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建民:第二部分、基礎理論與治法
   編者按:《李建民教授方藥真傳》(2017年版)系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李建民教授微信群學習中醫臨證的言論、讀書筆記、講課實錄,由“背經典答疑群”學員收集整理,僅供專業人士分享。 如有不妥,請第一時間知會365編輯進行修改或刪除。謝謝?。?65醫學網 編輯部)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李中梓解“乙癸同源,腎肝同治”。古稱“乙癸同源,腎肝同治”,其說維何?蓋火分君相。君火者居乎上而主靜,相火者處手下而主動。君火惟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腎與肝。腎應北方壬癸,于卦為坎,于象為龍,龍潛海底,龍起而火隨之。肝應東方甲乙,于卦為震,于象為雷,雷藏澤中,雷起而火隨之。澤也海也,莫非水也,莫非下也,故曰:乙癸同源。東方之木,無虛不可補,補腎即所以補肝;北方之水,無實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腎。至乎春升,龍不現則雷無聲;及其秋降,雷未收則龍不藏。但使龍歸海底,必無迅發之雷;但使雷藏澤中,必無飛騰之龍。故曰:腎肝同治?!荒炯葻o虛,又言補肝者,肝氣不可犯,肝血自當養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屬也,壯水之源,木賴以榮。水既無實,又言瀉腎者,腎陰不可虧,而腎氣不可亢也。氣有余者伐之,木之屬也,伐木之干,水賴以安。夫一補一瀉,氣血攸分;即瀉即補,水木同腑??傊?,相火易上,身中所苦,瀉木所以降氣,補水所以制火。氣即火,火即氣,同物而異名也。故知“氣有余便是火”者,愈知“乙癸同源”之說矣。(《醫宗必讀》)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讀書筆記摘錄于張文選教授葉天士用經方:苦寒泄厥陰,辛熱通陽明,是葉桂用半夏瀉心湯的秘訣和心法。他對《傷寒論》半夏瀉心湯證的“寒”與“熱”的來源有了創新性的解釋:即“熱”,來源于肝;“寒”,來源于胃。所謂寒熱錯雜,是肝熱與胃寒錯雜。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慢性病中醫診治思維思考:辨識浮陽,浮陽一侯首見傷寒論之干姜附子湯、通脈四逆湯證。中醫學認為陽氣式微,虛陽浮越,或為煩躁不得眠,或格陽、戴陽,或破汗大出。干姜附子湯證之“晝夜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和通脈四逆湯證之“其人面色赤”,皆屬此類。而浮陽輕癥,潛陽丹加牛膝引火歸元,臨證也佳。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忽然大泄,漸而身大熱者,此屬陽脫之候。大熱者,陽竭于上;大泄者,陰脫于下。急宜溫中收納為主。切不可一見身熱,便云外感,一見大泄,便云傷食。若用解表、消導、利水,其禍立至?!夺t法圓通卷三》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陰消陽長則壯,陰長陽消則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內傷驚悸之證,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傷寒少陽有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可見諸經雖皆有腫脹,無不由于脾、肺、腎者。蓋脾土主營運,肺金主氣化,腎水主五液,凡五氣所化之液,悉屬于腎;五液所行之氣,悉屬于肺;轉輸二臟,以制水生金者,悉屬于脾,故腫脹不外此三經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張介賓指出:陽虛者亦能發熱,此以元陽敗竭,火不歸原也。陽虛浮火表現:一是下焦陰寒太盛,虛憊之陽氣被格拒于外而表現為內寒外熱之象,張介賓稱其為“格陽之火”;二是虛陽被格拒于上,浮越于頭面咽喉,表現為下寒上熱之象,稱其為“無根之火”;三是虛陽離其本位所致,張介賓稱其為“失位之火”。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痰生于脾胃,宜實脾燥濕為主,又曰痰隨氣而升,宜順氣為先,分導次之。蓋氣升屬火,故順氣在于降火。熱痰則清之,濕痰則燥之,風痰則散之,郁痰則開之,頑痰則軟之,食積痰則消之。而治痰之妙法在于補脾之氣,中氣以運化水濕而不聚。中氣虛者,若攻之太重,則胃氣虛而痰愈甚矣,用者詳之辯之而用之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濕氣在內,與脾相搏,發為中滿;胃寒相將,變為泄瀉。中滿宜白術茯苓厚樸湯;泄瀉宜理中湯;若上干肺,發為肺寒,宜小青龍湯;下移腎,發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發為黃腫,宜麻黃茯苓湯;若流于經絡,與熱氣相乘,則發癰膿;脾胃素寒,與濕久留,發為水飲,與燥相搏,發為痰飲,治屬飲家。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心中有方,看病不慌,心中有藥,看病有效,中醫沒有那么難學,但學精需要下功夫!中醫不傳之秘在于辨識疾病的準確性。并非一個化驗指標如蛋白尿、血肌酐高、尿中有紅細胞就可以對應一個方劑或一個中藥處方,或腎結石對應就是排石湯都是錯誤認識。即使一個咳嗽辨識就會有很多病機,開方不同。中醫辨治是疾病的病因、病機、病位、病性綜合分析,最后選出方,加減用藥。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清代醫家魏荔彤:“濕為無往著之邪,必依附于物而后行,外患之濕,非附于風寒,不能中于表;內蘊之濕,非附于寒熱,不能肆于里”。經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夫短氣有微飲,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也主之。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升降氣機,調理脾胃,溫通升降為治療濕邪之關鍵,臨證可知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讀書筆記中醫臨證思維仲景治水之思考:越婢湯主風水在表,惡風加附子,風水重加白術,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濕熱在里,也可解在表之水屬于濕熱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一身肌表之水,風水泛濫而偏于水濕、寒濕之性。水濕泛濫,水氣凌心,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必有心腎陽虛之侯,仲景用法,當識別辨之,臨證方可用之不誤。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內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然化氣之道,莫妙于升降。天地以升而降化萬物,奈何而昧于人乎?故用荊芥之輕清者以升其陽。用大黃之重濁者以降其陰。清陽既出上竅,則濁陰自歸下竅,而小便隨泄矣。方名倒換者,小便不通,倍用荊芥。大便不通,倍用大黃。顛倒而用,故曰倒換。方出自劉完素《宣明方論》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二至丸:冬青子(即女貞實。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陰干,蜜酒拌蒸,過一宿,粗皮擦去,曬干為末) 旱蓮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搗汁熬膏,和前藥為丸),臨臥酒服。一方加桑椹子為丸,或熬膏和入。尚嫌二至丸力量淺薄,加入天冬、地黃、人參,以三才合二至始為得力,再加牛膝車前子治療腎虛腳后跟痛,腳后跟痛一般來說腎陰虧虛多見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教你認“時辰”】子時:23點 -凌晨1點。丑時:1點 -凌晨3點。寅時:3點 -凌晨5點。卯時:5點 -早晨7點。辰時:7點 -上午9點。 巳時:9點 -中午11點。午時:11點 -下午13點。未時:13點 -下午15點。申時:15點 -下午17點。酉時:17點 -下午19點。戌時:19點 -晚上21點。亥時:21點 -晚上23點 。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6、脾腎合治當審其所急而圖之,如食少怠倦、大便或溏或秘、肌肉消瘦等癥,治脾為急,以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補養脾胃即所以輸精及腎也。如形傷骨痿、面色黯黑、骨蒸炊熱、腰痛氣喘,或畏寒多夢、腹痛遺精等癥,治腎為急。腎陰虛者,以六味丸補坎中真水;腎陽虛者,八味丸補坎中真火而通離火。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7、女性更需要補腎陽]40∽50歲的女性, 腎陽虛者更多,這是因為此年齡段的女性體質更弱,勞累熬夜后,體力難恢復,更易出現夜尿頻多,特別是畏寒肢冷,手腳冰涼。調補腎陽虛能提高女性體質,全面改善、恢復女性腎虛癥狀。艾灸命門穴5∽l0分鐘,拍打八髎穴,按揉胸鎖乳突肌與枕骨交結處。拔天突穴,這樣大氣周流,身體會輕松暢快。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8、王致青鹺尹令正,患痰喘,胡某進補腎納氣,及二陳(湯)、三子(養親湯)諸方,證瀕于危。顧升庵參軍令延孟英診之∶脈沉而澀,體冷自汗,宛似虛脫之證,惟二便不通,脘悶苔膩,是痰熱為補藥所遏,一身之氣機窒痹而不行也。予∶蔞 薤 旋 赭 杏 貝 梔菀 兜鈴 海 竹瀝等以開降,復杯即減,再服而安。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9、《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句中的“養”字,歷代醫家認識不一??肌妒涀⑹琛分小懊献幼⑹琛けM心章句下”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趙氏注:“養,治也”。結合親身臨床體會,“養”字應從“治”字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0、李建民教授臨證感悟:一同學熟人五十二,月經延遲二周,乳房胸腹脹滿不適,煩躁易怒,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右脈沉細,左脈弦滑,中醫辨識:肝郁血瘀,沖任不和,正氣天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益母草、川牛膝,一劑乳房胸腹脹滿不適,煩躁易怒癥狀消失,二劑月經來臨。行醫三十年終見效如桴鼓之中醫臨證實效,我終于開悟中醫入門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1、診家之要四般脈,浮沉遲數為之則。浮沉輕重指端詳,遲數息中分緩急。浮而無力即為虛,浮而有力便為洪。脈沉而無力是弱,微沉有力是為實。遲而有力滑脈居,遲而無力緩與澀。數而有力為緊弦,數而無力為芤脈。浮遲即是表間虛,沉遲即是里冷極。浮數原來表熱真,沉數原來里熱炎。此言不出古人書,是我傳心之秘識。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2、中醫思維看汗出:汗出一證,病機多樣,陽虛表不固宜補肺氣,然撫陽而不愈者,加收斂其表而治之。心陽虛自汗當安神,安神不愈者,血虛而汗無退藏也,當補血而治之。汗出于脾,為濕氣勝也,當補脾而固其汗液,然補脾不愈者,為胃熱傷陰,當滋陰潤燥,以清其熱。汗出于腎,陽加陰者,當清其虛熱之證明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3、領悟中醫:行醫三十多年才領悟中醫經典的的博大精深,文化底蘊的深厚,最近研讀傷寒論在讀黃元御的傷寒懸解和王肯堂的傷寒證治準繩,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深深去領悟中醫的奧妙,中醫辨識重在識證,識證關鍵是疾病的屬性、定位、傳變、病機、共性病機,然后才是方劑選擇,用藥當識藥性,據傳變而加減。