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中期,當大多數(shù)人還不知互聯(lián)網(wǎng)為何物的時候,28歲的張小龍憑一己之力,開發(fā)創(chuàng)設了當時國內最好用、最有科技價值的郵箱Foxmail。
一舉成名,天下皆知?;诖?,張小龍
不僅結識了雷軍、周鴻祎、馬化騰等大佬,而且成為全國程序員膜拜的對象,位列國內十大程序員之一。
博大公司為了得到Foxmail,斥資1200萬重金收購,張小龍也從一個小電腦公司的程序員,搖身一變成為該公司的副總裁。
后來,騰訊又收購了博大,張小龍再次搖身一變,成為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江湖中教父級人物。
他一手締造了微信,撐起了騰訊的半邊天。估值過5000億,是當今世界上用戶體量最龐大的應用,張小龍因此封神。
走,到廣州去搞科技開發(fā)
張小龍,1969年12月出生于湖南邵東縣魏家橋鎮(zhèn)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兄弟兩個,一個叫小龍,一個叫小虎。小虎好動,捉泥鰍、放炮仗那是“小菜一碟”;小龍好靜,喜歡讀書,托腮思索安靜得像個女孩兒。
硬要說張小龍從小就有什么異于常人的話,可能就是他的內向和不善言辭。
1987年,18歲的張小龍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那時學校還叫“華中理工大學”。他進了當時熱門的電信系,碩士主攻微波技術方向。
4年本科,再加3年碩士,他在喻家山(華科所在地)整整呆了7年。
1991年,清華大學率先開設C語言課程。緊接著,其他高校也引入了C語言。
張小龍碰上了C語言后,常常在一臺386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夜……
大學的他是個典型的“悶葫蘆”:喜歡下哈圍棋,可是一句話也不說,一坐就是一下午;喜歡打臺球,可是整晚不說話,悶著頭打完一盤又一盤...…
所有別人眼里的娛樂活動,都被張小龍的悶聲悶氣,給變成了一場場枯燥無味的對戰(zhàn)。時間一長,就沒人再愿意跟他玩。
可是呢,C語言的出現(xiàn),讓張小龍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樂趣:不用和別人說話,只需揮舞著手臂敲下代碼,一臺電腦,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世界......
1994年張小龍碩士畢業(yè),那時的大學生畢業(yè)還是包分配。25歲的張小龍被分到電信機關工作。這樣的工作即使放在今天,仍是讓人羨慕的鐵飯碗。
可當張小龍仰望電信的高樓時,內心并沒有涌起任何自豪感,反而是無比的壓抑與逼仄。窒息感從頭頂籠罩下來......在這里,自己是不是也將跟著這幢樓一起老去哇?
走!去哪?他將目光轉向了全國最熱鬧的廣州。
1994年的珠三角,就是一個萬花筒,連垃圾堆都冒著躍躍欲試的熱氣。一個個創(chuàng)富神話飄蕩在全國人民的腦海里……
張小龍頭也不回地南下廣州??赡苓B他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25年。
只是,在這個掉下個廣告牌,砸死的都是富豪的廣州,一窮二白的張小龍,只是nobody。
視金錢如無物的“技術男”
周鴻祎第一次見到張小龍,是在廣州一個破舊的辦公室里,十幾個人窩在里面,煙霧繚繞。
張小龍晃晃悠悠地叼著一根煙走出來,抬了抬眼皮,看了周鴻祎一眼。
那是1997年,周鴻祎是方正的高薪白領,張小龍靠著Foxmail一戰(zhàn)成名,卻依然窮困。
1997年,多數(shù)人還不知互聯(lián)網(wǎng)為何物,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佬們,還是集體吃糠咽菜的一年。
此時,25歲的劉強東在中關村賣碟;26歲的馬化騰在深圳還是個打工仔;33歲的馬云在北京火鍋店,流著眼淚嗨唱“在我心中,有一個夢”……
此時,張小龍已經(jīng)在廣州漂泊了三年,正做著“面向對象的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而在他之前,有人很清醒的懷疑這種構想的可行性。
“當你的付出與回報相差太遠時,當你的才能被遏制的時候,你會投入全身心去選擇完成一件自己有興趣的作品?!睂埿↓埗?,苦悶情緒下的那個有趣的作品就是Foxmail。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叼根煙擼代碼,兩三個月下來,1萬多行的Foxmail1.0制作成功了。
Foxmail 代碼原型1萬多行,2.0 版七萬多行。設計、開發(fā)、運維,只有張小龍自己。用今天的術語來描述,就是典型的“全?!薄oxmail很出色,免費,穩(wěn)定,支持多賬號多用戶。
當張小龍的Foxmail上線時,迅速聚集了200萬的用戶,成為當時國際國內最先進的郵件系統(tǒng)。
這是張小龍人生的第一個巔峰,以技術稱雄。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世界的人都使用的軟件,是每個程序員的終極夢想。他憑作品,成了所有程序員欽佩的偶像。
只是張小龍從來就不是個生意人,他只是一個“技術男”。
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擁有強大創(chuàng)造能力的張小龍,為什么不像求伯君或者馬化騰一樣,自己創(chuàng)業(yè),而總是為別人工作呢?
