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用藥應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分清腹瀉對癥用藥
夏季是腹瀉高發的季節。其原因有的是吃了被致瀉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空腸彎曲菌、副溶血弧菌、輪狀病毒等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有的是由于飲食不節、貪吃冷飲、食物過敏、生活無規律、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因此,用藥時一定要分清是何種腹瀉,對癥治療。如是感染性腹瀉,要在醫生指導下,針對引起腹瀉的病菌種類,選用對細菌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服用思密達,它可廣泛地覆蓋于腸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固定吸附有害病菌和毒素,并能防止病原微生物侵襲腸壁,促進腸黏膜再生修復。對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及非感染性腹瀉,不要隨意亂用抗生素類藥物,以免破壞腸道內微生態平衡,引起菌群失調而導致腹瀉加重。患者要注意補充水分,可用口服補液鹽或糖鹽水。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湯、稀粥、面條為宜。如果腹瀉較重,有脫水及電解質紊亂者,應及時到醫院治療,以免發生意外。
二是見瀉不能貿然止瀉
有的人一見自己拉肚子,馬上就吃止瀉藥。這種見瀉就止的做法,易留后患。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腹瀉初始可將腸道的致病菌與其產生的毒素以及有害物質盡快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如果濫吃止瀉藥,勢必將病菌、毒素和有害物質留在體內,導致病情加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對待腹瀉要不要止瀉,應聽醫生的。如是非感染性腹瀉,又腹瀉頻繁,可適量服用止瀉藥。對感染性腹瀉,則需選準抗生素,足程足量,以徹底治愈。
三是腹瀉腹痛慎重止痛
在腹瀉患者中,大都出現腹痛癥狀,重者會疼痛難忍。因此有的患者便自行服用654-2、阿托品或顛茄合劑等藥來止腹痛,以解燃眉之急。殊不知,濫吃止痛藥可影響胃腸蠕動,加重病情。如果是得了急腹癥或其他疾病,服用止痛藥可能會掩蓋病情,給醫生確診帶來困難。對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來說,吃止痛藥還可誘發或加重青光眼。因此,對腹瀉患者貴在明確診斷,積極治療。若是腹痛較輕者,宜用熱水袋熱敷腹部來緩解腹痛,或采用針刺足三里、合谷等穴止痛;腹痛劇烈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量使用解痙止痛藥物。
四是不要隨意換藥停藥
有些腹瀉患者吃藥常是道聽途說,隨便換藥,如有的吃了一兩天藥不見好轉,就急于更換其他藥,或買最新最貴的抗生素服用;有的是吃藥后腹瀉好轉就不再服用。這些做法有害無益。因為任何一種藥物在體內發揮作用都需要一個過程,如隨意換藥,就達不到治療效果。尤其是頻繁更換抗生素,易造成細菌的耐藥性,造成不良后果。不按醫囑服藥或停藥,會因治療不徹底而使腹瀉復發,或轉為慢性腹瀉而帶來痛苦。因此,患了腹瀉后,一定要按規定的療程堅持服藥,不可隨意頻繁換藥或停藥,以免留下隱患,給治療帶來困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