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奧前,南京開通了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河西有軌電車1號線;前不久,工期一再推遲的麒麟有軌電車傳來捷報,預計年底完工正式開通;另一方面,江心洲有軌電車規劃出爐,建成后將成為南京第三條有軌電車線路。河西南、江寧方山等區域也都有建設有軌電車的規劃,今天,就讓小編帶你數一數南京未來還有多少有軌電車。
目前,南京已開通和即將開通的有軌電車共有三條。
河西有軌電車
開通日期:2014 年 8 月
全長:約7.76 km
站點總數:13 座
服務時間:秦新路站6 : 45 — 18 : 45 ;
奧體中心東門站 7 : 30 — 19 : 30 ;
停靠站點:自北向南依次為奧體中心東門站、富春江西街站、元通站、博覽中心東門站、江山大街站、友誼新站、平良大街站、吳侯街站、龍王大街站、天保街站、保雙街站、保雙街東站、秦新路站。
河西有軌電車與地鐵有4 個換乘站,包括與地鐵 2 號線換乘的奧體東站,地鐵 1 號線換乘的元通站,以及與寧和城際換乘的天河路站和黃河路站。
麒麟有軌電車
預計開通日期:2016 年年底
全長:約9.1 km
站點總數:15 座
停靠站點:自北向南依次為馬群站、百水芊城站、馬高路站、滄麒路站、天旺路站、天和路站、南灣營站、天澤路站、天競路站、麒麟科技園站、中央公園站、光華東路站、建南站、九號路站、王五莊站。
城東麒麟科創園交通規劃的一大亮點,將與地鐵二號線,在馬群站實現無縫對接。" face="宋體">麒麟有軌電車作為南京城東麒麟科創園交通規劃的一大亮點,將與地鐵二號線,在馬群站實現無縫對接。
江心洲有軌電車
預計開通日期:2018 年年底
全長:約9.2km
站點總數:16 座
停靠站點:自北向南依次為洲尾路站、沁園路站、科技三路站、科技路站、發展一路站、發展三路站、紅光路站、緯七路站、江心洲站、利民路站、惠民路站、六號路站、文化二路站、文化四路站、大明文化公園站、果園路站。
江心洲有軌電車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建設洲尾路站與大明文化公園站之間段,二期工程為大明文化公園站與果園路站之間。
江心洲有軌電車開通后,市民可通過10 號線江心洲站換乘有軌電車。同時,有軌電車在島內公交系統中的客流分擔比例會達到 60% 以上,島內南北往返通行時間可以控制在 50 分鐘內。
未來,南京還有多處規劃建設有軌電車線路,但明確建設時間表尚未出爐。
河西南
新增環線有軌電車2 號線,從河西中部經河西南部的鄴城路,到魚嘴地區,再到高廟路最后回到河西中部,規劃中未來與有軌電車 1 號線有換乘點,作為有軌電車 1 號線的補充。 江寧方山 從科寧路站出發,往南沿方山環繞至方山東側的江寧體育中心,終點為南京交院站。
棲霞山
棲霞山片區將對江南水泥廠內有條廢棄的小野田專用鐵路線進行利用,將其中一段軌線改造成觀光游覽的有軌電車,北接棲霞老鎮、游覽碼頭、南到棲霞山風景區東入口,全長約6.7km 。
鼓樓
將原津浦鐵路線改造為有軌電車線路, 起點為南京火車站,終點為西站博物館,規劃設置 6 處有軌電車站點。
南京有軌電車現狀
南京河西有軌電車自2014 年 8 月開通以來,因車速慢、發車班次少等因素,好評度一直不高,也惹了不少“尷尬”。初期,河西有軌電車的發車班次長達 40 分鐘。為了了解有軌電車現在的“生存現狀”,周六上午小編進行了實地探訪。
有軌電車票價與現行空調公交車一樣,投幣2 元,刷卡 1.6 元,優惠政策同樣適用。據奧體東站值班人員稱,“相較于前期市民反映的不足,目前河西有軌電車在正常情況下,每 15 分鐘準時發一班車。乘坐的市民少是事實,但基本每趟車的上座率能達到八成,大部分乘客是前來觀光的游客,也有少部分利用有軌電車換乘地鐵的市民。”
雖然有軌電車規劃原本可享“一路綠燈”的待遇,從奧體東站到河西南部只需20 分鐘左右。但事實情況中,軌道與正常的交通路面存在交叉路段,電車常常因為要避讓車輛而減速甚至停車。小編乘坐的那趟電車在河西中部行駛時,由于路上車輛較多,從奧體東站至元通站就花費了 8 分多鐘,而行駛完全程才耗時大概 30 分鐘。因為是周六,車上孩子特別多,其中的一名家長稱,“有軌電車一路的風景很好,在草上走的車對孩子來說特別神奇,帶他來體驗一下挺好的。”
有軌電車相比地鐵,價格便宜,也沒有地鐵那么擁擠;相比公交,車廂內環境更好,舒適度更高。如果能夠再提速、再縮短發車間隔、再多做一些改善,相信會得到更多市民的青睞。
南京電車史
電車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亦稱路面電車或簡稱電車,屬輕鐵的一種以電力推動的列車。事實上,1960 年南京就開通了首條電力公交線路,從新街口到山西路,配車 16 輛,后來延伸至中山碼頭,被命名為 34 號線路。隨后,南京又相繼開通了 31 、 32 、 33 、 35 等多條電車線路。
這些被市民稱為“辮子車”的無軌電力公交車,存在技術落后,線網陳舊,沿路架設電力線,影響城市景觀,再加上故障多,易發生 “掉辮子”故障,堵塞交通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了電車遭到淘汰的一部分原因。同時,隨著城市發展,車輛增多,南京開始興建立交橋,1996 年南京運行 36 年的 120 多輛“辮子車”停運,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電車再度重返南京,“無軌”變“有軌”,還剪掉了“辮子”。據了解,新建有軌電車避免了老式無軌電車的缺陷,采用的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辮子”藏在車頂,電車每次停靠站臺時,隱藏的“辮子”( 受電弓 ) 會從車頂升起,自動 “搭上”站臺的充電接觸網。完成一次超級電容的充電,只需要短短 90 秒鐘。車輛啟動時“辮子”同步收回,其充電電量足以保證行駛到下一站。如果遇上堵車等特殊情況,存儲的電量也足以支撐車輛跑完一個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