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癡皇帝司馬衷
筆者在《前明后昏的晉武帝》里說司馬炎在平吳前后判若兩人,遺禍后世。其實,司馬炎最大的失誤,還在于明知自己的兒子是個根本難繼大統(tǒng)的低能兒,卻固執(zhí)地要這個白癡兒子做繼承人,這是造成西晉速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司馬衷是晉武帝的長子,九歲為皇太子。因天生弱智,十幾歲還識不了幾個字,往往是上午教會,下午就忘了個干凈,連宮人都在背后說他“蠢鈍如豬"。有一次司馬衷到華林園玩,聽到蛤蟆一個勁兒地叫,就問左右隨從:“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侍郎賈胤忍住笑一本正經(jīng)回答說:“它們在皇宮庭園里叫,就是官蛤蟆;在私家稻田里叫,就是私蛤蟆。"又有一次,隨從們說起老百姓遇到災(zāi)荒,餓死了許多人,司馬衷就自作聰明地說:“這些百姓怎么那么呆?為什么不吃肉末粥呢?”
太子如此庸劣,自然引起不少朝臣的憂慮,司空衛(wèi)灌、中書令和嶠等一班老臣私下里總想找機會要求晉武帝廢掉白癡太子,但又不敢直言。在一次凌云臺宴會時,衛(wèi)灌假作酒醉糊涂,用手摸摸皇座自語:“此座可惜:此座可惜!”司馬炎當然明白衛(wèi)灌所指,卻也不愿他真的吐出口來,也裝癡做呆地說:“你真是醉得很了!”和嶠也曾婉轉(zhuǎn)地對晉武帝說:“皇太子淳厚樸實,可如今世道險惡,不知將來能否對付?”司馬炎聽后悶不作聲。兒子的蠢笨他心里最明白不過了,但蠢笨癡呆的司馬衷卻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很討晉武帝的歡心,所以一直不肯廢之。
而中書茍勖、侍中馮瀧、國丈楊駿等一伙居心不正的奸臣,卻巴不得有這么一個白癡太子,他們先是設(shè)計逼死了威望很高,官居侍中、司空之職的晉武帝的同胞兄弟司馬攸,又時常在晉武帝跟前說太子的好話,指望白癡太子早日登基成為白癡皇帝,這樣他們就可以大權(quán)獨攬、胡作非為了。果然,等司馬衷成了晉惠帝后,朝廷內(nèi)外的各派政治勢力紛紛登場,先是楊駿專權(quán)用事,接著賈后殺儲亂政,八王輪番擅權(quán),鬧得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而司馬衷什么都不聞不問,他坐在皇位上,不過是聾子的耳朵擺擺樣子。這樣做了十七年白癡皇帝后,司馬衷終于不明不白地中毒而死了。
但筆者以為,對司馬衷不能責之太甚,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如果他生在平常人家,不僅不會遺臭史冊,而且必能得到家人的呵護,平安度日。更何況人類進化了一千七百余年后,不是還有五谷不分的中學生嗎?不是還有因無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退學的大學生嗎?而這些“現(xiàn)代小皇帝”可都是身體健全、腦瓜靈聰?shù)摹岸皇兰o的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