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艾灸非常擅長的,我們常常用來調理各種氣血瘀滯,受寒等等。現代書籍認為艾灸能調治400多種病,但是古人認為艾灸無病不治。已故的灸法大師周梅生老先生,在《灸繩》一書中寫道,把灸法用的非常出神入化,包括劉翔的運動損傷,他認為在運動損傷這塊,用艾灸的行氣活血,效果會特別好。小孩崴腳,灸兩次,就完全好了。還有些胳膊脫臼了,接好后,對著兩側灸一灸,一般灸完一次就不喊疼了。溫經散寒,像感冒、受涼都可以用。
這個是從作用上來講。艾本身就具有火的能量,在中醫里火生土,土是脾胃,所以艾具有非常強的補益脾胃的功能,脾胃被稱為后天之本,我們所有吃進去的水谷,要化生為氣血,才能被身體所用。
小孩出生時是0,相當于是冬天,3個月相當于春天,6個月是在火的位置,開始是水,后是木,再是火,到火的位置時,由于火可以生土,此時脾胃開始動起來了,能夠消化五谷了,所以我們古人一直提倡等孩子到6個月時喂食谷物。很多孩子在過早的喂食輔食時,傷了脾胃,因為他沒有這個火力來化食物,尤其若您身邊有這樣的孩子,我們要去告訴他,多給孩子去灸灸胃,灸灸合谷穴,把過去傷了的脾胃,慢慢給補回來。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艾灸最大的功能是扶補陽氣,主要是扶脾腎的陽氣。腎是先天之本,它主管我們生長、生殖和發育,管著我們的生老病死,脾胃就是我們的糧庫。所以我們需要扶補先天后天之陽氣。
孫思邈的醫案中記載著用灸法給小孩清熱。 我們知道孩子受寒就會發燒,發燒是我們身體的本能,用發熱的方法來驅逐我們身體受到的寒氣。我們的手被門夾了,你會發現你的手會特別的燒灼,這是你身體用熱把你的氣血都調過來去修補你創口。此時我們借助艾火的力量,節省你身體的能量。所以我們清熱瀉火用的最多的就是發燒的孩子、還有急性扁桃腺、腮腺炎、手足口病、反復高燒不退的孩子,用灸法特別好。
消腫散結的作用非常大,像風濕、小兒腮腺炎、扁桃腺等等就是運用艾的這種作用。
這也是灸法非常重要的功能。中氣就是脾胃肝的氣。
艾是特別好的能疏通經絡的植物,一個健康的人最主要的是氣血充足、經絡通暢,當你有這兩個條件的時候,亞健康就遠離你了。尤其當孩子腹痛的時候,灸一灸,很快疼就沒有了。
冬天和春天是特別容易傷風的時候,孩子容易流鼻涕、打噴嚏,這時候你就灸一會,大概10幾分鐘,孩子的鼻涕就流出來了,你就會看到他臉就紅撲撲的,手也暖了。
濕氣夏天最多,夏天的時候很多孩子長濕疹,吃寒冷的飲食,傷了脾,造成脾不運化,形成的濕,也要用艾灸,效果好,見效快,孩子也無痛苦。
我們五臟每個臟器都有陰有陽,陽氣主功用,陰為陽提供動力。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艾灸能調整我們的陰陽,平衡五臟。
我們用艾最主要來治未病,防病保健,增強體質。這個是歷代以來人們所推崇的保健養生之法,包括我們的大教育家孔子,他也是用灸法進行預防保健。
小兒艾灸保健的幾個主要穴位
小兒艾灸保健的好處: 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縮短病程;減少用藥;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胃腸功能;改善心肺功能。
身柱穴是兒童治百病的穴位。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第三個椎骨)棘突下,取穴時,使孩子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頭,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全身支柱灸之可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神、降逆止咳和調理脾胃、促進疲勞恢復的作用,是臨床健全神經系統、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和小兒諸癥的灸治主穴。
對于后背經常冷、痛,后背單薄,經常容易傷風感冒,容易見風流淚,就單一個身柱穴,每次10來分鐘,可以解決他的問題。
我們常用于:
嬰兒消化不良、吐乳、小兒泄瀉、腹脹、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結核、哮喘、驚風、發育不良等。
神闕就是肚臍眼,是循行于人體前面正中線任脈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氣出入的門戶。艾灸神闕可以調理一切虛損,虛弱的癥狀。對于先天后天不足的孩子,艾灸神闕是非常有效舒適的保健方法。
小孩要保持肚臍不要受涼,肚臍受涼會引起腹痛。因為這里是生命的原動力。
我們給孩子灸肚臍,尤其是脾胃不好的小孩,你摸上去他肚臍這邊有許多咕嚕的、不清爽,還有就是肚臍這邊就一層皮,底下是沒有肉肉的。這就是脾特別虛的孩子,我們經常保暖肚臍經常灸一灸。
古代對于夜尿、神氣弱、怕黑、容易受到驚嚇的孩子可以將鹽放在肚臍里墊上姜片,用艾去灸。還有些拉肚子、便秘、疳積的小孩都可以用灸肚臍的方法。我們現在可以懸灸肚臍,來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治療保健。
公孫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別走陽明。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沖脈。脾為后天之母,此穴是脾經聯絡各臟的穴位,艾灸此穴有健脾益胃、通調沖脈、消積化痞,去濕溫陽改善虛寒,虛弱的體質。
它是八脈交會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現在的孩子容易吃的太多,太雜,造成脾的氣容易瘀滯,一個星期1-2次灸公孫穴,使得脾經的氣血比較充盈,補益脾胃,消積化脾的作用比較好。尤其是那些不愛吃飯的小孩或者吃完容易腹脹、好咳嗽的孩子,家長可以灸也可以用手去推這個穴位,從腳趾往腳跟的方向去推,去搓得熱熱的。
這個穴位對改善孩子脾虛、食積有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