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先生在最新一期的《吳曉波頻道》中提出一個觀點:負債才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步。他提出,在商業社會中,一個敢于負債的人,其實是一個敢于對未來負責的人。因此,利用貨幣的杠桿效應,放大自己的財富,是個人財富增長的第一要義。
聽完這段話的瞬間,筆者產生了這樣的思想火花:優秀的保險銷售人員一定是將保險銷售前置到客戶的財富產生之初的!或者說,保險應該是自然的隨著客戶的財富增長而不斷順勢延展的。絕不應該是客戶的財富增長到一定階段后,保險才逐步切入。這一點在今天面對年輕群體的銷售時顯得異常重要。
怎么理解呢?
1.保險銷售人員在篩選客戶時,首先可以瞄準那些“敢于負債的人”。正如吳曉波先生所述,敢于負債的人,一般都是敢于對未來負責的人,都是有底氣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都是眼光長遠的人。這樣一描述,您難道不認為他們是優質的準客戶資源?
2.保險銷售人員要善于識人,或者善于鼓勵所識之人去負債。幫助他們認清形勢,分析原因,敢于主動面對未來并做出積極的“杠桿”動作。但是,絕不可瞎忽悠,或見人就如此忽悠。
3.讓敢于負債的人認知到保險其實也是某種“杠桿”。在負債之初,就用較少的資源投入來換取確定的、穩妥的心理狀態,為積極負債做好科學合理的財務對沖安排。這個過程,將協助“敢于負債的人”避免出現賭博心態,從而在財富產生之初就充分意識到保險真正的內涵價值與功用。
4.當“敢于負債的人們”不斷增加財產性收入從而走向財富自由的過程中,我們就能夠順理成章的一路陪伴,保險的各種功能也就逐步得到釋放。個人和家庭財富增長,整體的保險服務也同步提升,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客戶也因此而更加理解和尊重保險以及保險從業人員。
這時,您會發現,您擁有的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客戶資源,這才是保險銷售人員最大的財富。
【重要更正:昨天文章中提及PESOS時,匆忙間將O和最后一個S的涵義表述錯誤,由于公眾號文章不能再修改,只能在這里修正一下,請諒解,也感謝大家的認真參與和積極支持:
O:觀察。在正確的模仿下,讓學員按照相應套路照直做并在實際場景中照實做,觀察其正確性,如有偏差進行糾正。
S:督導。指導其按照正確的方式持續運用;適當情況或一定階段后,對訓練效果進行評估反饋。
此外,關于DOME中“D”的用法問題,以后專門找時間詳細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