽共處同一體中,在辯證法叫對立同一,對立面互相斗爭又具有同一性。其實用辯證法來解釋就變味了,我們中國人思維主張“和諧”,搞對立這正是西方人的思維方式。
太極孕育出的陰陽,是一個整體觀念,而不是一分為二。太極生兩儀而不是分兩儀。
現在有些人喜歡用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去解釋傳統文化,必然是要理解錯誤的, 只會把中國文化拉低幾個維度。這是一個出發點的錯誤問題,我以前也犯過這個錯誤。
“一生為二”,一為太極,二為陰陽。父母生下兩兄妹,父母就是太極本體,陰陽是子女,太極和陰陽的關系,如同子女和父母的關系。子女和父母之間是和諧親情關系,而不是對抗矛盾關系。
“一分為二”,分,有分裂、分開、對立之意。太極一分為陰陽,這就失去了本體。
“生”和“分”一字之差,謬以千里。傳統文化就是這樣被一些人顛三倒四搞的不成樣子了。
太極講的是“一生為二”,只有在辯證法哲學中才講“一分為二”。一個講和諧共處,互利共生發展,一個講對立矛盾,一方戰勝一方,這就是區別。
太極和辯證法都講辯證,但是太極講“和諧中的辯證”,辯證法講“對立中的辯證”。一個講的是你好,我也好,互相促進,陰陽兩兄妹互抱互推,在一片和諧的環境中辯證轉化。反映到事物上,就是兩個性質相反事物共處在同一體中互相促進發展。而對立同一呢?是講對立的兩面在斗爭中辯證轉化。
要說辯證思想,無疑太極的辯證更高明很多。兩個相反的事物也可以在和諧關系中互相促進,互相鼓勵中發展前進。就像中美關系,也可以在總體和諧中保持辯證發展,互相追逐,互相學習,互相競賽,而不一定非要在貿易戰,輿論戰,這戰那戰中才能發展。
以哲學辯證法來說,就是兩個性質相反的事物只能在矛盾斗爭中發展。對立面的斗爭是絕對的,同一是相對的。體現出來就是,兩個性質相反的事物或者因素在矛盾斗爭中辯證發展。亦如中美關系,只能在敵對、矛盾、斗爭中發展、所以互相打擊,互相攻擊,發動各種戰等,是可以促進兩國發展的,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文化不同,思維不同,做法就完全不同。我學了幾年辯證法,再返回來看我們傳統文化,我就明白了很多,原來中國人和西方人思維差距是如此之大。
太極辯證,主張在和諧中辯證發展,而不是矛盾斗爭中發展,因為太極生兩儀,陰陽的同一性是絕對的,斗爭性是相對的,這和辯證法剛好相反。和諧是主要的,矛盾才是次要的。
辯證法,主張是在矛盾中辯證發展,而不是在和諧中發展。因為一分為二的思維,對立面的斗爭是絕對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是主要的,和諧成了次要的。
從文化上往下看,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得出的結論截然不同。
兩種哲學觀,兩種認識論,都是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認識概括。我認為太極的這種辯證觀是利于世界的和諧。所以太極陰陽中間的界限是S線,以曲折的道路去化解矛盾問題,而不是直接產生對抗,這是不明智做法。
到這里就明白了吧,為什么辯證法被政治家所運用了,成了政治家的工具?因為辯證法就是教人怎么把搞對立,怎么搞統一,這不是政治家要做的事情嗎?
和諧才是根本,對立才是相對的,這才利于社會的發展,人和自然的和諧,人和人的和諧,人和自己的和諧,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保證健康穩定的發展。
哲學也好,中國文化也好,都是人的一種觀點認識,沒有什么一定正確。都有它的不足之處,而辯證法的不足之處就在于,把對立看成絕對的,缺乏了太極的和諧同一的絕對性。對立面不一定矛盾,是可以和諧相處的,互相滲透來達到轉化,而不是斗爭達到轉化。亦如天地、兄妹、男女都是對立面是可以在和諧中發展的。不是斗爭,而是化育,用化育的方法去化解矛盾,這正是太極的高明的一點。
太極的第二個原理:“陰陽的互依互化”
辯證法的第二個原理:“對立面的互相轉化”
陰陽是一個整體觀念,其次才能單獨分開而論,陰可以化陽,陽可化陰。陽以陰為它存在的前提,陰以陽為它的存在前提。反映到事物上,就是兩個性質相反的事物可以互相的滲透,向對方的位置轉化,陽向陰滲透,陰陽著陽滲透。當面達到極限的時候,陽極成陰,陰極成陽。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的完成。
辯證法講對立面之間,互相為自己存在的前提,一面不存在,它的對立面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對立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共處一個同一(統一)體中互相轉化,這個轉化是矛盾斗爭完成的,互移其位,否定之否定,推動了事物的發展前進。
所以學習辯證法,有個缺陷,就是不利于團結和諧,會讓人看到處處都是對立的存在,它從對立中去找同一性,而太極主張和諧,一切本來就是同一或者叫統一的,在和諧同一的前提下去看對立,然后把對立矛盾化解掉。
兩種思維兩種認識論,會導致兩種不同的做法。
為什么世界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中國這種和諧相融的文化才利于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己的和諧共處發展。
辯證法和太極都反映了客觀世界發展的一種規律性。但是辯證法這種哲學世界觀,本身就代表了西方人的一種思維模式。我們更應該發展出中國人自己的一套辯證哲學觀。最佳的做法就是在辯證法和太極辯證融合的基礎上辯證發展出適合中國人的哲學觀。
回歸傳統文化勢在必行,我記得曾仕強先生曾經說過,只有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救世界。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經過提取精華經過現代化的改造,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
整個世界都到了反思反省,推動哲學世界觀、認識論前進的時候了。幾個世紀前的那一套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世界觀都不能解決未來社會的問題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世界觀發展下去,會導致人類狂妄自大,無窮盡的發展生產力,破壞自然和地球,這種惡果近年來已經初顯了,才開始引起人們的反思和重視。幾個世紀以前的所謂唯心主義的世界也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了。
而未來世界應該會產生出是一種全新的哲學世界觀。既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而是綜合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在此基礎上辯證發展出的一種全新綜合的世界觀,它將指引人類重新建構認識體系。現在社會的現象不斷在瓦解人類的認知,很多事情用老一套認知都解釋不通了,連自然規律都會打亂秩序,人的三觀都在不斷被顛覆,這個過程也正是新的認知醞釀的過程,我能隱約感覺到這個方向,但還不知道它具體到底是什么?這是我的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