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得了痛風,一定會上網去查痛風病的成因、癥狀和治療。以下是“百度百科網”對痛風形成原因癥狀的解釋。
痛風
痛風的定義是人體內有一種叫作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了紊亂,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謝產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就叫痛風。
痛風原因
1、血液中尿酸長期增高是痛風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尿酸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1)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類化合物,經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內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經過消化與吸收后,經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2、身體排泄尿酸的速度不夠快(腎臟出毛病的時候)。 此外,使用利尿劑也會增加體內的尿酸。
痛風的癥狀
不論原因為何,只要血液內尿酸過高,它的結晶體就會落在關節處使之發炎,大多數痛風患者最早出現的癥狀,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多發生于下肢小關節,特別是第一趾跖關節。而且,常在夜間突然發病,患處關節局部紅腫、劇烈疼痛,對溫度、觸摸、震動極為敏感。
痛風的治療
1、治療目的在于
(1)用抗炎藥物終止急性發作;
(2)每天預防性應用秋水仙堿以防止反復急性發作(慎用秋水仙堿防止腎臟損傷);
(3)通過降低體液內尿酸鹽濃度,預防單鈉尿酸鹽結晶進一步沉積和消除已經存在的痛風石.預防性保護措施應針對兩個方面,即防止骨,關節軟骨侵蝕造成的殘疾和防止腎臟損傷.特殊療法應根據本病所處不同時期及病情輕重選用.應治療同時存在的高血壓,高脂血癥及肥胖癥.。
2、痛風的治療原則
痛風是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因體內嘌呤代謝異常,血中的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含量增高所致。痛風一旦發生就無法治愈,所以要注意預防,最好的辦法就是定期檢查血尿酸濃度(每3個月一次),一旦發現血尿酸超過正常值,就要服用降尿酸藥物,只要控制了高尿酸血癥,痛風就不會發生。治療痛風的總體原則是:
1)合理控制飲食, 飲食上應做到:
①多飲水,少喝湯。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壓最有利于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后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
②多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復。而多吃堿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堿平衡,由于患者內分泌紊亂,堿性物質并不容易吸收。建議多喝含有礦物質的蘇打水,在微量礦物質作用下方可少量吸收,以利改善患者體內的酸性環境。
③多吃蔬菜,少吃飯。多吃菜,有利于減少嘌呤攝入量,增加維生素C,增加纖維素。少吃飯有利于控制熱量攝入,限制體重、減肥降脂。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的患者應忌食高嘌呤食物,如:酵母、胰臟、濃縮肉汁、肉脯、沙丁魚、鳳尾魚、動物心臟等。
可吃白菜、卷心菜、胡蘿卜、芹菜、黃瓜、茄子、西蘭花、甘藍、蕪青甘藍、甘藍菜、萵筍、刀豆、南瓜、西葫蘆、蕃茄、山芋、土豆、泡菜、咸菜,雌性紅蘿卜,咖啡、茶、奶、蛋、海藻類等低嘌呤偏堿性食物,其中雌性紅蘿卜為堿性最高蔬菜,這些都是吃了不容易得痛風的食物。切忌喝啤。
3)生活要有規律;
4)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5)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
①秋水仙堿:對控制痛風性關節炎具顯著性療效,當為首選。一般于服藥后6~12h 癥狀減輕,24~48h 約90%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緩解。常規劑量為每小時0.5mg 或每2 小時給1mg 口服,直至癥狀緩解或出現腹瀉等胃腸道副作用或雖用至最大劑量6mg 而病情尚無改善時,則應停用。此外,秋水仙堿除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外,尚可導致骨髓抑制、肝細胞損害、脫發、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因此,原有骨髓抑制及有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劑量應減半,并密切觀察。血白細胞減少者禁用。
②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此類藥物與秋水仙堿合用可增強止痛效果,但應在餐后服用,以減輕胃腸道反應。常用的藥物有吲哚美辛、吡羅昔康(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和羥布宗等。其中以吲哚美辛應用最廣。本類藥物一般在開始治療時給予接近最大劑量,以達最大程 度地控制急性癥狀,然后,在癥狀緩解時逐漸減量。本類藥物對胃腸、肝、腎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當一個初次被醫生診斷為痛風病的人,上網看到這樣的說明,相信一定十分沮喪,我居然得了一個不明原因,也無藥可治的病,雖然要不了命,但痛起來要人命。最糟糕的是想到這個病要和自己共度余生,心情有多苦悶可想而知了。
現代醫學已經把痛風視為十大不治之癥之一。用藥物只能是緩解癥狀,最難以讓人接受的是最終明確的告知你,所有這些治療和預防的措施可能會無效,這是現代醫學面對慢性疾病典型做法,充分顯現出面對疾病的無能和不負責任,好像病人得了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沒有人需要負責治愈,但藥還是要賣,錢還是要賺的,而且所開的藥都是每天 得吃的,必須吃到離開世界為止,這樣的邏輯符合藥廠的利益。
中醫的觀點,痛風并沒有那么悲觀,尿酸晶的形成和肝功能弱有密切的關系。肝臟的第一大功能就是解毒,而痛風就是肝臟解毒的功能弱了,什么尿酸、什么嘌呤,不過是肝臟解毒不完全的產物,不要被這些名詞所迷惑。明白了痛風的原因,治療起來也就不復雜了。具體的方法就是經常按摩小腿脾經,在加上腎經上的太溪、復溜和筑賓穴,敏感點(陰陵泉、地機、漏谷、三陰交等)應多按揉,以緩解肝臟的負擔,達到補肝的目的。(肝不可直接補,一補就上火,所以減少肝臟的負擔就是補肝了。)