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亂世顛簸命堪憐
記得當初,晉國國君獻公寵愛驪姬,而那驪姬不過是當年晉獻公討伐驪戎部落所獲得的戰利品。
然而,由于驪姬姐妹的進宮,而后得寵,晉獻公便漸漸生了想立驪姬所生的兒子奚齊為世子。
女人都是這樣吧,一旦期盼的良人不得,那么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了。
看那糊里糊涂嫁了衛宣公的齊宣姜便是如此。明明以為嫁的是衛國太子,相貌堂堂,沒成想還未曾等到入得洞房,便將新郎換了人。
命比桃花賤,自己的命運怎么能靠自己決定?本來就是政治聯姻,嫁太子是嫁,嫁君王是嫁,對齊國來講沒什么影響;而這一頭,太子尊禮守法,又怎么能公然為了個素未謀面的女人跟自己的父親翻臉,只能無奈接受了父親賜給的另一名女子。
而宣姜就這樣跟了個色老頭,不久便生了兩兒子,姬壽與姬朔。
沒有了愛情的幻想,那么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吧。希望兒子能繼承王位。
驪姬舉國被滅,自己不過是作為一具交換的俘虜,為了替驪國復仇,那么禍害整個晉國便是她的最終目標了吧。讓自己的兒子登上晉國國君的寶座,那么受的這些苦,也算是沒有白受。
故而,驪姬設計害死世子申生,而長于申生的公子重耳、夷吾紛紛外逃。獻公死后,奚齊即位。奚齊時年十一歲,在為獻公主喪時,為將軍里克所殺。
此時晉國無君主,穆公兩相比較后,決定擁立夷吾,一來,重耳常年流亡在外,和諸國國君均有聯絡,如若即位,恐怕對秦國不利;二來,重耳賢于夷吾,晉國若有賢君無疑是對秦國稱霸諸侯不利。
權衡之后,秦穆公決定站在支持夷吾這一外交角度。然而,夷吾即位后即晉惠公,為人卻言而無信。一方面誅殺大臣,另一方面又對外毫無大國信譽。
適逢晉國饑荒,便向秦國借糧,秦國為晉國百姓免受饑饉,慷慨借糧給晉國,幫其渡過難關。然而等到次年秦國饑荒,向晉國借糧時,惠公不但不感念當年的情意,不借顆粒,然而是乘秦之危,興兵伐秦。
只可惜,夷吾也不知道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身段。秦穆公自然不是吃素的,結果是毫無疑問地兵敗,惠公被擒。
抓了晉惠公,秦穆公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抓了晉惠公倒是容易,可是接下來怎么做呢?
他倒是很想殺了夷吾一解心中的憤怒;然而,就這樣殺了一國之君又不是過家家,不能輕易說說,畢竟輿論壓力還在;二者,這夷吾還算是自己的夫人的弟弟,穆公和夫人伯姬感情深厚,殺了夷吾恐怕是很難交代。
這還真成了哈姆雷特式的抉擇:殺,還是不殺,這是個問題。
這在這關鍵時刻,突然有人來報,說是伯姬帶著兒子身著喪服,登上高臺,準備自焚,撂狠話說:“上天降災,讓玉帛相見的秦晉兩國兵戎相見,沒辦法,我弟弟早上入城,我就早上自焚,晚上入城,我就晚上自焚!”
伯姬這樣一激,穆公自然是對夷吾不好下手了。故而,全盤考慮,只好把夷吾放了回去,然后用夷吾的兒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一條件來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