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
抗血栓形成治療
●所有可能罹患“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都應接受仔細的評估,以確定是否有資格使用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
和 / 或
“取栓治療”
來實現(xiàn)“缺血后的再灌注”
且在靜脈“阿替普酶”治療后的第一個24小時內(nèi)不應單獨或聯(lián)合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抗栓藥物!!!!!
除此以外,在缺乏禁忌癥的情況下,“抗血小板藥物”應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缺血性卒中”確診后,甚至,在對發(fā)病機制的評估完成之前,盡快地開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
●對于大多數(shù)的、沒有“長期口服抗凝治療適應癥”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我們開始如下的的“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方案:
①對于ABCD2評分<4分的、低風險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患者,或NIHSS評分>3分的、中重度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我們建議單用“阿司匹林”(每日162~325毫克)進行治療。
②對于由ABCD2評分≥4分的、高危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患者,或由NIHSS評分≤3的、輕度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我們開始使用“為期21天”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而不是單用“阿司匹林”。
“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方案:160~325 mg的負荷劑量“阿司匹林”,然后每天50~100 mg“阿司匹林” + 300~600 mg負荷劑量的“氯吡格雷”,然后每天75 mg的“氯吡格雷”。
●一旦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缺血性卒中”的評估得以完成,根據(jù)缺血機制,如有必要,可對早期的“抗栓治療方案”進行修改:
·對于伴有“心房顫動”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議采用口服“華法林”,或“直接口服抗凝劑(DOAC)”進行二次腦卒中的預防。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患者可立即開始“口服抗凝”;對于卒中發(fā)作不久的、病情已經(jīng)穩(wěn)定的、或僅有小的或中等面積腦梗死的、且無出血并發(fā)癥或難以控制的高血壓的患者,要盡可能早的進行“口服抗凝治療”。
對于有大面積梗死的、有向腦出血轉(zhuǎn)化癥狀的、或有難以控制的高血壓的患者,一般建議在1~2周不使用“口服抗凝治療”。
·對于急性心源性栓塞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缺血性卒中”的,如果左心室內(nèi)有血栓,或伴隨有機械性或天然性心臟瓣膜的患者,我們建議早期“靜脈抗凝”,而不是口服“阿司匹林” (Grade 2C)。
·對于大多數(shù)沒有“心房顫動”或其他“長期口服抗凝適應癥”的患者,可以繼續(xù)上述最初的“抗血小板治療”方案。
但是,某些附加的修正可能適用:
①對于癥狀性的、存在顱外的頸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通常建議在頸動脈內(nèi)膜切除術(shù)前使用“阿司匹林”單藥治療,而在“頸動脈支架置入術(shù)”的術(shù)前和術(shù)后30天使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
②對于有癥狀的、狹窄程度在70%~99%的、存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或輕度“缺血性卒中”(NIHSS評分≤3)的“顱內(nèi)大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一些專家建議采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治療90天。
●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和“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之外,如果沒有“口服抗凝劑”的指征,應繼續(xù)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緩釋片”進行長期單藥“抗血小板治療”以預防二次卒中。此種場合,不建議長期使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
索引
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抗血栓形成治療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來自魏社鵬的感想:
重要的事情不去做,就不得不去做緊要的事情。
按時吃藥,例如,每天早起 吃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是重要的事情!
每周三次,每次50分鐘,或,每周五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也是重要的事情!
遠離香煙 也是重要的事情!
做一次的50分鐘的有氧運動是容易的,但是堅持每周做一次,兩次,三次就更難了。我們很容易廢寢忘食的工作,但是我們卻難以堅持做運動。
21世紀的今天,我們戰(zhàn)勝惡性腫瘤的能力是越來越強的,但是 我們可能終究熬不過心血管疾病的終極一擊!
美國的多麗絲伊頓106歲死于腦動脈瘤破裂。她還是幸福的,睡夢中就沒有再醒來過,直接去了天堂。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最怕自己癱瘓在床,給孩子們一直添著麻煩!
保持恒久健康,才是對家人、對朋友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