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4、柯韻伯云:“謹守病機,不必執方以治病?!薄ⅰ安粚徶倬按朔街骱蔚茸C,又不察仲景何證用何等藥,只在中風、傷寒二證中較量,青龍、白虎命名上敷衍,將仲景活方活法為死方死法矣”。李建民臨證體會謹守病機,才能左右逢源,觸類旁通,不必執方以治病,古方治今病,其理自明。明者明其道理,道理者為辨,辨者變化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5、近代名醫岳美中運用《傷寒論》方頗有心得,謂仲景《傷寒論》言證候不言病理,證候是客觀存在,至今已1500多年,證候不變;出方劑而不言藥性,由實踐而來,有是證用是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解決,萬古常新。吾學習體會,傷寒一書專為百病而論,其用偏溫,臨證應用,思考藥性功效,時方補差可合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6、男必十六而精始通,女必十四而經始至;及其衰也,男精竭于八八,女血凈于七七。凡精血既去而人猶賴以不死者,惟此氣耳。夫氣為陽,精血陰也,精血之來,既遲在氣后,精血之去,又早在氣先,可見精已無而氣猶在,此非陰常不足,陽常有余之明驗乎?以是知先賢之金石本非謬,而后學之輕妄何容易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7、形不足者補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養形補精以全神,故名天真。人參、黃芪、白術養其形也,當歸、羊肉、山藥補其精也,肉蓯蓉暖腎中之陽,引精氣以歸根,天門冬保肺之陰,致高原于清肅。嘗按古方溫燥藥中必復滋陰保肺,亦恐未得補陽之功,先傷肺經陰氣爾。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8、經方的味數甚少,以《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而言,1味藥的有15方,2味藥的有40方,3味藥的有45方,4味藥的有30方,5味藥有28方,合起來有160余方,而兩書去重復方有281首,可見5味藥以下的小方已經占總數的半數以上。時方也有小方,但大多數是大方,目前中醫處方用藥動輒12味以上,體現了這種特點。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9、頭暈:頭為諸陽之會,陽氣升不上來會暈,濁陰降不下去會暈,頭腦中血脈閉阻不通也會暈。升腦中陽氣,以升督脈、膀胱經為主,降腦中濁氣以降陽明胃腸為主。二便通調,濁陰能降,用葛根、丹參、川芎三味藥治療頭暈。葛根重用50克。 葛根升陽氣,還能夠緩解頸部經脈拘急,因為葛根是蔓藤,長得非常長,能通達人體十二經脈。色白入氣分,升陽氣。 丹參乃活血養血妙藥,還能清心安神,以其色赤入心故也。俗話說,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丹參一味藥,就把活血與養血兩方面照顧到了。 川芎既是引藥也是主藥,頭腦清陽不升引起的頭暈頭痛少不了川芎。古人稱川芎上行頭面,下行血脈,旁開郁結,這川芎的本事還是比較大的。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0、《內經》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非升降,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出入無以生長化收藏。”因為人體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全依賴于氣機的升降出入。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治法 調氣機:大氣一轉,其氣乃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1、口腔潰瘍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中醫稱為“口瘡”,對于口瘡的治療,大多認為是虛火上炎,建議病人服用“知柏地黃丸”,有效有不效,有些頑固性病例,反復長期發作,患者非常痛苦。其實在治療時,如果首先想到“脾開竅于口”,從脾的角度入手,清化脾之濕熱、積熱,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療效。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對于舌上生潰瘍,則以“心開竅于舌”作為依據,從心的角度入手,進行論治,就能起到很好效果。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如果口、舌均生瘡,則從心、脾兩臟入手。瀉黃散,封髓丹,滋腎通關丸,清胃散,沙參麥冬湯均可思考。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2、《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寫道:“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曰樸?!?如此簡單的養生之道,我們現代人有又多少人能做到呢?如果我們浮躁的的心靜了下來,將事物看淡了,物質層次的追求減少了,名利也看的不重,自然能夠樂其俗。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3、心陽不振的用藥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心陽不振的患者具有畏寒肢冷、胸悶胸痛、面色蒼白、食欲減退、抵抗力差、經常感冒的特點,可以選用的藥物有:桂枝、肉桂、附子、薤白、干姜等。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心陽不振的患者,心臟沒有火力,就好比冬天的太陽熱量不足,人體就格外怕冷,經常手腳發涼,背心發冷,除了吃藥外,通過食物保健也很有效。比如早上吃一碗肉桂粥。在稀飯中放上3g肉桂細粉(吃的時候加一些白糖調節口感),這樣手腳發涼和背心發冷的癥狀會得到很好的改善,一整天都會很暖和。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4、 肝氣郁結的病人,常常感到出氣有些費力,嚴重者會有心慌,甚至胸悶的癥狀,運用中藥柴胡,升發郁結的肝氣,就能立時緩解。有一次剛好柴胡沒貨了,病號為老熟人,我說你就用生麥芽泡水喝,病人說生麥芽不是消食、回奶用的嗎?也能治療胸悶,我費了很大勁才講明白這其中的作用機理,最后給她包了一兩生麥芽,第二天碰面就說,生麥芽提氣好,胸不悶了,這就是生麥芽具有升發作用的效果,那么還有沒有其他的藥物?患者是因為肝氣郁結,肝氣不疏所致的疾病,只要能夠疏理肝氣,升發肝氣的藥物都可以,比如薄荷也可以! (轉述)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5、無論是老年習慣性便秘,還是糖尿病、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竭的患者總有一種便秘臨證多法無效,昨天在房山區中醫院為一位糖尿病腎病患者會診,提供自己治療信息時述說了爛積丸,今天早上反復思考,這種便秘患者大便粘滯不爽、如大便貼入大腸或肛門部不下,并非氣虛一侯,實乃氣滯不暢所致,爛積丸主之。 方一爛積丸《醫門八法》卷二,處方二丑8兩,生大黃8兩,熟大黃8兩,青皮4兩,山楂4兩,三棱4兩,莪術4兩,萊菔子4兩。制法上為丸,紅面為衣。主治傷食食滯積聚,胸滿,痞悶,腹脹堅硬,嘈雜吐酸,蟲積腹痛,大便秘結,北京同仁堂生產爛積丸治療多年便秘有效,供臨證思考。 方二爛積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三棱48兩,莪術96兩,山楂144兩,檳榔48兩,橘皮144兩,黑牽牛240兩,青皮96兩,枳實144兩,大黃240兩。上為細末,冷開水為小丸,紅曲為衣(每16兩小丸上紅曲2兩)。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何廉臣云:四時猝然感冒者,為小傷寒也。葉氏云:當視其寒暄,或用辛溫,或用辛涼,要在適中。為照此立案開方,最為簡要,我儕可做立方程序,臨床醫典,不必趨異求新。李建民云:傷寒一理,自漢以來,各家之說幾百余家,為仲景著千古絕唱,后世百家爭鳴之象。然辨證論治之理古今未變,實乃證之未變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7、或曰:小便頻數、遺尿、不禁,有火有應,有分別乎?余曰:有溺尿時玉莖內疼痛,尿一點一滴而出,兼之色紅,乃是火癥;若高年人,或虛弱人,尿長而痛,其色清白,乃屬氣虛。溺孔開張,尿流而不知,名曰遺尿;不禁者,尿欲出而入禁止不溺,尿仍自出,此專指小便自病而言。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8、醫思維看便秘:便秘一癥,臨床常常見到各種年齡段,經過一年多整理,我發現便秘中醫治療效果非常好!大便干結如羊糞,非承氣湯可下之,越下日久便越難!唯滋陰為先,理氣佐之,少佐下之。益氣為先,宣肺佐治,理氣通之。養血為妙,滋陰佐治,少佐理氣。宣肺為先,少佐下之,養陰也加。諸法合用甚妙。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9、溫養筋骨 肝主筋,腎主骨。肝為罷極之本,腎為作強之官。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臨床上由肝腎精血虧虛而致筋骨失養較為人重視,而肝腎陽虛,筋骨失養,常為人忽視?!端貑?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對于肝腎虛寒、筋骨失養的下肢痹痛癥,祝味菊采用溫陽法治療。用藥以附子、巴戟、淫羊藿、桑寄生、當歸、黃芪溫腎暖肝助陽為主,佐以桂枝、川牛膝、獨活通利下肢經脈,祝味菊溫養筋骨法的組方用藥特色,有點象地黃飲子,但祝味菊此法偏于溫補肝腎陽氣,兼能通利經絡,而地黃飲子則肝腎陰陽并補,以補腎填精為主,兼以化痰開竅。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0、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此語出自葉天士《外感溫熱篇》:熱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此謂濕溫病過程中,濕熱留戀,氣化郁阻,既不能寒涼清熱,又不可過于苦燥化濕,故用分消宣化之法,通利小便,使三焦彌漫之濕,從膀胱以去,用之慢性腎臟病可思考其靈活。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1、轉錄蒲輔周之說:葉天士說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常用蘆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葉。通陽不在溫,是因為濕熱混在一起,熱在濕中,故與雜病不同,不能用溫藥如桂枝、肉桂、大茴香去通陽,小便利,則濕去熱孤。利小便的藥味淡,所以我把它概括為“淡以通陽”四個字。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2、咳嗽者肺氣之不清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潔古曰;"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人灾^有痰而有聲,蓋因傷于肺氣動于脾濕"。丹溪謂咳嗽之因有風寒、有痰飲、有火郁、有勞嗽、有肺脹。戴元禮注曰:鼻塞聲重惡寒者,風寒也。嗽動便有痰聲,痰出嗽止者,痰飲也。有聲痰少面赤者,火郁也。盜汗出痰多作寒熱者,勞嗽也。動則喘滿,氣急息重者,肺脹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咳嗽之脈: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浮大者吉,沉小者危。風寒嗽用蘇沉九寶飲。痰飲嗽用導痰湯,甚者用小胃丹。火郁嗽用參蘇飲去人參加枯芩。勞嗽用知母茯苓湯,或用清離滋坎湯。久嗽不止用款冬花、紫菀、五味子、烏梅肉,等分為丸,噙化。肺脹嗽用清肺飲。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蘇沉九寶飲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紫)蘇沉九寶飲,麻(黃)(肉)桂薄荷陳(皮),杏仁甘(草)大腹皮,寒嗽效如神。