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裴多菲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有多重要,或許普通人很難懂,但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和老布身上,或許就會有一個答案了。蒙冤入獄的安迪,策劃了一個幾十年的越獄計劃,只為了重獲自由。老布的悲慘結局也側面體現了安迪追求自由的正確性。整個電影想告訴我們:自由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自由是拒絕被體制化的必要條件。
在整部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讓我深深地為之震撼——老布出獄。老布在監獄待了大半輩子,在里面擔任圖書管理員,算是較為體面且輕松的工作。不想出獄的他,重返社會后,看到了很多從未見過的事物,年邁的他也無法適應超市的工作。最終他留下一句老布到此一游,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這可以看出,老布被體制化了。監獄就是他的舒適區,待的時間太久讓他失去了適應外面的世界的能力。正如電影里所說的:“這些圍墻很有趣的,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時間久了,你開始離不開它們。”被體制化會讓人失去斗志,只想活在舒適區里。所以自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被體制化。
自由能讓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安迪是一個高智商的銀行家。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計劃,他利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監獄官避稅,甚至還幫助典獄長洗黑錢。從這可以看出安迪是一個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他本該有著光明的前途。而監獄的圍墻禁錮了他的自由,也禁錮了他的人生,成為他獲取成就的攔路石。自由能讓你跟隨自己的心意來制定計劃、選擇喜歡的人生。所以自由能讓你最大程度地選擇自己想要人生。
自由是希望的代名詞。
電影的最后,安迪成功逃出了監獄,也是電影中讓很多人為之震撼的一幕。電閃雷鳴的天氣,骯臟的下水道,都阻擋不了安迪對自由的向往。重獲自由的他,在一個小島上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從這可以看出重獲自由的安迪,重燃了對生活的希望,救贖了自己。而這一幕也讓很多在絕境中的人重拾希望。自由與希望相隨,身處自由的人終歸是有希望的,有希望去成就更好的自己。所以自由能讓你降低被束縛的可能性,去尋找生活的希望。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自由能成就自己、救贖自己。安迪的結局與老布的結局形成對比。安迪在小島過上幸福的生活,而老布卻選擇自己了卻生命。這是因為安迪追求自由,而老布早已放棄了自由。所以自由讓人不被體制化,讓人追求想要的人生,讓生活充滿希望能讓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電影里有句話是我很喜歡的:有種鳥是關不住的。是的,鳥兒不應被關在籠子里,天空才應該是它們的歸宿。自然賦予了它們翅膀,它們就應該用翅膀在天空中翱翔。人也一樣,自然賦予了人類獨有的智力與思想,我們也應該在這個廣袤的世界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