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應癥與注意點
偏癱主要是由于腦血管病(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梗塞等)引起,其次,是腦部炎癥和損傷所致。在偏癱的恢復期,患者應盡早進行運動療法,鍛煉時醫護人員及患者應注意:
1.提高患者的情緒,動員患者主動積極參加治療。
2.隨時觀察患者反應,定時測量脈搏和血壓。
3.不可急于求成,運動期間要安排短暫休息,防止過度疲勞。
4.當可以站立和行走時應注意安全,防止再度損傷。
二、鍛煉目的
1.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培養樂觀情緒,主動積極配合治療。
2.用運動來刺激癱瘓的肌群,防止肌肉萎縮、關節攣縮、骨質脫鈣。
3.改善機體各系統器官的生理活動水平,防治褥瘡、肺炎、尿路感染等合并癥。
4.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運動量
對完全偏癱者,開始進行被動運動次數不宜過多,隨著患者一般情況改善和機體運動的適應,運動量可逐步增加,一般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鐘。伴有高血壓病時,只進行癱瘓肢體的被動運動,待血壓下降穩定后再作肢體的主動運動。鍛煉時,應慢速進行,重復次數不宜過多。
四、鍛煉方法
#我在頭條搞創作# 從偏癱恢復期開始,運動鍛煉可分三個不同時期進行。
1.早期病情穩定后應繼續保護癱瘓肢體的功能位置,防止馬蹄足和上肢畸形,以免影響功能恢復。鍛煉可采用按摩、被動和助力等運動,著重訓練上肢、肩部、腰背部的肌肉力量,為坐起和站立作準備。
2.恢復期從患者能站立時開始,除了繼續加強上述鍛煉外,還要訓練步行的方法。步行訓練應由簡到難。
3.鞏固期經過鍛煉后,患者可站立行走,但運動的力量、速度、耐力都很差,因此,在鍛煉肌力的同時要注意耐力和協調能力。
在運動療法的鞏固期,還要配合日常生活自理,如更衣、大小便、個人清潔衛生、用餐以及簡單的家務勞動等訓練
#心健康信科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