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3、干咳無痰,或夜間加重,臨證所見或外感風熱,或久咳傷及肺胃之陰,或久病陰傷,肺氣也虛。而外感風熱之邪,傷及肺胃之陰最為常見,我常常選用小柴胡湯加麥門冬、蘆根、白茅根、車前草,或麥門冬湯合過敏煎。中醫辨識精確,常常5付解決長期反復發作性的刺激性干咳,久治無效患者。九仙散臨證辨識也可。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4、肝經濕熱證常循經下注而出現淋證、陰囊濕疹瘙癢、石淋之侯,臨證可見少腹下墜、腰膝酸軟墜漲、小便淋瀝不暢,鏡下常常見到紅細胞、白細胞,相當于現代醫學尿路感染、泌尿系結石、痛風、婦科感染、濕疹等,而此類患者常常需要清利濕熱、滋陰補益肝腎等多法聯用。四妙散、白茅根、車前草、生地榆常用。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5、臨證關注焦黑舌苔:欲辯此者,但察其形氣脈色,自有虛實可辯,而從補從清,反如冰炭矣。故凡以焦黑干澀者,尚有非實非火之證。再若青黑少神而潤滑不燥者,則無非水乘火位,虛寒證也。若認此為火,而苦寒一投,則余燼隨滅矣。故凡見此者,但當詳求脈證,以虛實為主,不可因其焦黑,而執言清火也。傷寒固爾,諸證亦然。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6、醫學新悟轉(轉):溫病透清補,寒病溫補散,雜病通補瀉,表病散清運,焦病升降化??春疅彡庩柋砝铮蒙瞪⒀a托消溫清。佐以五臟六腑經絡氣血痰濕淤血,輔以情志神心調暢,參五行生克,究天人相應。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7、今日分享【耳部】的經絡分布解剖示意圖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足少陰腎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2:手太陽小腸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足太陽膀胱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足少陽膽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手少陽三焦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足陽明胃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手陽明大腸經絡脈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這些經絡使耳部與腎,膀胱,胃,小腸,大腸,膽,三焦等臟腑之間相互聯系。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8、一個中藥處方的變化:1. 藥味加減,2. 劑量變化。三者都會影響一個處方的寒熱溫涼,而針對中醫辨識治療重在辨識患者的陰陽氣血寒熱虛實,做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其病乃愈的預期。中醫學的其病乃愈,按照中醫原意是指中醫癥狀緩解,中醫診斷疾病痊愈。嚴格的中醫學意義講治愈并非治愈的現代疾病,而是針對中醫病名。中醫辨識是辨識疾病的中醫屬性,而非摸脈診斷現代疾病。多年經驗和交流表明:不排除在某一個疾病上,個體中醫師能摸脈診斷某一個疾病,但是我還是建議作為現代中醫師學點現代醫學知識,入門現代醫學才能把中醫學做得更好。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49、《黃帝內經》:“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病先醫“心”。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0、注意臨證之時伴見癥,傷寒論第169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其背微惡寒,為陽明內熱壅盛,汗出肌疏所致,非少陰陰寒內盛、陽虛不固肌表之候。第 304 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當炙之,附子湯主之??谥泻蜑殛柼搩群P鍵伴見癥,內熱多口燥渴。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1、大論曰:“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今已口傷爛赤,考其原,咎在發汗,則更應下矣,此經文之可據以用承氣者一也。陽明病,有日晡所發潮熱之證,曹穎甫曰:口傷爛赤,胃熱也,大便燥結,腸熱也,手足陽明俱熱,不急瀉之,病何能去?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2、中醫臨證尤重大便,大便干結難解則內生濁邪,或濕熱相合?;蜓撽幪摚蚱⑽柑撊?、或脾腎氣虛,所以大便通暢多為濕濁之邪而下,內生之邪不生。伴見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多為胃腸有熱,當下之,承氣之類,瀉之則通,勿忘滋陰補血善后。濕熱相合多大便粘滯不通清利則愈,年老體弱重補益則通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3、劉玉寧教授語錄:太陽病證除太陽經腑證外,胸為太陽清曠之區,故也包括上焦病證。所以清.陳修園先生提出太陽汗法包括有五大方面“麻黃湯發皮膚之汗,桂枝湯發肌肉之汗,葛根湯發經絡之汗,小青龍發心下之汗,大青龍湯內擾胸中之陽氣而為汗“,我曾在90年代以“太陽病發汗五法“對太陽病汗法進行過探討,文章發在陜西中醫學院學報上,可能對理解仲景太陽病證治有點幫助。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4、現代中醫應注重現代版病之研究,古人論病多以癥狀命名,如水腫、咳嗽、喘證,實際上這些僅僅為現代疾病的一個臨床表現?,F代醫學引入中國幾百年對幾千年固有中醫學臨床思維形成沖擊很大。但古今之變,千變萬變不離其中,即證侯演變,幾千年未變,故而古方治療今病在辨識病機之變,選用經方時方當識其證而理自通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5、中藥煎服應該如何服用?傅延齡教授研究提示:傷寒雜病論總方269個方劑,具有明確服法、服用量的方劑共181個,而服用量分為十種:日一服、日二服、日三服、頓服、日五服、日六服、日十服、少少頻服、少少含咽、日夜連服。我們臨證開方多每日一劑,分兩服的煎服量法,需要深思思考,地道中醫學習不容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6、三陽經有陽癥,無陰癥;三陰經有陰癥,有虛癥。人多知之。三陰經陽癥,則有不知者。仲景深恐后人惑此,故詳注從陽經先發熱,后傳至三陰者,乃是傳經之熱病,名曰傷寒,此即《內經》所謂熱病之條;若初起不發熱,乃是直中陰經之寒病,名曰陰癥。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7、仲景以不發熱,神氣清,小便白,六脈遲,口中和,不消水,定為三陰寒癥,再無差誤也。例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湯輩,少陰病下利脈微,與白通湯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者,厥陰病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俱用四逆湯。凡此皆三陰寒癥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8、為何仲景制方為眾方之祖,中醫界遵為經方,實乃味少精煉、組方嚴謹、藥量集中,后世方多為經方變方,或遵其方而變化,味之加減,或遵其意而組方,萬世不離其中。內經云方之大小,為三、九、十三,十三以上為大方。觀其今人治病,方大味多,藥物干雜,不得其云,不得其治。而云圍而攻之,實乃圍而不攻。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59、重癥知中醫:大柴胡湯加金錢草、郁金、茅根、連翹、白花蛇舌草治療糖尿病合并急性膽囊炎老年患者82歲女性,唐山患者,特邀會診,癥見右脅肋部疼痛不適、不欲飲食、高熱汗出、神疲乏力、大便干三日一行、舌苔黃、舌質淡,膽囊腫大約11.6cm,服用一周后,熱退神清,飲食可進流食,二周后膽囊6.5cm出院,臨床痊愈。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0、朱丹溪云陰虛發熱癥難治。戴云∶凡脈數而無力者,便是陰虛也,四物湯加炒黃柏、黃芩、兼氣虛,加人參、黃 、黃芩、白術。四物湯加炒柏,是降火補陰之妙劑,甚者必加龜板吃酒人發熱,難治;不飲酒人因酒發熱者,亦難治。一男子年二十三歲,因酒發熱,用青黛、栝蔞仁,入姜汁,每日數匙入口中,三日而愈。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1、肝經濕熱證常循經下注而出現淋證、陰囊濕疹瘙癢、石淋之侯,臨證可見少腹下墜、腰膝酸軟墜漲、小便淋瀝不暢,鏡下常常見到紅細胞、白細胞,相當于現代醫學尿路感染、泌尿系結石、痛風、婦科感染、濕疹等,而此類患者常常需要清利濕熱、滋陰補益肝腎等多法聯用。四妙散、白茅根、車前草、生地榆常用。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2、張景岳曰∶喉痹一癥,有實火虛火之別,凡實火可清;虛火即水虧癥也,復有陰盛格陽者,即真寒癥也,皆不宜清。經云∶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腫。其義即此。喉痹所屬諸經──少陽、陽明、厥陰、少陰、厥陰、少陽為木火之藏,固多熱癥,陽明為水谷之海,胃氣直透咽喉,火為尤甚。察其情志郁怒而起者。多屬少陽厥陰;肥甘辛熱而致者,多屬陽明,此實火也。若少陰絡橫骨,終于會厭,系于舌本,陰火逆沖于上,多因喉痹。有實火者,自有火癥火脈。若因酒色過度,真陰虧損,此腎中虛火癥也,非壯水不可。又有火虛于下,而格陽于上,此無根之火,非溫補命門不可。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凡火浮于上,結于頭面、咽喉者,最宜清降,切不可升散。蓋火得升愈熾,非火郁宜發之義。經曰高者抑之,正此義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陰虛喉痹者,亦多內熱,口渴喉干,或唇紅頰赤,痰涎壅盛,然必尺脈無神,脈雖數而浮軟無力。但察過于酒色,或素稟陰虛,多倦少力,是水不制火?;鹕跽咦剃帲宋都??;鹞⒍悴粓?,小便不熱,六味地黃湯。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格陽喉痹,由火不歸原,上熱下寒。診其六脈微弱,全無滑大之意,且下體絕無火證,腹不喜冷,即其候也。此因色欲傷精,泄瀉傷腎所致,八味地黃湯。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陽虛喉痹,非喉痹因于陽虛,乃陽虛因于喉痹也。因喉痹而過于攻擊,致傷胃氣。凡中氣內虛,疼痛外逼,多致元陽飛越,脈浮而數,或弱而澀,聲如曳鋸。此肺胃垂絕之候,速宜挽回元氣,以獨參湯飲之。痰多者加竹瀝、姜汁。若再用寒涼,必致不救。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3、《素問·經脈別論》云:脾主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藥應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樓、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濕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4、晨讀:鄭欽安《醫理真傳·欽安用藥金針》指出:‘’無論一切上、中、下部諸病,不問男、婦、老、幼,但見舌青,滿口津液,脈息無神,其人安靜,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熱飲,二便自利者,即外現大熱、身疼、頭痛、目腫、口瘡,一切諸癥,一概不究,用藥專在這先天立極真種子上治之,百發百中。