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懷古詠史詩是杜牧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而寫下的。
東風幫了周瑜的忙
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特別是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據《三國志》、《資治通鑒》等諸多史籍記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十六萬以泰山壓頂之勢,蕩平中原,席卷荊州,順江而下,虎視江東。為了抗衡曹操,孫權、劉備結同盟,委都督周瑜統軍五萬,溯江西上,雄踞江南赤壁,迫曹軍屯兵守烏林,隔江相峙。聯軍雖弱,但眾志成城,且占地利,兼有周瑜、程普、諸葛亮、魯肅、黃蓋、龐統等一批文武良才運籌帷幄。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弱小的兵力大破號稱八十萬大軍的曹操,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十四歲的吳軍統帥周瑜,正是這次戰役的頭號風云人物。
周瑜是個儒將,不但人長得帥,還精通音律,舉止風雅脫俗。周瑜早年跟吳主孫策是好朋友,他比孫策小一個月,二人親如兄弟,后來他們分別娶了東吳國色天香的大喬、小喬姐妹為妻。
當曹操率八十萬大軍壓境的時候,東吳上下人心惶惶,一些人被曹操的威勢嚇破了膽,張昭就是其中之一,他對孫權說:“曹操像虎狼一樣,挾天子征討四方。以前我們還可以依靠長江天險抗拒曹操,現在他占據了荊州,我們已失去了以往的優勢。況且雙方實力懸殊,只有投降是上策。”周瑜反駁道:“曹操揮師南下,后邊有關西馬超、韓遂的威脅,他也不是高枕無憂。再說曹軍習于陸戰,不習水戰,與我們較量正好是舍長取短。另外,現在是寒冬十月,曹軍多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必生疾病,這些都是曹操的致命弱點。曹操雖號稱八十萬大軍,可遠途行軍,疲乏之師。從劉表那里收降的軍隊人心不穩,不一定真的為他賣命。將軍只要給我五萬精兵,我就可以大敗曹操。”一番話說得孫權非常激動,他拔出寶劍,猛地砍去奏案一角,厲聲說:“諸將吏誰再敢說投降,就和這奏案一樣!”
正如周瑜預料的那樣,曹操軍營中發生了流行病,北方士兵不適應船上的生活,許多人暈船,惡心嘔吐。曹操聽了謀士的獻策,把戰船用鐵鏈連接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這樣就四平八穩,跟在陸地上一樣了。
周瑜知道這個消息后大呼:“天助我也!”東吳老將黃蓋建議周瑜用火攻破敵。他自己則去假裝投降曹操,以接近曹軍,獲得火攻的時機。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但是時值冬季,天上刮的是西北風,只有刮起東南風的時候才能火攻曹船。但是老天爺好像存心要幫助周瑜似的,就在黃蓋命令士兵點火的時候,刮起了東南風,將那十多條火船吹送到曹軍戰船旁。剎那間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曹軍的連環戰船迅速燃燒起來,并很快蔓延到岸上的營寨,曹軍被燒死、淹死、踩死的人不計其數,曹軍大敗。
杜牧的詩被自作聰明的人誤解了
杜牧這首《赤壁》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自然地引出后文對歷史的詠嘆: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緣被人記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