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時依據是什么?表面上看是分數,實際上依據的是位次。這點在平行志愿省份尤其重要,因為高考的錄取規則就是根據考生的分數進行一個大排隊,分數高的優先,同等分數再按照單科成績來排序。然后從高到低,考生按照順序一個個選擇院校,直到各錄取批次過完為止。
每年的一本線都會有上下浮動,每所高校的錄取線也會隨之進行上下浮動,那么我們在填報志愿時應該根據哪些指標進行選擇呢?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錄取線差,另外一個就是一分一檔表。對于分數中等的同學來說,兩者都應該進行綜合考量,但對于考試成績偏高的同學來講,一分一檔表更具有參考價值。因為一分一檔表會有各分數所對應的“本分人數”以及“累計人數”,“本分人數”對于那些想壓線或者想選理想專業的同學來說可能會有影響,而“累計人數”則體現著你在全省的一個排名。
高校往年的錄取數據是考生填報志愿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千萬不要硬套往年分數線。每年的高考政策都有變化,考試模式、試題難度、報考人數都不一樣,同樣的分數“含金量”可能會差很多,因此排名比分數更具參考價值,陳晟老師建議,填報志愿一是要看高校往年的投檔線和平均分,二是將自己的排名和往年投檔的最低排名進行對照后確定填報策略。此外,高校招生計劃的增減也會影響錄取數據,因此也要綜合考慮。
考生選擇志愿時,總體可按以下4個步驟進行。
選一選:填報志愿前要將批次內有招生計劃的高校結合自己的投檔成績按照往年的錄取分數、社會知名度等分成三類,遵循的原則是第一類有風險,第二類相對穩妥,第三類基本無風險。分類結束后再結合自己的專業傾向、地域傾向、學校層次(985、211、一般)傾向等將每一類高校再進行一遍篩選作為備選,縮小范圍。
沖一沖:就是有可能被錄取,但風險較大。從已經分好的第一類高校中綜合考慮選擇一到兩所學校作為沖的志愿,由于地域及高校知名度等原因,沖的志愿即使被錄取也很難進入滿意的專業。做足功課了解該校轉專業的途徑及條件等,確定自己是否有希望進校后調整專業,所以對專業要求較高的考生需要慎重考慮是否沖一沖。
穩一穩:結合各方面因素及專業要求,不出意外的話應該能夠被錄取,但還是存在一些風險。從已經分好的第二類高校中綜合考慮選擇兩到三所學校作為穩的志愿,但需要注意順序,將自己更想考取的高校放到前面,且其中最好選取一所該批次省內高校填報。考生在這幾所高校的選擇上需要花費主要的精力,需要做到對學校的基本情況、招生政策(章程)、招生計劃、專業體檢要求等非常了解。
保一保:結合自己的高考成績及高校綜合情況能夠被錄取,風險非常小,又能進入最理想的專業,上好最后一道保險。
陳晟老師:高考志愿填報專家、港校評估專家;對我國高考政策有著深入的研究,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高考新政改革,有長達10年的高考咨詢經驗。擅長以精準的院校定位、便捷的使用方法受到考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