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5、臨證我們是否在丟失中醫的原味思維:1.氣機升降,僅僅會背升降散,而不知其它臟腑升降出入。2.治標不知標之來源,如水濕痰瘀,而不知與氣機升降、陽化氣陰成形之核心關鍵病機識別。3.藥物藥性:加減用藥不知藥性與病機病證相合。4.歸經:不知何藥歸何經,也不知道用藥引經歸臟腑,5.藥物本味功效差異如南北沙參,懷北牛膝。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6、《輔行訣》五臟病癥方組方的數術思想:小五臟補瀉病癥方的組方模式主要運用《難經·六十九難》:“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難經·七十五難》:“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彼纬齑笊段逍邢嗌嗫艘思伞罚骸皬娊鸬盟?,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泄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及五行相克的數術思想。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7、《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62首,經方為醫方之祖。細細學習仲景之義,仲景論證侯,不論其理,載方劑,未解方劑之君臣佐使之道,只記錄臨證之要素,條文互參,前后相照,才能明其意,理其法,用其方,為何?中醫醫家治病臨證辨識,各有千秋,各置其理,千年以來人變證不變古今治病理同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8、讀書《醫學妙諦》里的一個病例,青年女性,夜思難眠出現咳多痰少、失音、夜間感覺火升而喉舌微痛,遍請當地名醫,經疏散風熱、宣肺開音、滋陰肺胃等法無效,請何會診,曰本病需要上病下治,處方龜板八錢、生地黃黃柏各四錢、知母茯苓各二錢、羚羊丹皮澤瀉各一錢,藥不足十帖諸證已解,繼續調治而治愈。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69、《古方選注》論著:厚樸麻黃湯,大、小青龍之變方也??榷蠚庾髀?,脈浮者,是屬外邪鼓動下焦之水氣上逆,與桂枝、芍藥、甘草和營衛無涉。故加厚樸以降胃氣上逆,小麥以降心氣來乘,麻、杏、石膏仍從肺經泄熱存陰,細辛、半夏深入陰分,祛散水寒,干姜、五味攝太陽而監制其逆,一舉而泄熱下氣,散邪固本之功皆備,則肺經清肅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氣作聲有不寧謐者耶?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0、臨證有一種中醫證候叫水不上承癥見口干、唇干,究其本質實乃陽虛不能化氣、津液不能潤上。臨證細辨可見下肢冷以足冷為主,或見腰背寒涼、或見膝關節冷痛,常常伴有小便不利、或見大便出頭干后稀薄,或見胃中冷痛,必見舌體胖大、有齒痕、口中和之侯,多選用栝樓瞿麥丸加減,常加車前子、桂枝、烏藥。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1、現代醫學是來豐富我們中醫大夫的臨床思維,很多傳統中醫師認為:應用西藥治病、應用現代醫學化驗、超聲、CT、核磁等等技術手段診斷疾病,就是把中醫學引向西醫化,實際上作為臨床醫師真的不是這樣,純中醫思維很難回答:高尿酸血癥患者不看血尿酸值如何知道?降低多少才能降低高尿酸帶來的臨床風險?如何通過中藥降低血尿酸達標達到減少各種臨床終點事件我們中醫學面臨嚴峻挑戰?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2、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何?曰臟也,腑也,陰陽也,虛實也,表里也,寒熱也。得其本,則宜涼,宜溫,宜功,宜補,用藥庶無差誤,倘不得其本,則失之毫厘,謬之千里,可不慎諸。---高秉鈞..清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3、立秋干咳治療之悟:立秋之后,猶是夏天余氣,熱中有濕,所以草木猶青,一交秋分,燥金司令,所起之風,全是一團燥烈之氣,干而不潤,是以無草不黃,無木不凋,人身應之,燥病生焉。凡有身熱咳嗽內煩口干一切百病,無不起于干燥,治當養血生津,柴胡芍藥湯而治之:柴胡 黃芩 花粉 甘草 白芍 麥冬 知母,治夏秋干咳之疾。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4、皮膚過敏患者需要堅持服用中藥,二周前一位青年女性,右側面部過敏,局部紅腫,瘙癢難忍,大便三日一行,出頭干,舌質淡尖紅,中醫辨識陰血虧虛,外感風熱毒邪,祝諶予教授過敏煎加減,處方銀柴胡15烏梅20五味子12荊防各9蟬蛻15生地黃40地膚子20白鮮皮30蘆根20當歸20生石膏15,五付解決,停藥復發,堅決要求多開幾副中藥調理。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5、凡痰之為患,為喘為咳,為嘔為利,為眩為暈,心嘈雜怔忡驚悸,為寒熱痛腫,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又嚴氏云∶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決無痰飲之患。古方,治痰飲用汗吐下溫之法。愚見不若以順氣為先,清若咯唾日久,濕熱所郁,上下凝結,皆無清白者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6、劉渡舟老指出,抓主證須知常達變。方證有其常,亦有其變,故臨床運用時必須要善于知常達變。例如大青龍湯證,38條申言其為“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39條則謂其為“傷寒,脈浮緩,身不痛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這里就是一言其常,一言其變。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7、《得配本草》:世人動云生地妨胃,其能開胃,人實不曉,惟胃中陽氣不足者,服之則胃氣不運而飲食減,若胃陰虛,而胃土干燥,致胃氣不運者,生地滋其陰,以清其火,而胃氣從此運行,飲食自然漸進。至時行熱癥,生地尤為切要,陰汁上充,則汗涌于肌表而經邪解;陰血下潤,則穢泄于二便而腑邪出,故火邪溢于陽明經,沖生地汁于白虎湯中,戰汗而頓解;邪熱入于陽明腑,沖生地汁于陷胸湯中,便通而自退;更有火生痰,痰生火,交結于中,和生地汁于竹油、姜汁中則譫語直視等癥即除。如無生地,可用干地黃,滾水浸透,絞汁沖服,防其泥滯,加枳殼或川貝疏之。且氣道通,邪氣外達,而病自霍然。近人多以生地為補劑,又疑妨胃,畏不敢用,即用之,亦一、二錢而止,五、六錢而止。入諸藥同煎,半成熟地,使邪滯于內而莫出,泥于膈而胃閉,遂視此為害人之品,禁不入方,致令胃陰枯涸,多有不可救藥者,亦由用之不善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8、濕熱頭痛的臨床表現頭痛沉重或昏悶不爽,或頭痛連項,或頸項拘緊,或見胸悶脘痞,口苦口干,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臨床特征:①頭痛沉重或昏悶不爽,或見頸項拘緊不適;②病程長,發展緩慢,反復發作;③口苦口干,或大便不爽或溏垢;④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濡數,或滑數。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79、《景岳全書》三陽陰證辯(二十)足太陽膀胱經病,凡發熱頭痛,腰脊強,肩背痛,脈浮緊者,是皆太陽證也。若肩背畏寒,惡心欲嘔,或眼目無神,不欲見人,喜暗畏明,眼眶酸澀,或喜向壁臥,或戴眼上視,或頭傾身痛,甚或顏色清白,隱見青黑,或丹田無力,息短聲微,氣促而喘,或咽中閉塞,或角弓發痙,或小水清白,或失小便,或小便短赤而內不喜冷,凡脈見浮空無力,或沉緊細弱者,皆太陽合少陰之陰證也。足陽明胃經之病,凡發熱,頭目痛,不得眠,脈長而數者,本皆陽明證也。若面鼻惡寒,面色清白,或鼻尖冷,口氣不熱,或唇口青白微黑,或氣短聲微,鼻息不長,懶于言語,或戴陽面赤,昏沉困倦多眠,或煩躁,面赤身熱,虛狂假斑,脈反微細無力,或身雖發熱,反欲得衣,或口渴不欲飲水,并水漿不入,或惡寒寒栗,惡心嘔逆,或肉 心悸,或動氣見于胸腹,或四肢無力,身重懶于舉動,或手足自冷,或肌肉之間以手按之,殊無大熱,或大便不實,自利腹痛,凡脈見浮長無力,或短細結促者,皆陽明合太陰之陰證也。足少陽膽經之病,凡發熱,頭耳牽痛,脅肋痛,往來寒熱,脈見弦數者,本皆少陽證也。若身雖微熱,而時作時止,時多畏寒,或耳聾,或頭運,或眼目羞澀,或多驚怯恐畏,或嘔苦吐酸,或惡心喜暖,或爪青筋急囊縮,或厥逆下痢,腸鳴小腹痛,凡脈見弦數無力,而沉細微弱者,皆少陽合厥陰之陰證也。以上乃三陽經之陰證。陰證者,即陽虛之證也,皆大忌寒涼克伐之藥,妄用即死。余恐將來復有如李子建之流者,故特揭而出之,用為提醒后人之鑒云。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0、上半身汗出中醫臨證用方,東垣之升陽湯,錫純之升陷湯,兩方之意可參可選。東垣之升陽湯在于辨識中焦之虛、氣虛下陷多見大便稀薄,次數增多。若稀溏腹痛當補脾腎之陽。錫純之升陷湯實乃上焦之氣虛、胸中無陽之侯,兩方關鍵在于上中二焦位置之變,而胸中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乃補中焦助上焦之理明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1、故陽虛之治,雖有填精、益氣、補火之各別,而以急救中氣為最先。有形之精血,不能速生;無形之真氣,所宜急固。此益氣之所以切于填精也。回衰甚之火者,有相激之危;續清純之氣者,有沖和之美。此益氣之所以妙于益火也。夫氣之重于精與火也如此,而脾氣又為諸火之原,安得不以脾為統哉?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2、陳修園:消水圣愈湯治水第一方,然必兩手脈浮而遲,足趺陽脈浮而數,診法絲毫不錯,一服即驗,五服全愈。否則不可輕用此秘方也。大道無私,方不宜秘,然黃帝有蘭臺之藏,長桑有一恐輕試之誤,一恐泄天地之機也,余出此方,以俟一隅之反,非謂一方可以。消水圣愈湯為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知母。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3、夫補者所以補中,何以亦能散表?蓋陽虛者,即氣虛也,氣虛于中,安能達表,非補其氣,肌能解乎?凡脈之微弱無力,或兩寸短小而多寒者,即其證也,此陽虛傷寒也。陰虛者,即血虛也,血虛于里,安能化液,非補其精,汗能生乎?凡脈之浮芤不實,或兩尺無根而多熱者,即其證也,此陰虛傷寒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4、骨蒸釋義:《外臺秘要》卷十三:“骨髓中熱,稱為骨蒸?!薄吨T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腎,且起體涼,日晚即熱,煩躁,寢不能安,食無味,小便赤黃,忽忽煩亂,細喘無力,腰疼,兩足逆冷,手心常熱。?!?。由陰虛內熱所致,治宜養陰清熱,用秦艽鱉甲散、柴前梅連散等方。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5、今天開始重新再讀李東垣《脾胃論》,東垣一書重中焦脾胃之氣,以中氣升降、中氣為先天之源、升清降濁、風能勝濕、濁濕相化為組方內涵,以甘溫除熱、升陽除濕、升陽降火等為主線,組方61首,值得稱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6、薛 頭風痛偏于右,發則連及牙齦,甚則嘔吐痰涎。肝風襲于脾胃,寒痰流入經絡。溫補泄化為法。竹節 白附子 黃芪 羌活 刺蒺藜 半夏 吳萸 制僵蠶 鉤鉤。淵按:頭痛牙痛,屬熱者多,而亦有寒痰流絡用溫散者。李建民教授述評:本法可用于三叉神經痛或血管性頭痛中醫辨識屬于脾腎氣虛、涉及陽虛致痰凝之侯。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7、前一段我的老朋友、我國著名傷寒學者北京中醫藥大學陳明教授簽名送給我的《傷寒論》講堂實錄,下冊我讀完了,先從傷寒論的少陽篇開始讀,讀完后面五經病變,最后閱讀太陽病篇,太陽病是傷寒論中最大的篇幅,條文多,篇幅大,變證多,涉及需要經方理解,所以我先倒學倒讀,力圖再次領悟仲景本義。陳明教授的傷寒論課講的好??!