其實從周鴻祎和他的交往中,就能找到答案。
周鴻祎語重心長地跟張小龍說:“你要學會(Foxmail)加廣告,要盈利?!?/p>
張小龍頭一梗:“為什么非要這樣?我有用戶,有情懷...…”
這樣的爭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生一次,每次都是張小龍以讓人憂傷的“長時間的沉默”來結束。
沒有廣告,就不賺錢;不賺錢,就不能養(yǎng)活Foxmail和自己。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到了張小龍這里,卻行不通了。
1998年的人民日報,將張小龍描述成唐吉訶德式的“悲壯斗士”:“這位在100多萬臺計算機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個悲劇人物......餓著肚子、揮灑沖動...”
手握百萬人互聯(lián)的軟件,卻窮得揭不開鍋。那篇文章最后無限惆悵的說了一句:“可憐的孩子,你可別餓死了啊!”
2000年4月18日,31歲的張小龍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巔峰:這一次,他以1200萬的身價,成為博大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公司的CFO。
成為科技江湖的大神
到了博大公司的張小龍,一手組建了Foxmail研發(fā)團隊,并主持開發(fā)了后續(xù)的升級版本和企業(yè)版。
然而意外很快發(fā)生了。2005年,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正經(jīng)歷第一波沖擊的“納斯達克”高潮。亞信、新浪和搜狐公司接連上市,博大公司也不甘示弱,積極謀劃上市,卻突發(fā)資金鏈斷裂,公司難以維持經(jīng)營。
張小龍及其團隊受此株連,原本希望借Foxmail成就偉業(yè)的抱負頓成“明日黃花”。
2005年3月16日,深圳騰訊公司突然宣布:收購Foxmail軟件和有關知識產權,F(xiàn)oxmail創(chuàng)始人張小龍及其研發(fā)團隊20余人,全部并入騰訊。
5年前,張小龍連人帶Foxmail,被博大收購;5年后,連人帶Foxmail,被騰訊收購。
聰明人早就指出:騰訊看中的不僅僅是Foxmail巨大的用戶量,更主要的是張小龍這個“潛力股”。因此,馬化騰給予張小龍足夠的空間和禮遇。
進入騰訊的張小龍不愿去深圳總部,馬化騰就在廣州設立研發(fā)中心,主要負責郵件相關研發(fā)運營,并任命他為該中心總經(jīng)理。
在與馬化騰1300封郵件交流之后,張小龍把QQ郵箱全部推到重構,重寫代碼,功能精簡。終于,QQ在張小龍手中,獲得重生:超大附件功能,讓無數(shù)辦公用戶狂歡;漂流瓶功能,讓無數(shù)男女暗懷驚喜……
在此之前,無論是微軟的Hotmail,還是網(wǎng)易的163,都沒想過郵箱還能這么玩。QQ郵箱的用戶量從10萬、100萬、1000萬飆升到1個億,終于做到了全國第一。
然而,2005年到2010年,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郵箱的產業(yè)和戰(zhàn)略價值一路衰減,遠不曾達到當年Foxmail的互聯(lián)網(wǎng)地位。QQ郵箱也只能算是在細分領域做到極致。
張小龍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馬化騰想要收購Foxmail。直到有一次吃飯時,馬化騰說:“Foxmail的體驗做得特別好,我們自己也做,發(fā)現(xiàn)什么都做不好?!睆埿↓垍s說:“我在做Foxmail的時候,不自覺地模擬了用戶的行為,只是不知道這叫做用戶體驗呀!”
是的,好的產品,自帶傳播效應;好的產品經(jīng)理,深諳人性;好的領導,懂得識人。
2010年10月19日,美國一款名叫KiK的免費短信聊天軟件,僅僅15天,就吸引了100萬的用戶。
敏銳的中國互聯(lián)人馬上意識到:KIK的出現(xiàn),預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將來會有一個新的IM,而這種新的IM將撼動QQ的社交霸主地位。
雷軍反應最快,研發(fā)僅用了一個月,就發(fā)布了第一款模仿Kik的產品“米聊”。張小龍深夜給馬化騰發(fā)郵件:“你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還是等著別人來革你的命?”馬化騰迅速回應說:“革自己的命,馬上開始!”
“米聊”發(fā)布一個月后,微信上線。圖片分享、語音聊天、“搖一搖”、“漂流瓶”等等的功能讓人眼花瞭亂。一直持續(xù)到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日增用戶數(shù)一躍而達到驚人的10萬以上,微信憑借這個功能,站穩(wěn)了腳跟。
微信,挫敗了米聊,讓雷軍意興闌珊,從互聯(lián)網(wǎng)轉向實體產業(yè)。陷入微博、3Q苦戰(zhàn)的馬化騰也得到解救,開辟了一個全新戰(zhàn)場。
從某種意義上講,過去的成功就是現(xiàn)在走向更大成功的一種障礙。
馬化騰是明智的。他親手革了自己的命,大膽的將QQ的用戶數(shù)據(jù)和資源傾向微信這一邊。
這讓張小龍的微信,不論是在產品市場、還是公司內部,都站穩(wěn)了腳跟。如今,微信的估值高達8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44億元),撐起騰訊市值的半邊天。
騰訊年報顯示:張小龍的年薪是2.74億港元,而馬化騰的年薪只有3282.8萬元,是張小龍的1/9左右。
張小龍第一戰(zhàn),成就中國頂級程序員之名;第二戰(zhàn),成就QQ郵箱的輝煌時刻;第三戰(zhàn),成就微信帝國,自此封神。
有人說,沒有馬化騰的張小龍,也許只是一個落魄的中年程序員;沒有張小龍的馬化騰,也許早已從互聯(lián)網(wǎng)三大巨頭的神壇上跌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