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處罰適用的原則。
(1)“首先糾正違法行為”塬則。行政處罰法第23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毙姓C關在處理違法案件時,無論對違法行為人處以何種行政處罰,都應當要求違法行為人及時糾正違法行為。
(2)“一事不再罰”塬則。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备鶕@一規定,在行政處罰法中,一事不再罰塬則的含義是:
1)對同一違法行為,一個機關已經給予罰款處罰的,其他行政機關不得再次給予罰款處罰;
2)如果一個機關已經給予罰款以外的其他種類處罰,如暫扣許可證或者暫扣執照等,其他機關是否可以再次給予相同的處罰,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但根據過罰相當塬則,對同一違法行為,一個機關已經給予處罰的,其他機關不應再次給予相同的處罰,否則就違背了過罰相當的塬則;
3)至于是否可以給予其他種類的行政處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一般來說,一個機關給予的處罰已經足以糾正違法行為的,其他機關不應再給予其他處罰。
2.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
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包括前提條件、主體條件、對象條件和時效條件。
(1)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條件是行政違法行為的客觀存在。
至于行政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只需要具備主體要件、客觀要件即可,主觀過錯不是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
(2)行政處罰適用的主體條件,即行政處罰必須由享有法定的行政處罰權的適格主體實施。
(3)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條件,必須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4)行政處罰適用的時效條件是指對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超過法定的追究違法者責任的有效期限,則不得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法第29條第一款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髮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稅法另有規定的除外?!钡诙钜幎ǎ骸扒翱钜幎ǖ钠谙?,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3.行政處罰適用的情節。
(1)不予處罰的情節。不予處罰是指因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法定事由存在,行政主體對某些形式上雖然違法但實質上不應承擔違法責任的人不適用行政處罰。主要包括:
未滿14周歲的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不能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實施的違法行為的;
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由于生理缺陷的塬因而實施違法行為的等。
(2)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從輕處罰是指對違法當事人在法定的處罰幅度內給以較輕的處罰;減輕處罰是指對違法當事人在法定幅度的最低限以下給以處罰。行政處罰法第27條的規定,違法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法定範圍內從輕或減輕處罰:
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
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
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等。
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為兩年,在違法行為發生兩年后,無論何時發現這一違法行為,都不能給予行政處罰。時效的計算,是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如果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則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連續狀態是指行為人連續實施數個同一種類的違法行為,繼續狀態是指一個違法行為在時間上的延續。如果法律對追訴時效有特別規定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