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虛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
人體之氣的生成與肺、脾、腎三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氣虛體質者穴位貼敷調理重在補肺調氣,健脾益氣,溫腎納氣。取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腧穴,可用關元、氣海、膻中、足三里、肺俞、脾俞、腎俞等。基礎方案:
消食貼——足三里
寒濕腹瀉貼——脾俞
遺尿貼——腎俞
二、陽虛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
陽虛體質者穴位貼敷調理重在溫經散寒、調經理氣,可取足少陰腎經及督脈的穴位。腎俞、關元、命門、足三里、氣海、腰陽關、神闕、脾俞、懸鐘、涌泉等穴位可以補腎助陽,改善陽虛體質。基礎方案:
遺尿貼——關元,命門穴
消食貼——足三里
三、陰虛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
陰虛體質穴位貼敷調理重在滋陰降火,益氣培元,補陰側重于滋腎陰和養胃陰。可取足少陰、足陽明經穴及相應背俞穴,如太溪、水泉、三陰交、肝俞、腎俞、肺俞、膏肓、橫骨、照海、然谷。基礎方案:
口瘡貼——三陰交
遺尿貼——腎俞
惡寒貼——膏肓
四、痰濕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
痰濕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重在宣肺降氣、除濕化痰,取手足太陰、足陽明經穴和相應背俞穴,可用太淵、中府、尺澤、列缺、三陰交、豐隆、足三里、肺俞、脾俞、陰陵泉等。基礎方案:
咳喘復合貼——中府
消食貼——豐隆
五、濕熱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
濕熱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重在清熱利濕,取足太陰、足厥陰經穴為主,可取肺俞、膈俞、脾俞、腎俞、三陰交、太溪、陰陵泉、足三里、中脘。基礎方案
消食貼——中脘穴
通便貼——神闕穴、關元穴
六、血瘀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
血瘀體質者多血脈瘀滯不暢,調體法則為活血祛瘀、疏利通絡。可選擇血海、膈俞、心俞、氣海、膻中、肝俞、太沖、阿是穴。貼敷調理方案:
感冒貼、消食貼、寒濕腹瀉貼(或風寒咳喘貼)混合,選擇以上穴位貼敷,特別是血海、氣海、心俞、阿是穴等。
七、氣郁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
氣郁體質的穴位貼敷調理重在理氣解郁、暢通氣血。常用穴位有膻中、期門、太沖、肝俞、三陰交。基礎方案:
消食貼感冒貼混合——膻中穴、期門,女士可選擇三陰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