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8、太陰厥陰,皆以里證為提綱。太陰為陰中之陰而主寒,故不渴;厥陰為陰中之陽而主熱,故消渴也。太陰主濕土,土病則氣陷下,濕邪入胃,故腹痛自利;厥陰主相火,火病則氣上逆,火邪入心,故心中疼熱也。太陰腹滿而吐,食不下;厥陰饑不欲食,食即吐蛔。同是食不下,太陰則滿,厥陰則饑;同是一吐,太陰則吐食,厥陰則吐蛔。此又屬土、屬木之別也。太陰為開,本自利,而下之則開拆。胸下痞硬者,開拆反闔也。厥陰為闔,氣上逆,而下之則闔拆。利不止者,闔拆反開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89、腰椎間盤突出產生的臨床癥狀最主要的是神經受損,累及腰骶神經叢,牽扯的神經有:股神經、閉孔神經、坐骨神經,所產生的癥狀都是以上神經支配區的運動及感覺障礙。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股神經來自腰2-腰4脊神經,是腰叢各支神經中最粗的,在髂凹內行走于腰大肌與髂腰肌之間,發出肌支分布于腰大肌和髂腰肌,通過腹股溝韌帶到大腿后,立即分為3支,并支配其分配區的肌肉及皮膚。①股四頭肌肌支。②隱神經,分布于臏下方,小腸前內側面至足的內側緣。②前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當腰3-4椎間盤突出時即可損傷股神經,表現腹股溝和大腿前面的疼痛不適或感覺異常。閉孔神經來自腰2-腰4脊神經,自腰大肌走出即降入小骨盆內,經閉孔內膜管出骨盆,分為兩終支,①前支:自閉孔外肌之前出骨盆行于恥骨肌、長收肌之后和短收肌之前,末梢為皮支,分本于大腿內側面的皮膚,有時過膝到小腿內側。②后支:行于短收肌與大收肌之間。閉孔神經支配閉孔外肌、恥骨肌、內收肌及股薄肌,并分布到髖關節。當突出侵害到閉孔神經時可表現為臀部深層等部位的疼痛或麻木。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0、劉渡舟教授曾經解釋曰:因虛人感冒之病因病機,與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機理無二致,此皆不任發汗,故可用小柴胡湯統治之。方中參草棗補益中焦脾土,令谷氣充沛,以為勝邪之本,合柴芩夏姜,從少陽之樞,以達太陽之氣,逐在外之邪,此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1、張元素云:識其病之標本臟腑,寒熱虛實,微甚緩急,而用其藥之氣味,隨其證而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輕重緩急,大小反正逆從之制也。主病者為君,佐君者為臣,應臣者為使,此隨病之所宜,而又贊成方而用之。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耦之制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2、有一種疾病病機叫“樞機不利”,張仲景用小柴胡湯、四逆散、大柴胡湯三方調整機體樞機不利,其中小柴胡湯調理少陽樞機不利、四逆散調整少陰樞機不利、大柴胡湯調理六經樞機不利,從其方證分析和藥物配伍之力可見一斑。大家學習中醫值得思考。柴胡桂枝湯是否調理少陽合并太陽樞機不利值得反思。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3、李東垣云: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對于太陰脾虛生濕生痰之侯的眩暈、黑目、旋轉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天麻、半夏絕對是一對最佳對藥。而臨床辨識必須苔白膩厚、舌苔滑潤、舌質淡為辨識要素,中醫核心病機識別為脾虛濕盛有痰為關鍵,臨證方可應用獲取奇效。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4、外濕寒熱身腫痛,羌活防通加有力。內濕胸滿兼嘔吐,喘脹腹膨用枳實。川連山楂炒菔子,溺閉車前木通益。濕熱發黃仗茵陳,山梔車前兼滑石。丹溪云濕得燥收,蒼術為先不可卻。濕從風散獨羌須,濕久生熱連梔吃。麻黃可用不宜多,汗甚變端恐莫測。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5、唐容川治外感咳嗽,遷延不愈者,推重小柴胡湯,何以故耶?因此等久咳,其病機多為外寒內熱,肺胃證候特別明顯:“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素問·咳論》)。是以治療三焦咳者,尤當于肺胃上求治法。唐氏深悉此中真趣,宣稱“茲有一方,可以統治肺胃者,則莫如小柴胡湯。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6、以一日計之,清晨嗽為氣動宿痰,二陳湯加貝母、枳殼、桑白皮、枇杷葉、橘紅。上午嗽屬胃火,石膏、川斛之屬。午后嗽屬陰虛,四物、六味等湯。黃昏嗽屬火浮于肺,當斂而降之,五味子、五倍子之屬。夜半嗽為陽火升動,宜滋陰潛陽。六味丸加牡蠣、淡菜之屬。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7、凡去濕之品,每傷于燥,白術氣味濃郁,汁漿淳厚,既養胃氣,亦補脾氣,最生津液,而止燥渴。仲景用之于桂枝、麻黃之內,汗去而津液不傷,至妙之法也。白術所以培土而制水也,然白術一味性頗壅滯,輔疏利之品。肺胃不開加生姜、半夏以驅濁,肝脾不達,加砂仁、桂枝、枳實以宣郁,令其旋補而旋行無弊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8、唐容川治外感咳嗽,遷延不愈者,推重小柴胡湯,何以故耶?蓋因此等久咳,其病機多為外寒內熱,肺胃證候特別明顯:“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素問·咳論》)。是以治療三焦咳者,尤當于肺胃上求治法。唐氏深悉此中真趣,宣稱“茲有一方,可以統治肺胃者,則莫如小柴胡湯……蓋因小柴胡湯能通水津,散郁火,升清降濁,左宜右有,加減合法,則曲盡其妙”(《血證論》)。小柴胡湯作為治療久咳不愈之通劑。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99、解讀中藥升降浮沉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升降浮沉,就是藥物作用于人體的四種趨向。它們的意義如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ㄒ唬┥壕褪巧仙?、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勢下陷的藥物,都有升的作用。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ǘ┙担壕褪窍陆怠⒔的娴囊馑迹苤尾萆夏娴乃幬铮加薪档淖饔?。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三)?。壕褪禽p浮、上行發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藥物,都有浮的作用。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ㄋ模┏粒壕褪侵爻?、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藥物,都有沉的作用。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歸納來說,凡升浮的藥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陽、發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藥物,藥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藥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熱、瀉下、利水、收斂、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藥物,藥性都是沉降的。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0、中醫處理急癥才能更好體會證之變化,證是疾病表現某一個階段的體現,病是全過程,正如黃河一樣,疾病是黃河起源到入海的全部,證是壺口瀑布,四季美景不一樣,癥狀是黃河里的一朵浪花或者石頭子。糖尿病患者女76歲,現住院患者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性支氣管哮喘入院,入院給予定喘湯加滋陰藥加減治療清肺熱滋養肺陰,急性哮喘緩解后仍留氣喘,改小青龍湯合二仙湯二副哮喘緩解更加明顯。短暫住院一周余,十天之內用定喘湯清肺熱和一周后小青龍湯合二仙湯加減,中醫學證侯標實與本虛變化顯著,可以領悟。中醫臨證思維變化需要跟上患者疾病變化復雜多變病機演變,患者雖然是慢性疾病,但是在急性感染、應激情況下舌苔舌質變化非???,上述舉例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誘發酮癥酸中毒、支氣管哮喘,中醫看到舌質尖紅、舌苔稍膩而干、咳嗽氣喘不能平臥、痰黃而粘難以咳出,急以補液消酮治療同時,給予清肺熱養肺陰之品的定喘湯加減治療,解決部分癥狀后看到舌質尖紅消失、苔稍膩消失,變成舌質淡、苔滑潤,改成小青龍湯合二仙湯加減,體現咳嗽、喘證相關病機變化明確迅速,十幾天驗證實證在肺,虛喘在腎的中醫學論斷。臨床中醫辨識關鍵在于辨證準確,用藥才能準確,中醫臨床實效才能快而患者獲益!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1、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勞汝靜,乃可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2、中醫開方加減當知藥性,如枳殼與枳實,兩味同處一根,功效理氣而去郁滯,功效相似,然枳殼一味,其用殼,輕體之品,其氣清揚而走胸肺,故理氣消痰常用,而枳實一味,用其果實,其味口重,用藥之性多走胃腸,故胃腸有痰濕、水飲、便結之氣凝滯,常選枳實,臨證枳實與白術、枳實與白芍相配伍之理明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3、《景岳全書》曰:“治遺精之法,凡心火甚者,當清心降火;相火盛者,當壯水滋陰;氣陷者,當升舉;滑泄者,當固澀;濕熱相乘者,當分利;虛寒冷利者,當溫補下元;元陽不足、精氣兩虛者,當專培根本?!?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4、張景岳重元陽故偏溫補,重形質故擅滋膩。代表藥物:人參,熟地。他認為形質好壞是人體精血盛衰的重要表現,因此,張氏治形時十分重視填補精血。他說:“凡欲治病,必以形體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為先,此實醫家之大門路也?!币虼?,不論外感、內傷各種疾 病,凡有虛證,對補陰之法十分器重。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5、《本草求真》:“芡實如何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如何固腎,以其味澀之故。惟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泄瀉腹痛可治;惟其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陰,本有過于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于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于脾腎而不及于肺?!?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6、不管您是經方家還是時方家,臨證用方加減不能超過六味中藥為原則,加減太多或藥性變化太大都會改變方劑的屬性。例如清氣化痰丸為二陳湯去甘草加膽南星、枳實、瓜蔞、杏仁、黃芩組成,把二陳湯祛痰濕之屬性變成了清化熱痰為主,清氣化痰丸緊扣痰熱在肺的病機,以痰黃粘難咳、苔黃膩、舌質紅為辨識要素。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7、唐容川說:仲景凡以某方為主者,皆有加減出入,世謂經方不可加減,皆讀書未化之故,須知仲景也常用加減之方,明明示人加減之法,要在會通其理,然后可議加減。