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Alexander Mils on Unsplash
在進行瑜伽練習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進行開髖練習時很多人髖部僵硬、緊張,打開比較困難。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久坐和大量重復性的動作會加劇髖部肌肉的失衡
我們的髖關節與盆骨息息相關并影響整個動力鏈,無論是爬樓梯還是坐下與站起,它在步態和許多日常活動起著關鍵作用。
髖部越緊,腰部就越緊,腰大肌的張力就越來越大,會使走路、坐、站和練習都很困難。
臀中肌對髖部的支撐與盆骨的正確排列也十分重要,相對于其他臀肌往往較為薄弱。大量的重復性動作也會加劇髖部肌肉的失衡,例如騎自行車和跑步、以及跳舞(特別是古典芭蕾舞),髖關節常處于外旋。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幾個很有效的開髖練習吧!這些動作還有益于經常久坐的人放松緊張的肌肉,一起練起來吧。
作用:開髖、拉伸臀肌
>>動作說明
1. 以手杖式坐立,彎曲右腿,將右腳踝的外側放在左膝蓋上方。屈曲右腳,右大腿朝向地面放松。
2. 向后傾斜,彎曲左腿,屈曲左腳,移動左脛骨至右脛骨下側。雙腳應保持屈曲狀態。
3. 雙側坐骨均勻用力地穩定于地面上,身體坐直,或為了加大拉伸,身體前屈。
4. 為了安全起見,如果下側的膝蓋抬離地面,那么下側的腿可以保持伸直,或在膝蓋下側放一塊折疊的毯子給予支撐,不要讓下側的腿懸空。如果上側膝蓋抬起高于腰部,則雙臂環繞上側膝蓋以支撐該動作。
5. 繼續將右大腿積極地推向地面。不要向下按壓膝蓋,力量是來自髖部。
6. 在另一側重復進行。
作用:拉伸和放松下腰背、開髖、鍛煉脛骨和腳踝、拉伸跟腱
>>動作說明
1. 可以從站立或坐立姿勢進入該體式。
2. 從站立姿勢開始,雙腳分開略微比髖寬,腳趾指向前方。彎曲雙腿,保持膝蓋位于腳踝正上方,然后緩慢進入深蹲,確保膝蓋沒有不適感。
3. 從坐立姿勢開始,雙腳如站立所描述的一樣,重心前移,臀部抬離地面。
4. 雙腳將會向外轉,但是試著盡可能地保持雙腳平行。
5. 然后使髖部下沉,胸部上提以延伸脊柱。
作用:開髖、拉伸外旋肌、拉伸大腿內側和腹股溝
>>動作說明
1. 從手杖式坐立開始。雙膝彎曲,將腳掌靠在一起,雙腳腳后跟指向骨盆。
2. 雙膝朝地面下沉,雙腳腳掌貼靠在一起,雙腳的外緣貼在地面上。
3. 如果雙膝高于腰部,則坐在一個或兩個瑜伽磚上。
4. 雙手放在身后推壓地面,同時髖部前推,使恥骨沉落在地面上,骶骨提起。
5. 如果你可以保持髖部直立或前傾,將雙手放在雙腳腳背上。
6. 放松雙肩,肩胛骨下沉。軀干延伸,腹部內收,上提胸部。
7. 保持直立,或進入前屈,保持脊柱伸直,擴展胸部。
8. 結束該體式時,雙膝靠攏,然后伸直雙腿。
作用:開髖、拉伸大腿內側(內旋肌)、拉伸股四頭肌
>>動作說明
1. 從低位弓步式開始,左腳位于左手的左邊,左手放在左腳內側。
2. 收縮左大腿內側(內收肌),用左大腿內側推你的身體。
3. 胸骨向前延伸。
4. 逐漸彎曲雙肘,前臂貼靠在瑜伽墊或瑜伽磚上。膝蓋不要向外分開或是右臀下沉。保持后腿伸直。
5. 結束體式時,雙手按壓在瑜伽墊上,抬起髖部,然后前腿后撤。
6. 在另一側重復該動作。
以上內容來自
《跑者瑜伽 消除疼痛 預防損傷和提升運動表現的針對性練習》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