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咪蒙發(fā)了篇《什么樣的城市才是好城市》的公號,推送提醒一出來,我心里掠過一句真誠地感慨,“臥槽,這姐妹兒還真寫了啊。”
這個題目并不討巧,但還是獲得了 26 萬多的點擊。
“我當然可以深刻,但如果我連粉絲都沒有,我深刻給誰看啊。” 采訪時咪蒙說了這么句話。
如今看來,幾百萬粉絲積累完成后,她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任性一把了。
一月底采訪了咪蒙,后來寫了《5 個月寫出 200 萬粉絲的咪蒙:一條公號20 萬,什么時候?qū)懽诌@么掙錢過?》。當時的稿件里有許多未盡之語,趁著咪蒙這篇新公號,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有了粉絲才有任性的資本
“人文城市” 是我問咪蒙 2016年 寫作上會做哪些新嘗試的時候她說的,如她的文字體現(xiàn)的一樣,咪蒙本人就是個重度話癆。沒用我多問,她就巴拉巴拉把自己對人文城市的理解說了遍,其中有她的旅行見聞,也摻雜著自己的思考,也就是這次她推送的《什么樣的城市才是好城市》,“真正的好城市,會讓少數(shù)人受到最大的尊重”。
(在這篇文章中,咪蒙放了近期在日本旅行期間的觀察:一個好城市,一定會有人文關懷,一定會釋放溫柔和善意。這同往期推送內(nèi)容風格差異巨大。)
對咪蒙的公號稍作了解,就知道這篇《城市》是風格突兀的一篇,成就的咪蒙的,是《女友對你作?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如何對付搞曖昧的男人》、《女人年輕時首先該干嘛?先掙錢》,以及《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致 low 逼:不是我太高調(diào),是你玻璃心》等目標明確、情緒突出的網(wǎng)文。
“我有很多很多想寫的內(nèi)容,人文城市,大量的書評,我覺得都棒極了的內(nèi)容。” 咪蒙說,“但是沒粉絲的話,我寫這些誰會看啊。”
但無論怎么懷念,媒體生產(chǎn)什么、受眾看什么的時代已經(jīng)徹底過去了。
咪蒙的思路很明確,打造品牌、積累粉絲,等量級足夠大了,“我就有了任性的資本了。”
“讀者愛看的” 和 “想給讀者看的”
咪蒙透露,通常自己的推送發(fā)出來,二十分鐘半個小時就能上十萬加,平均的閱讀量在四十到六十萬。《城市》一文并沒有在半小時內(nèi)實現(xiàn)十萬加,最終的閱讀是 26 萬多,低于平均值。
不過很快,咪蒙就寫了一篇《減肥對外貌改變有多大?比整容還猛啊!》,一天之內(nèi),超過 400 萬人閱讀。
咪蒙是聰明的,她清楚大眾喜歡看什么,加上寫作上的天賦及十幾年的專業(yè)積累,生產(chǎn) “爆款” 再容易不過。
所以采訪中她提到 “人文城市” 這類題目的時候,我是有些詫異的,因為明擺著,相較于情感雞湯、減肥攻略,或是熱播劇影評,這樣的題目并不具備 “爆款屬性”。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媒體人習慣沉湎中 “情懷” 之中。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情懷輸出” 是簡單易行的,文化偶像的誕生成本也是相對低廉的。
但當傳統(tǒng)土崩瓦解之時,面對公眾不斷被冗雜的信息稀釋的注意力,如何給公眾提供 “你想給他們看的”,一定是個技術活兒。
利用大眾傳播的特性積累用戶,生成 IP,然后嘗試輸出有價值的內(nèi)容。咪蒙的方法,算是在新媒體語境下提供了有益嘗試。
甚至于,這可能是未來大眾文化傳播與塑造的新模式。
得大眾傳播規(guī)律者得天下
不過對于更多奮戰(zhàn)在自媒體一線的人士來說,怎么積累用戶才是重中之重。早在咪蒙出現(xiàn)在公號界之前,就有聲音說微信公號紅利期已過。但咪蒙用了幾個月,就做成了自己的氣候。不僅挽救了首次創(chuàng)業(yè)的公司,順帶還理清了接下來的創(chuàng)業(yè)模式。
近期 papi 醬的走紅也印證了咪蒙的邏輯。從形式上,兩人載體不同,一個是傳統(tǒng)的文字模式,另一個是近期火爆異常的短視頻。但從表達主題上,又有驚人的相似。
輕松的調(diào)侃,情緒化的吐槽,男女情感、娛樂八卦、我真實又可愛、我有才又有貌,如此種種,都是大眾文化中最易形成病毒化傳播的內(nèi)容。
采訪中咪蒙說起自己的 “努力”,有段時間,她會把微博熱搜榜梳理到一起,總結(jié)傳播力最廣的關鍵詞。然后拿一個小黑板列出自己最近要寫的主題。
“金句” 是傳播力的重要保證,咪蒙是個有金句情結(jié)的人,仔細看她的文章,里面會出現(xiàn)大量某某說某某說的內(nèi)容,這些都是經(jīng)年累月的積累。
在大眾傳播領域,“金句” 就類似通關文牒,你不知道哪句名言就擊中了你的讀者,但高頻率的投放,共鳴肯定要容易的多。
看得多了,自然寫也就不是問題,“咪蒙牌雞湯” 的推送里開頭結(jié)尾都有一句兩句獨立的類似 slogan 的句子,“門當戶對的核心,不是門第和出身,而是價值觀 “、” 親愛的單身狗,有一份愛情等待你簽收 “,諸如此類,幾乎推送的同時就幫讀者把發(fā)朋友圈的廣告詞想好了。
IP 化=“隨便你說什么,我都愿意看”
不管是咪蒙還是 papi 醬,亦或者暴漫團隊和同道大叔,都是結(jié)合自己的特長,分食了大眾文化領域的蛋糕。
但正如業(yè)界所憂慮的那樣,網(wǎng)紅的壽命都是有限的。搞笑可以復制,雞湯可以復制,段子可以復制,目前在內(nèi)容領域做的好的幾位,無一例外都是 IP 化比較徹底的。
咪蒙是個 IP,所以類似 “人文城市” 這種偏冷門的話題也能寫出 20 幾萬的點擊,并在傳播過程中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完全大眾媒體塑造公眾價值觀的使命。
papi 醬是個 IP,所以她現(xiàn)在發(fā)什么都會有一眾粉絲跟著追捧。因為這個名字就是輕松、有趣、調(diào)皮、鬼馬的代稱。
暴漫的幽默,同道大叔的星座學,都已經(jīng)在公眾群體中形成固定認知。就如同產(chǎn)品的品牌化運營一樣,媒介產(chǎn)品最理想的形態(tài)就是,“隨便你說什么,我都愿意看。”
內(nèi)容領域本就不存在紅海一說,不管是咪蒙還是 papi 醬,亦或此前無數(shù)風光過的團隊和個人,都昭示著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拯救眾人的不開心,始終是門大生意。
而在未來,恐怕只有把這門生意做成了,才能有咪蒙式的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