李建民教授云:古方治今病,證侯相同即可用之,證候變化,方也隨加減,中醫活用之法。若謹守一方執之,不懂規矩,不知變化,中醫未入門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8、《傷寒論》357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吐膿血,瀉利不止,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組方:麻黃二兩半、升麻一兩一分、當歸一兩一分、知母、黃芩、葳蕤各十八銖,石膏、白術、干姜、芍藥、天門冬、桂枝、茯苓、甘草各六銖。本方肺熱腸寒為核心病機。麻黃升麻湯十四味中藥歷來備受爭議的經方。分析病機為肺熱腸寒,以臨證釋義本方,可以見到慢性病肺部感染出現腹瀉患者,用對效果奇佳。正如《古方選注》所云:方中升散、寒潤、收斂、滲泄諸法具備,推其所重,在陰中升陽。本方解肺熱、養肺陰與補益脾胃之藥白術、茯苓、干姜、桂枝等合用為其關鍵組成。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09、認識便秘問題:一般認為正常人由攝入食物,經消化與吸收到形成糞便排出體外約需要24-48小時,若超過48小時即可視為便秘。但隨食物成分不同,各人的飲食及排便習慣不同,間隔時間可有很大差異。一般每日一次,起床后或早飯后排便。有人習慣于2-3天排便一次,有人4-5天甚至更長時間排便一次,卻不感覺排便困難,排便后有舒適與愉快的感覺。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數多少來確定便秘,應按各人的排便習慣來確定。只要排出通暢,無痛苦,就不能算是便秘。便秘是指排便不順利的狀態,包括糞便干燥排出不暢和糞便不干也難以排出兩種情況。當排便間隔延長,伴有大便干燥硬結,排出困難,排便后有便意不盡感或不適感,腹部脹滿,肛門墜脹、疼痛,食欲不振,頭昏乏力等痛苦癥狀時,才能稱為便秘。排便有上述痛苦癥狀,即使糞便不干,每日排便一次或數次,也應列為便秘。因此,現代便秘的概念是:便秘是多種問題的一個癥狀。一般表現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難,合并一些特殊癥狀,如長時間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盡感,甚至需用手法幫助排便,7天內排便少于2次或長期無便意等。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0、章次公論引火歸原:對于腎水虧于下,心火炎于上的失眠,有口干唇裂,頻欲飲水,但脈舌均無陽證征象的虛火上炎者,先生取陰即所以降火之意,以熟地、牛膝補腎陰,麥冬、五味子養心陰,腎水足則能上濟于心,心陰充則使虛火自斂。再參入附子引火歸原,以作反佐,服藥后效如桴鼓。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1、昨天上午查房專門為我科大夫結合患者臨證實際:分析浮陽辨識治療問題,以舌質舌苔定病機作為最后定性選方依據。選用:1)潛陽丹,2)四逆湯,3)益元湯,4)真武湯合生脈飲,為主體選方,用藥加減:1)葉天士手法甲類:鱉甲、龜板、生牡蠣等。2)張景岳手法下滲之法:用好茯苓、澤瀉之類,3)清法:丹皮、黃連、知母,4)李建民手法清利之法:蘆根、白茅根、車前子,5)李建民教授手法:梳理少陰氣機,合方四逆散。李建民教授臨證體驗:浮陽一證關鍵是中醫學辨識準確:舌體胖大,舌質淡暗,或邊紫暗、舌質紫暗,或中有直鉤如刀背印成,苔滑潤、水滑,脈沉細無力,尺部尤甚等為關鍵癥狀分析。具體臨證復雜以下肢水腫嚴重,或下肢發涼入冰之中,下肢涼不適感明確,腰以上如胸前出汗、或頭胸出汗、或失眠,或牙齦腫痛,或口舌生瘡等。治療關鍵以溫補為主,兼清為輔,或潛、或清,臨證靈活。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2、若論治肝,可有十法(轉):心為肝之子,實則瀉其子,一法也;腎為肝之母,虛則補其母,二法也;肺為氣之主,肝氣上逆,清金降肺以平之,此乃金木交互,三法也;膽在肝葉之下,肝氣上逆,必挾膽火而來,其犯胃也,嘔吐夾酸、夾苦酸者,肝火苦,則膽火宜用溫膽法(溫膽湯),平其膽火,則肝氣亦隨之而平,所謂平甲木以和乙木者,四法也;肝陽太旺,養陰以潛之,不應,則用牡蠣、玄武版介類以潛之,所謂介以潛陽,五法也;肝病實脾,則仲景之老法,六法也;肝有實火,輕則用左金丸,重則用龍膽瀉肝湯,亦應手而愈,七法也;《內經》有三法:《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寥寥數語,便指出了甘緩、辛散、酸收三項治肝大法。為后世肝病治療,開辟蹊徑?!峨y經 ·第十四難》也指出:“損其肝者緩其中?!?《金匱要略》亦指出:“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五藏之病,肝氣居多,而婦人尤甚。治病能治肝氣,則思過半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3、《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俱,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4、《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謂:“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5、虛火可補。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與元氣不兩立,為陽虛之病,宜補中益氣湯甘溫之劑除之,經云∶溫能除大熱是也。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甚,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宜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用藥須稍加姜汁制之,此從治之法也。若房勞內傷,真陰失守,無根之火泛上,氣從足上而起,為陰虛之病,或從足底心起者,又虛之極也,難治,須大補氣血,兼溫散藥,宜丹溪大補陰丸、大補丸。以附子末貼涌泉穴,引火伏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6、《成方便讀》:"大凡表虛不能衛外者,皆當先建立中氣,故以白術之補脾建中者為君,以脾旺則四臟之氣皆得受蔭,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復以黃芪固表益衛,得防風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芪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此散中寓補,補內兼疏,顧名思義之妙,實后學所不及耳。"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7、中醫辨識之望聞問切: 望者看形色也,聞者聽聲音也,問者訪病情也,切者診六脈也。四事本不可缺一,而唯望與問為最要。何也?蓋聞聲一道,不過審其音之低高,以定虛實。嗽之悶爽,以定升降,其他則無可聞者。切脈一道,不過辨其浮沉以定表里,遲數以定寒熱,強弱以定虛實。其他則胸中了了,指下難明。且時大時小,忽浮忽沉,六脈亦難定準。故醫家謂據脈定癥,是欺人之論也。惟細問情由,則先知病之來歷。細問近狀,則又知病之深淺。而望其部位之色,望其唇舌之色,望其大小便之色,病情已得八九矣。而再切其脈,合諸所問所望,果相符否。稍有疑義,則默思其故。兩兩相形,虛與實相形,寒與熱相形,表與里相形,其中自有把握之處,即可定斷。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8、一般來說,發病率高的地方,治療經驗更豐富,何況我們還有中醫扶正治療……當然,我們國家因為老百姓不撞南墻不回頭,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理念,導致腫瘤預警檢測不甚普及,才造成宮頸癌和大腸癌的生存率低于美國。其實,這兩種癌癥生長期都在10~20年,是完全可以早預警早治療,和正常人一樣生活質量和壽命的。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19、讀書筆記摘錄于張文選教授葉天士用經方:苦寒泄厥陰,辛熱通陽明,是葉桂用半夏瀉心湯的秘訣和心法。他對《傷寒論》半夏瀉心湯證的“寒”與“熱”的來源有了創新性的解釋:即“熱”,來源于肝;“寒”,來源于胃。所謂寒熱錯雜,是肝熱與胃寒錯雜。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0、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通也。瀆,水道也。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故曰“決瀆之官”。)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1、張景岳《十問篇》,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章神見。見定雖然事不難,也須明哲毋招怨。上十問者,乃延醫之要領,臨證之首務也。明此十問,則六變俱存,而萬病形情俱在吾目中矣。醫之為難,難在不識病本而施誤治耳。誤則殺人,天道可畏,不誤則濟人,陰德無窮。學人欲明是道,必須先察此要,以定意見,以為階梯,然后再采群書,廣其知識,又何誤焉?有能熟之胸中,運之掌上,非止為人,而為己不淺也,慎之寶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2、《張氏醫通》記載:有一種大便不通,腹中脹悶,求通不得,頻頻登廁,努力太過,虛氣被掙下注,肛門里急后重,時不可忍,氣逆嘔惡,渴而索水,飲食不能,呻吟不絕。欲與通利,則氣以下脫。欲與升提,則氣以上逆,嘔惡難堪。人參、枳殼、當歸煎服,加陳香櫞皮尤效。李建民教授點評:此類便秘多見于久病體虛、老年精虧氣虛之侯便秘,臨證可參。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3、古人云:天下之大,有形之傷,傷之少。無形之傷,傷之大。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4、濕阻上焦宜開肺氣,佐淡滲通膀胱,即啟上閘,開支河,導水勢下行之理?!秲冉洝吩啤闷⒏[在舌,邪滯竅必少靈致,語言欲謇,法當分利,佐辛香以默運坤陽,是太陰里癥治法。仲景云∶濕家大忌發散,汗之則變痙厥。切記。脾陽不運,濕滯中焦,宜用術樸姜半以溫通之,苓澤腹皮滑石以淡滲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5、復習:《傷寒論》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小柴胡湯去甘草,加桂枝、茯苓、生大黃、鉛丹、龍骨、牡蠣。具有治療少陽經腑瘀熱、痰氣互結、氣機不暢多種神志疾病。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6、葉天士云:凡身中脾陽宜動,動則運,腎陽宜藏,藏則固,斯為命根。大意下焦陰陽,宜潛宜固,中焦營衛,宜守宜行,用藥大旨如此,下損及中,最難痊愈,進攝納法,下損及中,食不運化,此非萸,地膩膈以及澀精可效,上下交損,當治其中。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7、《溫病條辨》下焦篇第41條:“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癥狀,不可誤認柴胡證,香附旋復花湯主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8、葉香嚴外感溫熱篇:舌淡紅無色者,或干而色不榮者,當是胃津傷而氣無化液也,當用炙甘草湯。何報之曰:紅嫩如新生,望之似潤,而燥渴殆甚者,為妄行汗下,以致津液竭也。淡紅無色,心脾氣血素虛也。胃中津氣已亡也,炙甘草湯養氣血以通經脈,其邪自可漸去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29、李中梓曰∶人有三奇,精、氣、神,生生之本也。精傷無以生氣,氣傷無以生神。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鹿得天地之陽氣最全,善通督脈,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壽;龜得天地之陰氣最具,善通任脈,足于氣者,故能伏息而壽。二物氣血之屬,味最純濃,又得造化之無微,異類有情,竹破竹補之法也。人參益氣,枸杞生精,佐龜、鹿補陰補陽,無偏勝之憂;入氣入血,有和平之美。由是精生而氣旺,氣旺而神昌,庶幾龜、鹿之年矣。故曰二仙。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0、燥有內外諸證,不能盡述。其在皮膚,則毛焦皴揭。在大腸,則脾約便難。在肺經,則干咳痰結。在肺臟,則悲愁欲哭。證雖各異,而脈之微細澀小則一,間有虛大數疾浮芤等狀,以意察之,重按無有不澀不細不微者,則知諸燥之證,皆肺金之一氣,亦不出肺金之一脈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1、諸凡熱病,屢經發散、下奪,陰津不無耗傷,津不化氣,氣不化水,則氣陰兩竭矣。津傷液涸,臟真日漓,陰傷之極,陽亦衰微,則陰陽并損矣。熱病熱勢高壯,反復纏綿者,每每見此危候。馮氏全真一氣湯此方,重用熟地為君,伍以麥冬,上潤肺金,下濟腎水,使金水相涵,則泉源不絕;人參大補元氣,使氣能化水,以救津液之消亡,亦白虎加人參湯之例也;白術斡旋中州,則清自升而濁自降矣。妙在合入附子一味,寓參附、術附之意,于養陰益氣藥中,稍逗微陽,使水能化氣,氣能化水,大有云騰雨致之妙。允稱滋養陰液,溫煦陽氣之良方。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2、痛風石形成患者,腳趾潰爛,中藥辨識屬于濕熱煎熬成石,當歸拈痛湯加減,外用乳香、沒藥、黃柏、蒼術、生石膏、肉桂,一周后潰爛愈合,堅持治療促進血尿酸長期達標才能解決痛風石問題。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3、《醫原》論曰:若夫里寒一證,不外脾腎陽虛,陽虛則化濕,故夾濕者多,治法不外四逆、真武、理中三法。四逆一類,不離姜、附,再觀方中加減,皆欲其通陽開閉,重在腎也;真武一類,不離苓、附、生姜,欲其溫陽鎮水,亦重在腎也;理中一類,不離干姜、白術,欲其守中,重在脾也;其桂枝附子一類,為風濕陽虛而設,欲其解肌溫陽化濕,表里兼治,重在里。此治里寒之大較也。試詳言之。論曰∶發熱,頭痛(表邪),脈反沉(里脈),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急救里,宜四逆湯(甘草、干姜、附子。身體疼痛,表寒、里寒陰陽二證皆有之。雖沉為里脈,而表邪郁遏者亦有之。必審其人不煩不渴,脈沉而至數清楚,一派皆屬陰象,乃可用之,切勿孟浪)!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自利不渴,屬太陰,臟有寒也,當溫之,宜四逆輩。(凡溫熱之劑,皆可選用,故不曰湯而曰輩)。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寒實),不可下也,當吐之(在上者因而越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干嘔無物,知其為飲),不可吐也,當溫之(寒散則飲化,凡治飲皆當用溫)。宜四逆湯;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利盡而止,津液內竭。亡血,即亡陰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回陽生津)。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4、李中梓解“乙癸同源,腎肝同治” 古稱“乙癸同源,腎肝同治”,其說維何?蓋火分君相。君火者居乎上而主靜,相火者處手下而主動。君火惟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腎與肝。腎應北方壬癸,于卦為坎,于象為龍,龍潛海底,龍起而火隨之。肝應東方甲乙,于卦為震,于象為雷,雷藏澤中,雷起而火隨之。澤也海也,莫非水也,莫非下也,故曰:乙癸同源。東方之木,無虛不可補,補腎即所以補肝;北方之水,無實不可瀉,瀉肝即所以瀉腎。至乎春升,龍不現則雷無聲;及其秋降,雷未收則龍不藏。但使龍歸海底,必無迅發之雷;但使雷藏澤中,必無飛騰之龍。故曰:腎肝同治。……然木既無虛,又言補肝者,肝氣不可犯,肝血自當養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屬也,壯水之源,木賴以榮。水既無實,又言瀉腎者,腎陰不可虧,而腎氣不可亢也。氣有余者伐之,木之屬也,伐木之干,水賴以安。夫一補一瀉,氣血攸分;即瀉即補,水木同腑。總之,相火易上,身中所苦,瀉木所以降氣,補水所以制火。氣即大,火即氣,同物而異名也。故知“氣有余便是火”者,愈知“乙癸同源”之說矣。(《醫宗必讀》)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5、少陰病 科普中國權威 本詞條由國家衛生計生委權威醫學科普傳播網絡平臺/百科名醫網提供內容 詳情 病證名,六經病之一。是指以心腎兩臟虛衰為特征的病變??蓮娜柌髯兌鴣?,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由于心腎陽虛,陰寒內盛,其主要癥狀有脈微細,但欲寐,惡寒蜷臥,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甚至汗出亡陽等。 中醫病名 少陰病 出處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類別 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 聽語音 是指以心腎兩臟虛衰為特征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 解讀 聽語音 少陰病常為外感疾病過程中的危重階段。邪入少陰,心腎陽虛,陰寒內盛,表現為全身虛寒的證候為多,以“脈微細,但欲寐”為基本特征。 由于各人致病因素和體質的不同,本病雖然以虛寒為主,又有從陰化寒的寒化證和從陽化熱的熱化證兩種類型。心腎陽虛,虛陽生寒,則病從寒化;心腎陰虛,陰虛內熱,則病從熱化。 中醫應用 聽語音 一、少陰病的病因病機 少陰經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兩條經脈。手少陰經居心,心屬火,主血脈,又主神明。足少陰經屬腎,腎屬水,主藏精,真陰真陽寄寓其中,為先天之本。心、腎二臟,為人身陰陽、水火之本。心腎虛衰,抗病力弱,則發少陰病證。若病邪直犯少陰,或其他經的病變誤治、失治,均可損傷心腎,形成心腎虛衰,氣血不足的病變。陽氣衰微,鼓脈無力,故脈微。陰血不足,脈道失充,則脈細。但欲寐是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昏沉模糊的狀態,是心腎虛衰,陰寒內盛,正不勝邪,反被邪困的征象。 由于致病因素和體質的不同,少陰病有從陰化寒,從陽化熱兩類證型。其中,少陰化寒證,多因寒邪直接侵入少陰,或由太陰發病邪傳少陰所致;少陰化熱證,多因素體陰虛,邪入少陰,從陽化熱,陰虛陽亢而形成。 二、少陰病的辨證要點 《傷寒論》說:“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病的性質是全身性虛寒證。他的主要脈證為“脈微細,但欲寐”。由于陽氣衰微,營血不足,所以脈細,出現精神極度衰憊,欲睡不得睡,似睡非睡昏沉迷糊狀態。 1.少陰化寒證 少陰化寒證多見于陽氣素虛之人。少陰心腎陽氣衰弱,寒陰獨盛,機體失于溫煦,故身體畏寒蜷臥,手足逆冷;陽氣衰微,不能振奮精神,則見精神萎靡,困倦似睡;陽氣衰微,無火以腐熟、溫運水谷,則出現下利清谷;陰寒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氣機上逆,則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陽氣衰微,無力鼓動氣血,則脈細微。 2.少陰化熱證 其主要病機是少陰陰虧火旺。腎水虧于下,不能上濟于心以制心火,導致心火獨亢,心神不安,故心煩失眠;少陰陰液虧虛,不能濡潤喉嚨,則口燥咽干甚則咽痛;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為陰虧火旺之象。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6、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法河間,雜病法丹溪。沒聽說法西醫的。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法河間,雜病法丹溪。現代用西醫,中西共融合。今病參西醫,攜手奔健康。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7、腎與膀胱關系: 腎居腰部,膀胱位于小腹,二者經脈互相絡屬,構成表里關系。 腎主水液貫穿于水液代謝的始終,為主水之臟。膀胱貯尿、排尿,為主水之腑,而膀胱的開合作用,取決于腎的氣化動能。腎的精氣充盛,固攝有權,膀胱開合有度,則排尿功能正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果腎的精氣不足,氣化不利,膀胱開合失司,則使水液代謝紊亂,出現排尿困難,小便失禁或遺尿等癥狀。 從臨床實踐來看,腎與膀胱的病變,往往互相影響。因此,治療腎與膀胱疾病,就應互相兼顧。一般說來,實證者,多責之于膀胱,以治膀胱為主;虛證者,多責之于腎,治療常從補腎入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8、黃苔類分別診斷法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正黃色,為胃土正色,為溫病始傳之候。其為濕溫、溫熱,當以脈之滑澀有力無力老黃色,為胃中陽氣旺盛之候。若濃腐堆起,此胃中飲食消化腐濁之氣上達之后,為濕溫化熱之始,為溫熱傳入中焦陽明之候。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黃如炒枳殼色,為胃陽盛極,陽亢陰虛之候。胃氣欲傷,胃汁干槁,故苔黃色如枳殼炒過狀,以其干枯不潤澤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黃黑相間,如鍋焦黃色,摸之棘手,看之不澤,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然亦有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而化為津液者。當以脈診分別斷之,脈澀有力鼓指者,火灼津也;脈滑無力鼓指,只有往來而無起伏者,痰飲瘀血阻抑陽氣,嫩黃色,由白而變為黃,為嫩黃色。此為用藥當,胃陽初醒之候。吉兆也。為飲食消化腐濁初升牙黃色,胃中腐濁之氣始升也。牙黃無孔,謂之膩苔,中焦有痰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裱心紙兼灰青色,苔雖黃而兼灰青,此傷風初候?;蜿枤庖钟?,黃苔無正色,當舒氣化郁。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黃如粟米染著,顆粒分明,此為胃陽太旺,胃熱之候。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黃如虎斑紋,氣血兩燔之候。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黃如蠟敷舌上,濕溫痰滯之候,故苔無孔而膩。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水黃苔,如雞子黃白相間染成,此黃而潤滑之苔,為痰飲停積,是濕溫正候。或為溫熱癥而有水飲者,或熱入胃陰,誤服燥藥,而變生此苔式者,宜以診脈分別斷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黃腐苔,如豆渣炒黃堆舌,下癥也。如中有直裂,氣虛也,不可下,當補氣,以氣不足以運氣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39、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說劉完素開創了“寒涼派”,朱丹溪開創了“滋陰派”,但這些派的帽子都是后人給他們扣上的,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是什么什么派的,他們并不偏執地守著陰、寒不放,他們治病該用寒涼就用寒涼,該用溫熱絕不手軟。對寒涼、滋陰的強調只是他們為了糾時弊之偏的諄諄叮囑。他們更多地、一遍遍地強調的,是陰陽的勻平,是陰平陽秘,他們一直重視的,是謹守“中道”,是客觀實際地觀察人體,客觀實際地治療疾病。所以他們的創見歷經千錘百煉而不朽,他們的療效超過了同時代醫生,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大家,他們對中醫的影響歷久彌新。流派林立反映出的是中醫人內心的怯懦、惶恐,因為自己水平不足所以需要流派的名號做自己的遮羞布;因為與別人的見解有分歧沖突所以需要抱團互相幫助,阻擊別人,存活下去;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名揚四海所以需要開宗立派來包裝自己。(劉志龍)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0、舌質陽虛溝:中有直溝,如刀背印成,舌質紫暗或胖大齒痕,舌面滑潤《察舌辨癥新法》劉恒瑞·清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1、《古今名醫方論》:"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面七竅,內除骨節疼痹、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術健脾胃,溫分肉,培土即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術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2、《成方便讀》:"大凡表虛不能衛外者,皆當先建立中氣,故以白術之補脾建中者為君,以脾旺則四臟之氣皆得受蔭,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復以黃芪固表益衛,得防風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芪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此散中寓補,補內兼疏,顧名思義之妙,實后學所不及耳。"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3、虛火可補。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與元氣不兩立,為陽虛之病,宜補中益氣湯甘溫之劑除之,經云∶溫能除大熱是也。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甚,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宜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用藥須稍加姜汁制之,此從治之法也。若房勞內傷,真陰失守,無根之火泛上,氣從足上而起,為陰虛之病,或從足底心起者,又虛之極也,難治,須大補氣血,兼溫散藥,宜丹溪大補陰丸、大補丸。以附子末貼涌泉穴,引火伏下。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4、你想找什么深意?四逆散主治非常明確,調理少陰氣機是關鍵,陽虛氣機郁滯就選四逆散就這么簡單。用好傷寒論即可。沒有那么多深意和道理,把中醫經典用好用活即可。深意:少陽為樞,為三陽之樞紐,少陰為樞,為三陰之樞紐。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5、脾土溫升而化肝木,肝主藏血而脾為生血之本,胃土清降而化肺金,肺主藏氣而胃為化氣之源。肝脾之病,善于下陷,入肝脾者,選佐升達之味,非柴胡升麻不能升達。肺胃之病,善于上逆,入肺胃者,宣輔以降斂之品,非麻黃、杏仁、蘇子、桑白之屬不能宣降也。而治脾當升、治肝當疏、肺胃當降,臨證之悟道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6、病有總要,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則辨證之法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熱,全在口渴與不渴,渴而消水與不消水,飲食喜熱與喜冷,煩躁與厥逆,溺之長短、赤白,便之溏結,脈之遲數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凍飲料食,煩躁溺短赤,便結,脈數,此熱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飲熱湯,手足厥冷,溺清長,便溏,脈遲,此寒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一病之虛實,全在有汗與無汗,胸腹脹痛與否,脹之減與不減,痛之拒按與喜按,病之新久,稟之濃薄,脈之虛實以分之。假如病中無汗,腹脹不減,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稟濃脈實有力,此實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脹時減,復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則痛止,病久,稟弱,脈虛無力,此虛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一病之表里,全在發熱與潮熱,惡寒與惡熱,頭痛與腹痛,鼻塞與口燥,舌苔之有無,脈之浮沉以分之。假如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舌上無胎,脈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熱惡熱,腹痛口燥,舌苔黃黑,脈息沉,此里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至于病之陰陽,統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廣。熱者為陽,實者為陽,在表者為陽;寒者為陰,虛者為陰,在里者為陰。寒邪客表,陽中之陰;熱邪入里,陰中之陽。寒邪入里,陰中之陰;熱邪達表,陽中之陽。而真陰、真陽之別,則又不同。假如脈數無力,虛火時炎,口燥唇焦,內熱便結,氣逆上沖,此真陰不足也;假如脈大無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飲食不化,此真陽不足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寒、熱、虛、實、表、里、陰、陽之別,總不外此。然病中有熱證而喜熱飲者,同氣相求也。有寒證而喜冷凍飲料,卻不能飲者,假渴之象也。有熱證而大便溏瀉者,挾熱下利也。有寒證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陰結也。有熱證而手足厥冷者,所謂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證而反煩躁,欲坐臥泥水之中者,名曰陰躁也。有有汗而為實證者,熱邪傳里也。有無汗而為虛證者,津液不足也。有惡寒而為里證者,直中于寒也。有惡熱、口渴而為表證者溫熱之病自里達表也。此乃陰陽變化之理,為治病之權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7、少火宜升,壯火宜降。壯火降而而少火升,氣得升而血得養,三焦皆受益矣?!夺t方集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8、張景岳重元陽故偏溫補,重形質故擅滋膩。代表藥物:人參,熟地。他認為形質好壞是人體精血盛衰的重要表現,因此,張氏治形時十分重視填補精血。他說:“凡欲治病,必以形體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為先,此實醫家之大門路也?!币虼耍徽撏飧?、內傷各種疾 病,凡有虛證,對補陰之法十分器重。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49、濕寒熱身腫痛,羌活防通加有力。內濕胸滿兼嘔吐,喘脹腹膨用枳實。川連山楂炒菔子,溺閉車前木通益。濕熱發黃仗茵陳,山梔車前兼滑石。丹溪云濕得燥收,蒼術為先不可卻。濕從風散獨羌須,濕久生熱連梔吃。麻黃可用不宜多,汗甚變端恐莫測。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0、李東垣云: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對于太陰脾虛生濕生痰之侯的眩暈、黑目、旋轉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天麻、半夏絕對是一對最佳對藥。而臨床辨識必須苔白膩厚、舌苔滑潤、舌質淡為辨識要素,中醫核心病機識別為脾虛濕盛有痰為關鍵,臨證方可應用獲取奇效。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1、用好經方加減治療糖尿病合并ED(勃起功能障礙),中醫辨識屬于腎元虧虛、肝郁氣滯、絡脈不通者,用仲景四逆散加減,處方:柴胡、白芍、枳實、炒白術、全蟲、蜈蚣、川芎、仙靈脾、熟地黃、生黃芪、益智仁、車前子等加減治療一個半月,促使患者性功能明顯改善。研究經方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靈活應用。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2、第四批名老中醫聶莉芳老師治療關格之病,多以臟腑辨證為主線,查其所虛,以厚味補之,觀其所實,當以清之,而氣陰雙虛臨床之病證多見矣,參芪地黃為厚味之品,參芪善補關格中氣之虛,使胃氣重生,六位滋補腎水,以助先天,泉源不竭,我輩醒矣。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3、《景岳全書》曰:“治遺精之法,凡心火甚者,當清心降火;相火盛者,當壯水滋陰;氣陷者,當升舉;滑泄者,當固澀;濕熱相乘者,當分利;虛寒冷利者,當溫補下元;元陽不足、精氣兩虛者,當專培根本。”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4、明.白毫子《兵壘》節選 :良將用兵,若良醫療病。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厥疾弗能瘳也。孫子曰: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善為將者,殺機在心,活局在臆。每自運方略,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異勢殊耳。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5、衰老的5個原因:1.脾胃虛弱是人體衰老的重要信號,30歲前人養胃,30歲后胃養人;2.心神勞傷是人體衰老的促進因素,得神者昌,失神者亡;3.陰陽失調是衰老的內在動因,陽高壽短,陰重則??;4.機體過用是衰老的生活因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腎虛是人體衰老的根本原因,元氣為先天所得,用過難補。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注明
  156、學點地道中醫感悟:古云補腎不如補脾,引發補脾不如補腎說。臨證疑難而難于實戰也。臨證一說多有跑偏,實引辯證之誤。上周四臨證一糖尿病腎病,中醫辨證蛋白尿,大便困難難解十余年,出頭稍干,三四天一行,舌質紫暗有齒痕,苔白膩,中醫處方為生黃芪40生白術90枳實12白芍40車前草茅根丹參黑芝麻各30,患感覺反應效果極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名醫名方簡介
陰陽辨證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每日十條中醫臨床用藥經驗2021.2.26
郁證的辨證論治(4)——陳老中醫系列講座之六
七年磨一劍 圓我中醫夢
水氣病的證治探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池州市| 正镶白旗| 南宁市| 津市市| 府谷县| 古交市| 陆河县| 明溪县| 游戏| 商丘市| 高阳县| 水富县| 锦州市| 隆昌县| 枣强县| 桓台县| 博爱县| 弥勒县| 延川县| 宁海县| 柞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玛沁县| 邵武市| 洞口县| 木里| 锦州市| 中阳县| 乐平市| 宜阳县| 平昌县| 水富县| 博罗县| 米易县| 江安县| 安顺市| 无棣县| 伊川县| 建瓯市|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